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智
(1.衡阳市委党校,湖南 衡阳 421008;2.衡阳行政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党中央在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无疑为广大的乡村描绘了一片光明美好的前景,但前进的道路上总会有艰难险阻,在这一伟大战略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困难。
长期以来,在我国快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村的发展受到思想观念上不重视、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偏低等因素影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直不高,这也导致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以下四大问题难点。
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主要是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经营收入,主要是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的收入。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本土农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以美国大豆、玉米,澳大利亚牛肉、羊毛、奶制品等为代表的进口农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农产品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陡然增大,特别是一些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农民的经营收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二是劳务收入,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获得的工资收入。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农民离开家乡外出到城市里务工,但与城市人口相比实际收入偏低。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农民工人月均收入为4 072元,看似不低,但由于农民工都是离家在外务工,基本都是从事一些低技术的体力工作,劳动强度较大、薪资水平较低、工作收入不稳定,出门在外开支也较大,实际能留存的收入其实并不多。
三是转移收入,主要是国家给予农民的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等。虽然近年来党中央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国家加大农业投入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完善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大为提高。但由于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欠账较多、投入基数较低,农民在这方面的收入水平和城镇居民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是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宅基地流转带来的收入以及农民个人投资带来的收入。但由于政策等各方面原因,农民相较城镇居民所特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并不能充分转化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造成这部分的收入也相对较低。
总体而言,由于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信息获取不畅、生产成本较高、生产资金缺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等原因,农民的增收途径十分狭窄,城乡收入水平差距日益增大。
在农村不论发展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需投入资金来支持,但眼下农民获取生产资金的渠道比较单一,通常要靠自己多年的积蓄。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果需要向银行贷款的话,往往会遇到贷款难、贷款贵、贷款繁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农业生产受气候、地质等因素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弱。二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没有形成有效的征信体系,缺乏信用基础,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抵押担保能力也相对薄弱,贷款的风险较大。三是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单笔贷款额度较小,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为此耗费更多的人力成本和运营费用,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不太愿意向农民及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造成很多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得不到资金支持,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当前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现阶段我国农民素质偏低,无法有效掌握和利用新技术。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大批热爱农村、愿意扎根农村的专业人才。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大批中青年农民纷纷进城工作生活,而且年轻一代即使读书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一般也都留在城市,不愿意再回农村。同时,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人均收入低、生活条件差,又缺乏合理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外面许多高学历人才都不愿意到乡村工作,农村很难吸引外来人才,这又进一步造成农村本地人才留不住、外部人才请不来的窘境,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当前农村人才缺乏的问题,对农村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造成了相当大的不良影响。
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最基础的一环,乡村的基层治理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而农民又是关系最复杂、分布最广泛的一个群体,因此,乡村的基层治理一直都是个难题。我国农村现行村民自治制度,各村都有自己的村民委员会。但很多地方的村民参与治理的意识不强,缺乏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生活的积极性,社会治理的责任往往只靠村民委员会里的几个人承担,乡村治理工作主要还是通过最简单的以人管人的方式来实现,治理手段比较简单粗暴,往往会出现管理粗放、信息公开程度低、村民接受度差等问题。此外,由于村民在乡村社会治理上的参与率不足,无法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导致乡村社会基层治理的难度增加,无法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态势保持同步,进而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乡村要振兴、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必须要解决好这几个难点问题。
当前,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5G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城乡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广泛的应用。人们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推动农村开展大众创业,开辟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推广普及农业科技、优化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有效缩小城乡差距,这也为解决上面这些难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对气候条件的依赖程度高,这使得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但面临着市场的风险还要面临自然的风险。发展农业信息化,不但可以通过及时获取准确的气象信息,增强农业生产的抗自然风险能力,还可以通过获取及时的市场价格、品种、需求信息,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农民及时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及时调整种植和养殖的品种和规模,从而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收入水平。
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美国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AGNET,该网络不仅覆盖了美国的46个州,还覆盖了加拿大6个省以及其他7个国家,众多农场、农业协会、合作社、农业公司通过计算机网络,与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科研单位连接在一起,使农业生产者更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动态和科研信息,有效地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经营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1]。
中国的国情和美国虽然不同,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传统农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而且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对解决现阶段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数字金融是将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系统相结合,形成“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从而降低金融业务的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也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数字金融能够通过广泛收集和分析农民和农业的各方面数据信息,形成自身的效率、成本优势,提供适合农民和农业的各种新型信贷产品,使得广大的农村用户能获得传统银行难以提供的快速灵活的小额贷款服务[2]。
在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当地的供销总社联合农商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地推出了“农证贷”服务。通过对林田基本信息、种植品种适宜性、季节气候风险性、生产经营权流转等多因素进行分析,从多个维度对林田及作物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将农民的资产加以量化,从而建立起安全可靠的农民资产认证与授信体系,使农业贷款授信有据可依。需要贷款的村民只需在电脑或手机上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个人的农业资产基本信息,提交后便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农业资产认证,并生成相应的评估分值,从而获得相应的授信额度。之后,村民便可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随时获得农商银行的贷款,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
此外,与传统银行业的资金主要流向工商业和房地产业不同,数字金融企业还可通过网络广泛汇集社会闲散资金,推动资金从发达的城市地区流向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形成资金的反向流动,为农业农村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融资渠道。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和资源,特别是以“5G”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已经接近全覆盖,这就为构建新型的乡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相较于传统的政府牵头、村镇选派、集中培训等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丰富、方便灵活、覆盖面广、成本低廉等特点,快速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培养更多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
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拓展了农村创新创业的空间,吸引了很多过去在城市务工的年轻人回归农村。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城市的工作经历开阔了眼界,又有熟悉本土特产资源的优势,通过开发利用家里的宅基地、自留地等资源,开展互联网农产品推广、乡村旅游等项目,实现乡村发展和财富创造。
此外,还可以借助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跨区域的乡村人才信息交流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掘和培养本地的人才资源,而且有助于发现和引进所需要的外地专业人才,提高乡村人才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从而有效缓解乡村发展缺乏人才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3]。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农村基层治理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构建农村公共信息平台,强化乡村基层和群众的沟通,引导村民积极踊跃参与,在沟通交流中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为解决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问题和矛盾提供重要依据。
已经有众多的成功案例表明,农村的基层党务、村务信息公开工作做得越好,村里的纠纷和矛盾就越少。现如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十分普及,利用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以及各种专门开发的APP信息平台,可以便利地在广大村民与党员干部之间搭建起高效畅通的表达诉求和信息反馈的通道,架起干部与群众心贴心沟通的桥梁。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既能让村民们可以共同为家乡发展和治理积极献言献策,让村民们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也能构建起农村基层治理的新局面,为广大农村的现代化和发展振兴注入新活力。可以探索出一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基层治理模式,推动传统社会管理向智慧型社会治理形态转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4]。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乡村基层治理、农民脱贫致富中的巨大潜力。从帮助农民获取精准的种植销售信息、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业产业重构、融资渠道畅通、产业价值链提升,促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升级农村基层治理手段等几方面入手,打造新时代的智慧农业,建设智慧乡村,从而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出巨大能动性和创新性,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提供全新的科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