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雪
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档案馆 四川 宜宾 644000
随着现代科技的演进,形式单一的档案载体已不能满足城建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发展需要,为了适应影像革命和媒体时代的社会需求,声像档案以其形象精准的记录特性,经济快捷的存储利用技术,弥补了传统档案记录视角单一,资料收集烦琐,管理利用耗时长等缺陷,成为城建档案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文字、信息接收的局限性,以及理解上的多义性,声音、图片和活动影像,借助媒体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快速分享和传播,更易为受众接受和理解。利用先进的复制、编辑技术也易于实现档案保密性的维护,保证信息资源在流通中的安全。
所谓城建档案数字化,狭义上主要是针对城建档案收集、归档、管理和利用等一系列体系的数字化,内容包括信息内容表现多样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等诸多方面。伴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发达的互联网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存、工作和思维方式。在这种大潮流下,各行各业都酝酿着自身的改革和进步。面对城市建设所产生的大量档案资源,城建档案的作用日益突显,其工作所担负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被重视。既有时代的要求,又有现实的需要,在传统档案工作中引入崭新的数字影像技术,拓展城建档案资源的收集渠道和利用形式,将数字影像技术自身的特点与传统的城建档案工作相融合,不仅成为城建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为城建档案数字化提供了一条可行且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途径[1]。
(1)平台推广。城建档案以纪录片的形式拓展利用渠道,除了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以外,更需要寻求传播平台的推广。除了传统的咨询、出版、展览式平台,大众媒体的发展为档案纪录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受众需求与认知度,是商业纪录片发展中不容忽视的要素,为争取社会、文化和经济效益的共赢,作为艺术创作的纪录片同样面临平台选择和推广问题。与艺术作品不同,档案纪录片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编研成果,更多出于公益目的而创作,最主要的诉求是在更广阔的领域内,使公众受益,更需要档案机构与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合作,为档案纪录片的创作奠定专业支持和受众基础,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也是实现利益共赢的创新之举。
(2)城建影像档案蕴含丰富文化资源,具备传承城市文化的先天优势。一个城市的文化,蕴藏表现在城市各个角落,并最终归结于档案之中,以档案形式传承下来,而城建影像档案作为城市建设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涵盖城市建设方方面面,是一座城市的“说明书”。例如,一座城市建设发展中形成的图片、影像等资料信息,均可凭借城建影像档案予以保存并传播下来。因此,城建影像档案凭借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以及城市“说明书”的先天优势,成为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者,可谓千年沧桑、百年兴废尽在档案卷中。如笔者所在的山东省日照市,有一座曾作为该市地标建筑和城市文化实物档案的石臼老灯塔。
(3)形成“网络城建档案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影像技术的特性决定了信息的网络传输将成为常用手段,除了本地查询利用,异地的查询利用也将成为查询利用方式之一,由于实现了存储的数字化,档案资源的网络化传输和共享有了基础和前提条件。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档案信息的网上共享以及异地查询将更加方便、快捷。城建档案馆可以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形成可共享的信息资源,提供给相关单位使用,相关单位也可以将自己的信息资源以共享的方式提供给城建档案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突破用户对档案信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档案馆互联形成巨大的信息空间,继而使信息资源在交互中得到扩充,利用价值也得到提升。同时,通过网络城建档案馆和信息共享,还可以实现城建电子档案的异地备份在线化,提高单个档案馆对于档案资源的容灾、容错能力,提高城建档案整体信息安全水平。
(4)资源拓展。档案纪录片的编制,主要依托资料的收集和拍摄,在此基础上对资料按照利用需求进行编辑。目前的城建档案资料,大部分以建设工程档案为主,资料形成过程符合工程的专业特点。然而城建档案纪录片不应仅包含单一的工程录像专题片,还应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制作内容翔实、形式丰富,兼有鲜活历史讲述与真实档案资料的城市印象纪录片。因此,基础档案资料的来源,应借鉴商业纪录片的前期策划与拍摄模式,综合运用寻访、口述、田野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源,与现有档案中有价值的文献、图片、影像相结合,丰富内容,增加可视性,也使档案在原有资料基础上更加充实准确。城建档案的编制,因工程档案的政策性接收,常局限于被动服务,缺少主动征集。不通过更多途径和方式去获取关于城市建设的历史资料,很难寻找到有保存价值的资源,以及广泛分布在民间可以为历史注解的资料提供者。作为文艺作品的纪录片创作实际上面临相同的问题,确定选题和拍摄方案是首先需要解决的环节。档案纪录片虽然以档案本身作为主要的说明对象,但也需要有明确的编制思路和前期策划,特别是组织素材之前的资料充实阶段,往往是档案编制最容易忽视的部分,且常限于对自有资源的满足,而失去多方寻找、征集资料的动力,征集途径也常限于官方档案管理机构,而忽视了社会资源的力量[2]。
总之,面对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发展的新形势,要更加主动践行“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工作理念,深入挖掘影像档案资源,加大档案信息整合力度,在不断提升城建档案服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效能的同时,积极发挥好其在传承城市文化、增强城市自信和凝聚城市精神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