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策,韦雪英,何 文,谢君峰,刘连军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龙州 532415)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云贵高原经东南沿海向丘陵、山地过渡地带,具有周边高、中间低的丘陵性盆地地貌和平原少等特点[4]。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自然环境的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气候特点。龙州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地形为山地、丘陵,年平均气温在16.5~23.1 ℃,年降水量300~3 000 m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达359 d。
辣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植物,适应性强,对气候、土壤环境要求不严格,能在pH 值为4~7、土质表层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排水性好的黄壤土或砾砂壤土中生长[5]。辣木生长迅速、生物量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正是因为其营养物质含量过高,极易导致病虫害发生,也形成了独特的桂西南病虫害特性。
受温度、湿度、周围环境和地域局限性等因素影响,辣木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害虫为害[5]。其中,斑潜蝇、红蜘蛛、小菜蛾、螟蛾类和斜纹夜蛾等是最为严重的虫害[5],每年3-10 月是辣木发生虫害的高峰期,通常这些虫害都会世代交替发生并重叠,周而复始。
2.1.1 斑潜蝇
斑潜蝇属于美洲斑潜蝇性双翅目潜蝇科昆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受害叶片形状为缺刻状,幼虫在成熟的叶片上吸食叶肉,情况严重时,每张小叶上有3~5 道虫食道,导致叶片枯黄、枯落,从而导致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一般来说,田间出现斑潜蝇虫害的现象较轻,大棚内幼苗生长期的虫害现象较严重,周年世代、交叠发生。
2.1.2 红蜘蛛
红蜘蛛为朱砂叶螨纲蜱螨目叶螨科昆虫,多以成虫或若虫群聚为害叶片。它们从叶背吸取嫩叶汁液,为害叶片形状似火烧状枯黄,最终造成全部落叶或植物整株死亡。红蜘蛛一般发生在温度高、天气干燥的3-5 月的大棚中。如果不及时防治,6~10 d 即可蔓延到全棚,影响植株生长,严重时将导致全棚植株死亡。
2.1.3 小菜蛾
三是托管服务公司的出现。托管服务对象,包罗较广,大户、小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皆可。托管的内容更多,全程营养托管、种收托管、全程机械打药托管、全程整形修剪托管等等。据笔者了解,山东胶东地区近年已经出现果园或农田的托管服务公司,但只是雏形,小打小闹,不成气候。未来,农场主什么都不需要亲自做,只考虑经营问题就可以了,生产上都可以找专业托管服务公司代管。农资企业做托管服务公司可能难度较大一些,因为涉及地域较广,鞭长莫及。而立足本地的经销商或零售商,做托管服务就较容易,他们未来将不在农资经营上赚大钱,而是在托管服务上赚大钱。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昆虫,又叫吊丝虫、小青虫、粉蝶,成虫长6~7 mm,主要为害部位为枝梢嫩叶和幼果。1~2 龄的幼虫取食叶肉,仅留下表皮,3~4 龄的幼虫将叶片吃成孔洞,4 龄的成虫将整片叶子吃成网状。虫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10 月至来年6 月,世代交叠。
2.1.4 螟蛾
螟蛾属鳞翅目螟蛾总科螟蛾科昆虫,其特点是将嫩叶缀成虫苞,匿居其中为害叶片。虫害一般发生在3-8 月的干旱时期,幼虫蛀食幼果,主要取食叶片及所有幼嫩部分,成虫蛀食干木质部、树皮和果皮及嫩枝,造成辣木树林整片死亡。
2.1.5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低龄幼虫具有聚集性的特点,成虫后分散潜食叶片,取食叶片呈窗孔状。1~2 龄的幼虫啃食叶面下表皮及叶肉部分,并形成弯曲虫食潜道,3~4 龄进入暴食期,可吃光植株上所有嫩叶片和嫩枝梢,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
2.2.1 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症状是整棵植株萎蔫,叶片变黄绿后脱落。一般来说,定植1~2 年内的植株受害较多,5-9月为发病高峰期。感病初期,叶片无光泽、萎蔫,不易被发现,当叶子呈浅灰黄绿时已进入感病后期,此时植株在短期内会萎蔫死亡。挖开病株根部后,肉眼可见茎基及根病部腐烂,病组织呈水渍渣状,有恶臭尸味,当空气湿度较大时,病组织可在1~2 d 内长出白色霉菌层。此病害一年四季皆会出现,主要由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和地面积水沤根而造成。
2.2.2 果腐病
受害后的果荚缩小、变褐,感病后的果荚整条萎缩、变小并失去光泽,随后停止生长并逐渐干枯。膨胀期及刚进入成熟期的果荚感病后,病源部呈水渍状,病斑为浅褐色,整条果荚从根部向上开始萎缩变小腐烂[6]。在天气晴朗时,染病后的果荚表面会出现黑色厚垣孢子堆或橙黄色孢子堆,表皮常出现白色菌丝体。此病害主要发生在4-7 月,为害果实膨胀期和刚进入成熟期的果荚。半裸镰刀菌是造成根腐病和果腐病主要病原菌[7],造成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是连续的高温阴雨天气,严重时可造成种子无收。
2.2.3 落叶病
植株叶片突然变黄并伴有大量落叶,叶片上出现病原斑,病斑多为扩散性圆状形或点状形,脱落叶片为无光泽暗灰黄色、浅黄色,周边呈黄绿色,外围深褐色,中央浅褐色即为落叶病。植株感染病菌时,病斑表现出水渍状,叶片变成灰黄色或者浅黄色,植株病情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只剩新抽的嫩梢。此病害一般发生在连续高温降雨后,由于病原菌活动频繁而发生,其主要病原菌为黑星菌。此外,黑星菌和半裸镰刀菌也是造成嫩梢萎蔫病、回枯病和枝条溃疡病的主要病原菌。
适当加大植株间行距有利于通风透光,最好保持行距在1.5~3.0 m。辣木生长速度较快,顶端优势明显,植株树冠大且枝条纤细,生物量十分低。在冬季,对树冠内部的纤细枝叶进行适当调整修剪,剪去病虫枝和病枝梢,即可消灭越冬虫茧,并减少害虫过冬,以降低来年病虫害发生率。剪去老弱枝,使树体通风透光,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促进营养吸收和生殖生长。修剪后的病弱枝条可集中焚烧,杜绝越冬虫藏匿。因此,必须科学整形修剪,及时去除顶端优势,不但能控制主枝过高,枝条合理均匀,促进侧芽萌发,而且能培养好骨干枝,控高定型,形成健壮、合理的枝架,并确保有效枝数量。
病害防治应多施有机肥或沤制好的农家肥,并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有条件的田间可以修建排水沟,能有效避免多雨季节产生积水。种植表面覆盖好地膜,避免高温旱季水分蒸发及地表温度过高。农药防治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600~1 500 倍液等低毒杀菌剂喷洒,或50%的多菌灵600~1 200 倍液进行预防,用药时间一般间隔5~10 d,连续用药3~5 次,根据情况,在3-7 月可使用阿维·吡虫啉、阿维因等低毒杀虫剂与多菌灵等杀菌剂混配使用,能起到病虫一同防治。及时观测虫情,同时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诱集、性诱、黄板诱集等多种方法,大面积发生时,使用杜邦安打2 000 倍液、保尔EC1 000倍液和虫蛾毙治EC 1 500 倍液等生物制剂进行轮换喷雾,喷药时可将地面上杂草一起喷洒,杀死虫源,确保新一轮辣木生长。
在加强综合防治的前提上,保护害虫的天敌也是比较无公害和科学的一种防治方法,也能有效防治虫害。可对辣木害虫的主要天敌资源加强研究调查并充分加以保护利用,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减少人工、药剂防治成本,避免生态环境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