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玲
过去几个月,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带着好奇和趣味,关注着云南省15头野生象群的迁徙。通过媒体报道,以及各种自媒体分享,让这一现场版的“真象游走秀”持续占据各大媒体的显要位置,云南象群“旅行团”俨然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从云南走进全国,迈向世界。
大象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除了大洋洲和南极洲以外,五大洲都有它们的足迹,其中尤以非洲象和亚洲象最为有名。招风大耳和长鼻子是亚洲象的标志性生理特征。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大象智商高、寿命长,可以活到70岁左右。它们不但能开辟场地,还很会表达感情,当整个象群“家庭”“欢聚一堂”时,它们会不停地用鼻子抚摸对方,鼻子和鼻子缠绕玩耍,用身体相互磨蹭,就像人类互相握手、拍肩、拥抱。大象在痛苦的时候会流眼泪,会把死去的同伴埋葬在落叶枯枝中,埋葬之后久久不肯离去。大象的鼻子由四万块肌肉组成,比一辆汽车的零件都要多。象皮虽厚,但感觉非常敏锐。当有大象离开“家人”时,“家人们”会集体跺脚,远方的大象能通过脚掌上的“扩音脂肪”感知来自“家人”的问候与呼唤,感知距离最远可达32公里。
我对大象的喜爱类似于对熊猫的喜爱,无论它们做出怎样的动作,看起来都憨态可掬。和很多人一样,我也一直在跟踪云南象群的“离家出走”。实际上,从2020年3月,这队“拖家带口”的亚洲象群就离开西双版纳的一处保护区,北上来到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县区域活动。2020年12月,象群从宁洱县进入墨江县,还在途中迎接了一头象宝宝的新生。研究大象的专家称,这是极不寻常的现象,通常大象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尤其是在生产的时候极少外出。
起初,象群的出走和行动并未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直到2021年5月下旬,象群到达峨山县之后,开始进村觅食,和云南同胞有了“亲密接触”。它们所到之处,父老乡亲的庄稼几乎全部被大象的大脚践踏,有一头小象潜进村民家里狂喝200斤酒糟成了“落单的醉象”,所幸它没有“发酒疯”,而是直接醉倒在地。它的萌态憨样惹人怜爱,让我们这些看客都跟着兴奋并担忧起来。这醉酒的小象酒醒之后,不紧不慢地东游西逛,直到第二天傍晚赶上象群,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而象群一家人横卧躺平、紧挨彼此的温馨画面,通过航拍照片,更是“红透了”大江南北。自此之后,天南地北很多人都带着一颗疑惑又童趣的心,热切关注象群的迁徙,这成了很多人这段时间的一个小小的“心头好”。有的人甚至为蹭大象的流量,做了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例如不远千里跑到云南,直播捡吃大象吃剩的菠萝等水果。
截至2021年7月,象群已经徒步迁徙了几百公里,累了就睡,饿了就吃,还挺和谐。它们时而在高速路上闲庭信步,时而在村庄里昂首阔步,还在居民家里的水塘泡澡、吃人家的面条、喝人家的酒,这群“惹是生非”的大象,就这样引发了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关注,成为天南海北许多人的惦记和牵挂。
实际上,根据云南当地有关部门的统计,自从象群从2020年4月16日上路开始,在到达峨山县之前的短短40天,就在元江县、石屏县“肇事”超过400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接近680万元。在象群最终稳定下来前,这个数额恐怕还会不断增加。还好,云南的父老乡亲不用太担心被吃“霸王餐”而无处说理,这些损失会由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进行赔偿。
云南当地还建立了一个指挥中心,为他们提供“高级别”的安保措施,包括24小时监控大象的行踪,为他们投喂食物,确保他们不与人接触。虽然大象给人的感受是不及老虎、豹子危险,破坏性却非常惊人。与此同时,通过监控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每头大象的动态。
当象群要经过一片毒蘑菇地时,各位朋友又开始担心它们吃了毒蘑菇后会不会出现意外,真是操碎了心。后来有专家指出,大象不仅长寿如人,而且聪明伶俐,情商、智商均较高,早就在大自然的“洗礼”中变得游刃有余,不吃毒蘑菇的智慧也是有的,大家这才放心。
然而,大家始终关心的话题被反复提及,似乎至今尚未得到解答。这是我国已知的大象最远的迁徙,它们为何选择北上,并且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它们为什么这个时候迁徙?它们要去哪儿?它们想得到什么?它们什么时候会停下来?人类虽然有更高等的智慧,然而在面对此类问题之时,也大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长期研究亚洲象的陈明勇表示:象群处在无序游走状态,一直往北走,这样的行为不可思议。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的大象心理学助理教授则表示:事实是,没人知道。它们几乎肯定是需要食物、水、避难所。在大多数地方,亚洲大象生活在野外,有人类干扰的地方会导致栖息地的分裂和资源减少。一名追踪亚洲象多年的专家指出,经他们多年观察发现,野象的无序迁徙对人和象来说,都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回归栖息地才是最好的办法。它们出走的季节正是森林中亚洲象食物较为缺少的时候,越往北海拔不断上升,山林中的食物更为稀少,只会更不适合生存。现在天气炎热,大象如果继续北上或者停留在昆明一带则问题不大。但是随着夏天过去,气温降低,势必会对象群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象群“回归故土”?云南省林草局5月底发布消息称,将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象群北迁,使其逐步返回普洱或西双版纳原栖息地,有效保护亚洲象群。如今,这一“家族”一路奔走,已经跋涉了几百公里,“劝返”势必是一项大工程,该怎么做呢?这又是一大困惑。
这些困惑带领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认识大象,认识大象和它的栖息地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大象以及人类栖息地之间的关系。所谓科学精神,最惧怕的就是知识的完结性。因此,象群“出走”带来的困惑,引发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从而可以让人与大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变得更加可行,这是云南象群带给我们的第一个“大礼包”。
另外一个“大礼包”,则是来自媒体的报道,媒体的报道让我看到也感到很多美好。我长期关注并跟踪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的发展。此次象群的“出走”,就我所见和所感,各大媒体包括西方媒体对云南象群“出走”的报道,不仅对此表达着关注,同时也对云南所采取的积极有为的预警防护措施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不得不说,于我而言这是难得一见、让人非常舒服的阅读体验。这些媒体大多报道了云南象群的“出走”经过、当地政府与民众所采取的积极应对举措、各种憨态可掬的象群图片。总之一句话,他们报道了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就是那个“客观事实”。这一点,是媒体的灵魂,真相永远值得追求和报道。
与此同时,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他们对这些行为给予了正向的评价。因为当地人对大象表现出爱心和耐心,这些大象得到了很好的照应和保护;居民相关的损失和损害得到了政府、保险公司的合理赔偿,人与动物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整个过程中高科技的运用,也体现了科技服务生活、科技改善世界的美好。语言是有能量的,当这些媒体带着正向的能量去报道客观事实的时候,他们所表达出来的话语就能起到桥梁的作用,联结到阅读文字的你、我、他,而不再是之前我所看到的很多报道:眼看着文字和话语变成一堵堵墙,让人遗憾。
此次云南省各个部门在这个应急事件中的反应值得赞赏与支持,这也包括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海外通过多语种发布象群出走的记录后,引发了数十万网友的关注和大量的点赞、转发。通过这种宣传,更多网友从中看到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云南在保护大象方面的作为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并为当地人对野生动物以及大自然的重视和保护点赞。与此同时,此次象群“出走”背后可能存在的亚洲象的栖息地连接度下降、破碎化加剧、象群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等问题,也让所有关注此事的人再次审视我们该如何行动才能为大象创造好的生存环境。
有部纪录片曾指出,一个世纪以前,非洲象足足有500万头。1979年,非洲象还有130万头。而现在,只有大约40万头。按照这个速度发展,非洲象终将成为人类历史永恒的遗憾。不幸中的万幸,人类采取了行动。
蝴蝶需要翅膀,大象需要牙齿。我国曾经是象牙制品市场之一,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的活动,这一决定被认为对保护大象这一旗舰物种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在保护大象的路上,一名叫黄泓翔的中国人, 曾经潜入非洲的偏远村落进行卧底调查,偷拍象牙交易过程,以此得到的证据,最终让当地象牙交易情况有所改变。
如果说黄泓翔凭一己之力,冒着生命危险展现了中国人的勇敢无畏,那么此次云南象群“出走”,则是通过当地各方面的综合努力,为“出走”大象创造了安全和谐的“出走”环境,从而让我们有更多机会观察、感受甚至享受象群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温馨。
我想,这也是在提示所有人,让我们好好爱护环境,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灵吧。大自然不会评判我们,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不会评判我们,仅仅走近自然,看到和感到大自然的干净与秩序、生物的和谐与自在,我们自身就会被深深赋能和疗愈,只因为我们与它们原本就是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