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 10038)
交易成本理论是科斯在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用以研究组织制度的理论(Coase,1937)。交易成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市场交易存在成本,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交易的特征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特征的交易应该选择怎样的组织机制进行协调,从而达到节约交易成本的目的。
科斯作为交易成本理论的提出者,将交易成本解释为“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他的交易成本理论解释组织边界决策的主要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主要贡献:一是发现了市场交易成本;二是认为市场和层次结构是互为替代的治理方式。当科斯对于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即发现了在交易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且反复出现的“交易成本”。通过将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种无时间限制的、稳定的层级关系,例如企业等形式的组织,就可以降低资源流转或者交易的成本。例如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当企业实现纵向资源整合,就可以节省寻找适合、可靠的供应商的成本;供应商也可以省去在市场上发布信息、广告的成本以及生产过剩的风险,从而实现交易双方在完成交易的过程中节约交易成本的目的。此外,科斯还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企业获取准确有用的市场信息、谈判获取交易契约所需要的外延成本。
科斯认为,交易成本包括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谈判和签约成本,此外还包括一些不利因素或成本。例如履约成本或者为防止违约而产生的监督成本有关这一成本,科斯并没有进行详细论述。但他指出,长期契约相较于短期契约来说,可以节省由于频繁签订契约而产生的成本。但是与短期契约相比,由于对未来预测效果的降低,长期契约可能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且契约条款的严密性与适用性也有所降低,那么在未来处理契约中涉及的问题时,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在市场和层次治理结构之间的选择上,科斯认为组织作为市场的替代,若想完成“交易”,也具有一定的费用成本,但组织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在部分情况下它的内部交易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虽然,科斯对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产生做了开创性的贡献,但科斯的研究并没有解决交易成本如何度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交易成本理论在各项研究中的应用。
威廉姆森(1985)的贡献还在于为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提供了可度量的维度和标准,使得交易成本理论得以更广泛的应用于研究之中。科斯提出交易成本观点后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和引用,却很少有学者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去研究与解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已有研究并未提出影响交易成本产生的各种因素的衡量标准。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理论的发展是通过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来分析组织进行垂直治理的原因。威廉姆森认为资产专用性包括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不确定性又分为数量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行为不确定性。此后,这三个维度也分别被许多学者进行了更细致研究。有关资产专用性的研究认为,资产专用性是在市场和层级治理之间进行选择的关键决定因素(Williamson,1985),且资产专用性程度与垂直整合程度呈正相关,为了避免由于合作者不遵守契约产生的不利行为,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进行内部交易。如果组织无法通过制定相关契约,防止和解决违约等不利行为,那么组织就会减少市场交易,转向组织内部交易。但目前资产专用性的定义、测度仍然未取得研究领域的一致性认可。
交易不确定性与垂直整合关系的研究十分丰富,但相关的研究结果却有着不一致的结论。有学者研究认为,企业可能会通过上下游兼并的方式进行垂直整合,以此来降低由于中间商带来的不稳定性,以此来降低沉没成本,此时组织属于垂直整合战略。另还有学者认为,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组织会将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纳入到契约制定与实施考虑的因素之中,此时制定与实施契约的成本就会增加,但处于保持管理交易的灵活性的考虑,交易双方可能宁愿选择高额的契约制定与实施成本而放弃整合策略,即选择进行外部市场交易而非垂直治理(卢闯,2013)。
对于同一维度实证研究的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点:首先,对不确定性研究过程中忽略了不确定性可能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如威廉姆森研究表明,不确定性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影响组织治理方式,当组织间的交易不涉及专用性的资产,不确定性的提高并不会使组织选择垂直治理而放弃市场交易。如果组织间交易涉及到特殊的专用性资产,随着不确定性的提高,组织将会制定一系列制度或其他手段来降低其不确定性,进而降低风险。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学者的理论视角不同。如Demsetz(1988)使用产权理论,检验了垂直整合与不确定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确定性的提高并不能完全解释组织实施垂直整合战略。即不确定性程度只能在一定条件下解释组织进行垂直整合的治理行为,但不确定性对垂直整合治理方式的影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将不确定性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同时考虑。
影响交易成本的三个维度中,有关交易频率的研究较少,与有关不确定性的研究结果类似,交易频率对于垂直整合作用与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在威廉姆森的研究中,交易频率定义为交易重复的次数,若组织之间的交易频率较低,试试垂直治理或进行组织重构产生的成本相对较高,此时交易频率与垂直治理程度呈现负向关系。但基于产权理论条件下,Menard对交易频率问题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产生交易的不确定性的来源之一是交易双方缺乏沟通交流,彼此间的了解较少,但随着交易频率的提高,双方获取彼此信息的时间会缩短,获取对方祖训更容易,从而使得交易不确定性降低。不确定性降低会负向影响组织纵向整合程度。
虽然伙伴关系的研究在战略等研究领域中已经相当成熟,但交易成本的研究中,合作联盟形成中却较少受到关注。所谓的合作或者联盟,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可以达到节约交易成本的目的。现有研究表明,节约交易成本和联盟战略的制定之间是相互作用的(Bel,2018),合作或联盟是交易成本理论下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方式。通过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在低于市场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与外部资源建立联系。因此,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合作创新将成为交易成本理论下研究企业合作与联盟的新热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会带来技术与产品更新迭代加速,创新所需信息与资源变化速度加快,满足创新所需的资源与信息来源也由双方向多方转变,创新主体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创新成本(Asmussen,2020)。相较于垂直治理,合作使得多方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取创新所需的信息与资源,打造有利于实现创新的环境,弥补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缺陷,既能降低依靠垂直治理获取相关信息与资源的成本,同时构建多方友好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创新。
虽然竞争环境下的企业合作可以产生良好的绩效,降低交易成本,但垂直整合的纵向一体化公司会随着行业的发展而继续共存,特别是在环境有利于竞争对手(垂直整合的专业企业)时。因此未来还应全面剖析有关垂直整合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现有文献已从交易成本的不同构成要素出发,还有许多研究整合了多种理论视角下的解释效应。但不同理论视角下提出的假设可能产生互相矛盾的研究结果,究竟哪种因素在某种效应中占主导地位可能会受市场环境、企业生命周期、决策冬季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未来有关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可以就研究的假设前提、研究边界、市场环境等重要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