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生态背景下森林康养模式与路径探索

2021-12-25 12:42姚建勇张文凤
林业资源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康养贵州省试点

姚建勇,张文凤

(1.贵州省林业局,贵阳 550001;2.贵州省林业学校,贵阳 550201)

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中产阶层崛起以及老龄人口比重增加,推动了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模式转变,绿色生活理念流行,绿色生活方式普及[1]。人们对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大健康时代。森林康养产业是大健康产业的领航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3]。201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4]提出:要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同年4月,贵州省正式将“大生态”作为未来强力推进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

“大生态”是指目前人们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达到的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相互和谐的整体运行状态或“地球人类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统一有机运行的理想状态”[5]。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生态战略背景下,贵州省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林业在生态建设中首要地位的要求,在全国率先提出“大生态+森林康养”林业经济发展新模式新动能。

1 贵州森林康养资源优势

1.1 自然地理环境

1)景观资源。贵州省地处北纬24°37′~29°13′之间的西南部云贵高原山地,属扬子地台及其东南大陆边缘,岩浆活动相对不发育,火成岩出露面积不大,分布零星,重大破坏性地震、火山喷发少。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地形以高原山地居多,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山地峡谷、槽坝、峰林、峰丛、岩溶瀑布、溶洞等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并记述道“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贵州自然植被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高山草甸及沼泽植被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存在,使贵州省享有山地公园省、千瀑之省、森林之省、溶洞王国之美誉。

2)生态环境。贵州省在地质上,山野小溪、河流纵横,地表水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流域10km以上的河流984条,瀑布、跌水多[6]。《2020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7]显示,2020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5.7,生态质量总体为“良”;全省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为“优”,99.3%的河流达到Ⅰ—Ⅲ类水质;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8]中规定的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9.4%;声环境质量全部达标;空气、水体及土壤均未见辐射异常;全省平均海拔在1 100m左右,绝大部分区域海拔800~1 500m,纬度和海拔均处于最有利于人类成长发育和健康长寿的空间范围。

3)气候方面。贵州省地处中海拔中纬度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大面积的森林(贵州省森林覆盖率61.51%)对当地气候具有显著调节作用。通常,最冷月(1月)的日均温5~7℃,最热月(7月)的日均温25℃左右,空气湿度多在45%~70%之间,气温变幅小、极端气温少、冬暖夏凉,常年给人“轻风拂脸面”的舒适感,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凉舒适、舒适、热舒适3个等级[9]。

1.2 森林资源

1)贵州省享有森林之省、生物王国、百草之乡、天然药物宝库之称。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 800余种,其中:可食用植物约500余种;有杜仲(Eucommiaulmoides)、天麻(Gastrodiaelata)等药用植物3 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为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有珙桐(Davidiainvolucrata)、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桫椤(Alsophilaspinulosa)、台湾杉(Taiwaniacryptomerioides)、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等珍稀植物70余种。

2)据记载:贵州省野生动物共计11 442种(亚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brelichi)、黑叶猴(Trachypithecusfrancoisi)、黑颈鹤(Grusnigricollis)等。

3)贵州省森林植被复杂多样,植物种类繁多,芳香植物资源丰富,松柏类芳香植物分布普遍。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精油,可广泛用于健康养生、美容、饮食、烹饪等许多领域[10];芳香植物散发的芬多精(pythoncidere),能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吴楚材等[11]将芬多精命名为植物精气。他研究发现,植物精气化学成分达440多种,有防病、治病、健身强体的功效。

4)据贵州省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监测数据显示:森林康养(试点)基地负氧离子浓度均超过1 500个/cm3,瀑布、跌水附近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0 000个/cm3以上。

1.3 民族文化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17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因素,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地形封闭的山区,大山阻隔造成民族间的自然隔离,导致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点[12]。这些民族文化受现代文明冲击较小,许多原生态的传统生存智慧得以传承。黔东南及周边区域,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享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胜地和“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文化大餐,山水盛宴”等美誉。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与神奇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1.4 绿色产品

贵州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培育绿色有机农林产品提供了优越的天然条件,是全国少有的全域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理想之地。近年来,贵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竹、油茶、花椒、皂角、刺梨、中药材、精品水果、食用菌、生态渔业、生态家畜家禽等特色优势产业。这些绿色无污染的农林产品将成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的康养要素。

1.5 基础设施

贵州省将天堑变通途,全面打通了对外的大通道,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国第五,综合密度全国第一。该省积极抢占大数据发展的制高点,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六年全国第一。大力实施健康贵州行动,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的远程医疗网。便利的交通、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为森林康养筑牢发展之基。

2 贵州森林康养发展模式

2015年,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13],标志着我国森林康养的发展正式拉开帷幕。由于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在试验中不断修正、补充、完善[14]。贵州省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康养模式,以期为其他省区发展森林康养提供借鉴。

1)山地气候型森林康养模式。处于第一、第二级阶梯地带的贵阳、安顺、毕节、六盘水及黔西南大部分的山地和丘陵区域(海拔800~1 500m),森林资源丰富,区域小气候明显,常常“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5℃,为典型的山地夏凉型气候。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6.5%以上,形成了以山地气候为康养核心要素的“山地气候+”森林康养模式。“中国第一凉都六盘水”和“爽爽贵阳”已成为该区域森林康养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两张名片。现共有山地气候型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5个。

2)山地温泉型森林康养模式。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皇女汤,可以疗万疾者也。”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温泉水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种矿物质,可促进人体细胞运动、补充人体矿质营养、清洗人体细胞垃圾,对肥胖症、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轻度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以及风湿、关节炎、神经性骨痛、痛风等具有特殊疗效;不同季节、不同温泉水质、不同浸泡方法具有不同康养功效。贵州省有全世界稀有的含偏硅酸和锶的重碳酸钙型氡泉及中国著名八大温泉之一的息烽温泉。现共有山地温泉型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5个。

3)林茶复合型森林康模式。充分利用贵州省茶产业优势,创新茶、文、康、养、旅融合发展;立足茶园景区化、康养化,着力打造集茶叶栽培—生产—销售—体验—旅游—康养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森林康养模式。以生产“生态茶、健康茶”为核心,大力推进茶园生态环境保护,改善茶园生态系统;在茶行间、步道或外围保留、培植适当的康养树木,构成林茶复合型生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和茶产业综合效益,实现茶业经营从农产品到大健康产品的转变。现共有林茶复合型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5个。

4)民族医药型森林康养模式。世居贵州省的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水族民俗文化底蕴最为深厚、民族医药资源极为丰富。他们世代居住于偏僻山区,长期的医疗实践留下了宝贵的民族医药财富。各民族医药在认识、诊疗方法、方药应用上相互渗透又各具特色[15]。这些民族医药体系在疾病诊疗、养生保健中都有其独到功效。其中最负盛名的苗侗医药,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瑶浴文化也享誉盛名。苗侗医药康养、瑶浴保健养生、民族风情体验等森林康养业态是贵州省民族医药型森林康养模式的精髓,现共有此类型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3个。

3 贵州森林康养发展路径

贵州省始终坚持守好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紧扣大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森林康养资源优势、社会需求、宏观政策、先发优势等进行充分研讨。通过顶层设计、出台政策标准、实施基地试点、加快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多业态融合发展“五位一体”战略,推动森林康养朝着科学、有序的方向纵深发展。

1)优化顶层设计,引领发展方向。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连续6年将森林康养写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1)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2016.、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16]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意见》(2)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意见.2019.等文件中,为森林康养发展指明方向,并在政策、资金、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金融支持、科技支撑等措施,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将森林康养写入贵州省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一核四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黔中避暑养生核心森林康养区、黔北红城绿韵森林康养区、黔西北凉都休闲森林康养区、黔东南原生态民俗森林康养区、黔西南阳光森林康养区),重点建设、提升一批康养资源特色突出、区位优势明显,康养理念先进的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将贵州省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

2)制定政策标准,规范产业发展。贵州省先后印发了《关于绿色金融助推林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3)贵州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公室,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贵州监管局,贵州省林业厅,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绿色金融助推林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关于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4)贵州省林业局,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2019.《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17]《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5)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等文件,支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先后制定了《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DB52/T 1198—2017)[18]、《贵州省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DB52/T 1197—2017)[19]、《森林康养小镇标准》(T/LYCY 1025—2021)(6)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小镇标准(T/LYCY 1025—2021).2021.、《森林康养人家标准》(T/LYCY 1026—2021)(7)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人家标准 (T/LYCY 1026—2021). 2021.、《贵州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20]和《贵州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管理办法》[21]等标准和管理办法,为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体系建设、基地布局,以及康养产品开发、医疗健康管理、基地运营管理等提供政策依据,推动森林康养产业科学、规范发展。

3)实施基地试点,推动产业发展。为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健康发展,贵州省从2017年启动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建设以来,分别发布了4批62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启动了凤冈、黄果树2个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单位,涉及全省9个市州,66个县(市、区)。经日常监测和第1次验收评定,有7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取消了试点资格。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森林康养试点基地78个,其中省级试点基地55个,中产联试点基地23个,主要经营形式有“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国有林场+基地”和“公司+基地”等多种经营模式。2020年,全省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接待110万人次,综合收入100多亿元,带动农户8 000余人;通过销售土特产、绿色产品,在康养基地就业,农户人均月收入 2 600元以上;实现了山区农户不砍树能致富,助推了乡村振兴,初步构建集康复疗养、养生养老、避暑休闲为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体系。

4)科研人才培养,扎实稳步推进。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先导,人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面临人才资源缺乏,科技支撑不足的瓶颈。迫切需要在森林康养理论、人才培养和康养实践等领域全面发力。贵州省委和贵州省委统战部重大研究课题《推进我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和《推动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研究》通过验收;贵州省教育规划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森林康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顺利结题;《康养基地对慢阻肺病人影响的研究》《竹林康养医学实效研究及功能性食品开发》《贵州林业特色产业油茶资源在康养产业中的应用与示范》《森林康养(试点)基地评价标准研究》和《森林康养文化研究》等一批科研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贵州医科大学大健康学院、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贵州生态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人才培养院校陆续建成,着力打造贵州森林康养产业腾飞的新引擎。

5)以森林康养为新引擎,多产业融合发展。森林康养对周边产业依赖程度高,需要集聚农业、林业、旅游、交通、医疗、通讯等与此相关的多产业融合发展。贵州省通过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快乡村医疗及基地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康养基础。以“黔货出山”、国际生态论坛、康养招商推介等“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助推森林康养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初步构建了森林康养现代产业集群。

4 总结与思考

贵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历程短、速度快,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健全完善,人才紧缺、康养实证研究少、康养产品单一、基础设施不规范、营销推广途径单一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

1)完善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各单位要以规划为引领,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切合实际,依法依规,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推动森林康养(试点)基地高质量发展。

2)强化政策扶持,招引企业投资。进一步完善森林康养政策,整合自然资源、卫生健康、医保、民政、文化旅游和工会等多部门、多学科领域资源,合力推动森林康养扶持政策实施落地,营造更多有利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县市区将森林康养产业列为优势产业,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给予用地倾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项目补贴、PPP模式等方式参与森林康养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理念先进、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投资森林康养产业。

3)加大科教投入,提供智力支撑。联合省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加盟贵州省森林康养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和贵州省森林康养研究院,壮大科研队伍,提升科研实力。对科研经费投入、科研课题申报予以倾斜,深入挖掘森林康养(试点)基地资源,开展森林康养实证研究,丰富完善森林康养理论。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以贵州医科大学大健康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生态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为依托,产学教研融合,加快人才培养。

4)完善发展模式,丰富康养产品。按照贵州省森林康养“一核四区”空间布局的要求,深度挖掘各森林康养区特色资源。在现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油茶养生、刺梨养生、竹林养生、蓝梅养生、无患子养生等森林康养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森林康养产品。

5)建立智慧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森林康养+大数据建设,将智慧康养平台建设纳入全省旅游大数据建设范围,并依托现有的贵州省森林康养生态环境指标监测平台,整合森林康养(试点)基地资源数据、地理信息数据、游客信息数据等。在此基础上建设“智慧康养”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数据与省级森林康养数据对接与共享。引导有条件的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开展“智慧森林康养”试点,并完善基地智慧康养相关硬件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立,推进无线WiFi、电子门票管理系统及分销平台、智慧导览系统等智能化康养管理设施设备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康养贵州省试点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鉴赏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