翟先果
(丰县常店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丰县 221700)
水肥一体化技术其实是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一种,在桃树种植过程中,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相比,桃树植物学性状及桃品质、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均表现良好,一般情况下,产量增加399.3 kg/667m2、增产率18.6%。因此,在灌溉用水输送到田间的全过程中,针对用水的调配输送以及浇灌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控制方法,将肥料兑水溶解,再加入管道灌溉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输送到作物根部,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率,构建合理的是水资源配置体系。适时适量满足作物水肥需求的一种现代农业新技术。在我国目前的农业水利建设中,常见的节水灌溉体系为管渠防渗、低压管道、滴灌喷灌等。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做到了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可以根据植物的实际生长需求,为其提供适量的肥料,有利于丰产提升作物的品质。
1.2.1 技术层面
1.2.2 经济效益
1)避雨条件下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桃子生长过程、糖度、产量影响明显,具有的节水、节肥、增产等特点。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桃树种植,对桃树品质、产量、经济效益等均会产生积极影响。与常规灌溉施肥方式相比,与露天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相比,采用避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约2 157.0 m3/hm2,节水率为43.0%;与常规灌溉技术相比,能够节约用水6 280.4 m3/hm2,节水率为68.7%,节约肥料862.1 g/hm2,节肥率为37.1%;与普通灌溉施肥方式、露天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相比,采用避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提高桃子尺寸(横径及纵径)2、1 mm,糖度增加0.21、0.13,增产1 874、1 349 kg/hm2。
2)水肥利用效率。在桃树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下,达到省肥20%~50%左右,省水40%以上,节省人工 10 hm2/人,在省电、省地方面,较以往能达到10%的节约度。真实实现了施肥不下田,轻松又省钱,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良性转变,标准化:实现了灌水、施肥均匀,长相一致,商品性佳,实现桃树生长标准化,因此,发展水肥一体化可大幅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肥、地、人工效率,突破水肥资源约束,促进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高效型转变。
3)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通过桃树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和杂草的生长,覆膜可追肥,可随时追肥,防止土壤板结,最大限度保持了土壤酸碱度,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配备传感与控制设备,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条件,实现了桃树规模化生产和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4)环境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安全,通过桃树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土壤湿润比只有60%,病害减少3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25%以上。少农残更安全。水分和肥料集中分布在作物根层,避免深层渗漏,既生态又环保。
与常规施肥相比,微灌施肥具有化肥利用率高、追肥方便的特点。因此,微灌施肥化肥施用总量少,仅相当于习惯冲肥量的50%左右,追肥比例大,可达施肥总量的70%以上。在土壤肥力高、土壤养分含量很丰富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施基肥,相应增加追肥比例和次数。同时,为防止滴头堵塞,微灌施肥要求选用溶解性好的肥料。施用复合肥时,尽量选择完全速溶性的专用肥料。在缺少完全速溶性肥料时,可用溶解性较好、并且养分配比适合的冲施肥代替。确需使用不能完全溶解的肥料时,必须先将肥料在盆或桶中溶解,待其沉淀后,将上部肥液倒入施肥罐进入滴灌系统,剩余残渣施入土中。
2.2.1 氮、磷、钾施用
1)桃树具有生长快、成熟早的特点。桃树萌动发叶后,生理活动日益旺盛,生长发育迅速加快,呼吸强度增高,新陈代谢增强,细胞分裂明显加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能源物质,才能使发叶抽梢和开花结果等生理活动顺利进行。此时,应以氮肥为主。从6月上旬开始,桃树增强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随果实的生长,吸收量不断增加。到7月上旬,果实开始膨大,养分吸收量急剧上升,特别是对钾的吸收量增加更加明显。7月中旬左右,氮、磷、钾元素吸收量达到高峰。
2)幼年树需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避免徒长。盛果期后增施氮肥,增强树势。叶片中,氮、磷、钾含量比为10:2.6:13.7;果实中,氮、磷、钾含量比为10:5.2:24;根中,氮、磷、钾含量比为10:6.3:5.4。以此合理配施。
合作小组组长不仅要有管理,还要有示范。既然是示范,就要有一定标准。为此,我要求小亮做3个工作:一是对自己进行“全身体检”,检查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必要时做全面整改;二是密切注意其他3位成员的表现,在看得见的地方,不能做得比他们差;三是做人做事要有底线,不能突破底线。
3)桃对钾肥需求量较大,其吸收量为氮素的1.6倍,增施钾肥,果大产量高。同时,桃树对矿物肥,如钙、镁、铁、硼、锌、锰肥等都比较敏感,因此,在给桃树施肥时应注意平衡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
2.2.2 肥料兑水施用
水将肥料带入根区,促进吸收,从而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水肥一体化强调的是养分的吸收,传统撒施肥料强调的是施肥量。作物处于“过饱”“饱”“饥饿”的循环之中。水肥一体化施肥则让作物一直处于“饱”的状态,不存在肥料“烧”根的问题。水肥一体化实现了根在哪里,水和肥就送到哪里。它由渠道输水向管道输水转变、由灌溉浇地向给庄稼供水转变、由给土壤施肥向给作物供肥转变、由水肥分开向水肥耦合转变、由单一技术向综合管理转变,通过水、肥资源的科学精确利用,向旱地要粮、让水田减排,要灌区增效。以某地的桃树种植基地为例,选择了三片区域分别应用不同的灌溉施肥方式。分别是避雨微喷灌水肥一体区、露天微喷灌水肥一体区、常规灌溉施肥区。
2.2.3 肥料利用率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节肥),是常规施肥的一倍以上,水溶解肥料,肥料进入根区根系吸收肥料作物生长,在此过程中,针对不同灌溉施肥方式的灌水量、施肥量、桃子生长过程、桃子产量以及桃子糖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其中,灌溉量通过土壤湿度进行控制,桃树的生长过程使用游标卡尺来监测,果实的糖度使用数显糖度仪测定:
1)对不同灌溉施肥方式的水肥量进行对比,发现使用避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与露天微喷灌水肥一体方式对比,总节水率为42.9%;与常规灌溉施肥区相比,总节水率为67.5%,总节肥率为36.8%。
2)对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果实生长情况的影响进行对比,在桃树的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微喷灌技术灌溉虽然可以有效降低灌溉量、施肥量,但果实生长过程受到的影响是较小的,生长趋势受影响的差异不显著。使用避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桃子尺寸比普通区、露天区的桃子尺寸均有一定的提升。
3)对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桃子糖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发现使用避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果实糖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避雨微喷灌水肥一体区的桃子糖度,比普通区、露天区增加了0.21、0.13。可见,使用避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于提升桃树培育质量、节水、节肥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使用的桃树第一阶段营养高氮型水溶肥,迅速补充萌芽、新梢、幼叶生长对氮、钾的需求,加快器官建造。补充腐植酸液体肥,其含有的特有活性有机质可加强根际微生物活动,增加有益菌含量;富含大量矿物源黄腐酸钾,可以迅速提高根系活力,促进猕猴桃植株生根,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的能力。但应避免过量灌溉,一般使土层深度20~60 cm保持湿润即可(蔬菜浅根、果树深根)。过量灌溉不但浪费水,严重的是养分淋失到根层以下,浪费肥料,作物减产。特别是水溶肥料中的尿素、硝态氮肥(如硝酸钾、水溶性复合肥)极容易随水流失。
对于节水浇灌的实现方式,需要在农村地区针对地形以及地质环境的现状来进行节水设施的铺建,通过对输送浇灌用水的管道进行控制、保证管道的防渗功能、水量控制来进行水资源的有效节约。保证管道的防渗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在输水管的材料选择上,可以选用不锈钢或者塑料材质的管道,有效防止管道生锈,同时应当避免塑料材料对农业土地的污染。为了避免输水管道被堵塞,可以加宽输水管道的宽度,提升管道挖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缓解管道内水量输送的压力,来降低输水管内部压力过大所引发的爆管的危险性,提升灌溉用水的工作效率。
在桃树的种植培育中进行节水灌溉工作的加强合技术、设备升级,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提升农业用水的利用率。研究避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并积极将研究内容投入实践,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