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成效与路径探讨

2021-12-25 06:28黄玉萍雷秋园姚文英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年3期
关键词:营养农产品质量

黄玉萍 张 锋 谢 璇 雷秋园 姚文英

(1.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北京100020;2.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北京1000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农产品消费需求发生了转变,不仅关注数量、品种的丰富,更加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由此,我国农业的发展也由增产导向转向了提质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本文所探讨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原则上以县域为单元)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并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登录公告的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发展理念是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在安全方面倡导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生态环保投入品,在品质方面鼓励改良创新品种、稳定提升营养品质水平,在产销衔接方面鼓励提升包装标识水平、加强宣传推介,全方位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代表了我国高品质农产品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探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发展非常有必要。本文从分析开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对促进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具有重要作用入手,阐述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工作进展,探究提出推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开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的重要作用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众多。通过发掘、保护、培育和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可以促使生产者按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和良好生产加工,推进农产品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和品牌创建,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农业农村部党组提出的从生产方式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的重要实现途径,是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一)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是品种培优的助推器好品种是蕴育出好产品的基础。名特优新农产品既鼓励传统品种的培优,更鼓励研发引进新品种。如广东的罗坑茶,茶树品种为罗坑的群体种和从当地古茶树群落中选育出来的品质特异的无性系“半山园茶”品种,具有甜香圆润的高山古树香味特征。与此同时,许多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品种是从国外或者异地引进,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进优化,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优质农产品。广东的中山东升脆肉鲩,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采用池塘试养,经过20多年摸索和实践,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并成功培育出的品种,肉质结实爽脆、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又如柑橘爱媛38号,无核,口感细嫩化渣,风味极佳,为日本杂交柑橘新品种,经国内本地栽培,已独具地域特性品质特征。通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收集登录工作,加强宣传推介,可以进一步鼓励和促进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质特色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

(二)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是品质提升的催化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要守住农产品安全这条底线,还要在农产品品质上有新突破,满足人们“吃得好”“吃得优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新需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追求的目标是“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在制度设计上要求登录产品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必须具有独特的营养品质特征。产品申报前必须进行营养品质评价鉴定,通过评价鉴定帮助申报者和生产经营单位挖掘、厘清产品具有的独特营养品质特征,在申报材料上标明3~5个特征营养元素名称及其含量。登录后每年要进行跟踪检查和年度确认,而且每3年要提交1次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报告,分析判断产品营养品质特征的稳定性,不再符合条件的退出名录。通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收集登录工作,可以促使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推行标准化和良好生产加工、应用生态环保优质投入品和包装标识,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水平。

(三)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是品牌打造的提升器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名特优新农产品是典型的地方知名农产品,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收集登录制度设计、公告信息发布上,注重产销对接和消费引导。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和微信公众号上持续开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展播活动,组织编辑出版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消费指南》,支持各省(区、市)在各种展览展示活动中设立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专展、专区;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组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进社区和线上直播带货等活动,全方位宣展推介获证名特优新农产品。通过全方位宣传,特别是公共标识的运用和营养品质特征的展示,可以让优质农产品的宣传推介更鲜活、品牌打造更立体,消费引导和产销对接更加顺畅,品牌价值和品牌效益双提升,真正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开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登录和产销服务,可以促进生产者培育生产口感更好、品质更优、营养更均衡、特色更鲜明的农产品,有效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实现高质高效。因此,不少省份已经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列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安排专项经费统筹推进工作。如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作为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依托当地独特资源禀赋,挖掘独特营养品质特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将“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内蒙古自治区将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写入自治区1号文件,并将其列入 《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以及《品牌行动三年计划》,推动优质农产品建设上新台阶。

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进展及成效

最近两年,按照质量兴农的战略部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工作已步入快速推进新阶段,在制度规范、体系队伍、登录数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推进农产品质量提升、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登录总量已初具规模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共有1 231个地方特色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涉及3 388家生产经营单位,覆盖22个省(市、自治区)和2个计划单列市以及动物福利领域,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茶叶、粮油、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品类,涵盖种植、畜牧、渔业各行业初级农产品及产地初加工品。

(二)制度规范已基本建立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制定有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收集登录规范》,明确了申报条件、申报审核程序以及证后管理等工作要求;研究制定了包括蔬菜、果品、茶叶、畜禽、水产等在内的23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技术规范,为科学规范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收集登录工作和营养品质评价鉴定工作提供了制度与技术遵循。

(三)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已聘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岗位专家36位,确认93家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10家鉴定试验站,培训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管品审员2 000余人,培训登录信息系统应用人员5 000多人,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品质提升行动渐入佳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持续推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创建,促进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程规范化、标准化,目前试点企业总数已达998家。支持浙江省丽水市等5个地市和浙江省安吉县等10个县整建制推进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创建。委托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与良好农业技术服务机构42家,为试点单位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组织开展生态环保优质农产品包装标识与农业投入品生产与应用试点,已有100个包装标识生产与应用单位、95家肥料生产单位和45家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正式纳入试点范围。

(五)品牌效益初步显现各地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借助名特优新农产品登录公告、包装标识、营养品质评价鉴定、宣展推介,初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浙江省的德清中华鳖,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登录证书后,销售量大增,单店销售额从获证前的每天3 000元增加到7 000元,消费认知度、美誉度快速提高。苍南矾山肉燕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登录后,当年就增加了200万元订单,推动了当地整个肉燕产业的高质高效发展。山西省通过名特优新农产品登录为区域公用品牌和功能农产品赋能,陆续打造了“山西小米”等12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以及“汾州核桃”等33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发布了“山西水塔醋”等8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对推动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业全产业升级开发、促进农民增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新疆自治区坚持把名特优新农产品登录与助力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将和田尼雅黑鸡、策勒红枣、和田薄皮核桃、莎车巴旦木等一系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列入消费扶贫产品目录,助力贫困地区名特优新农产品融入了全国大市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三、推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为更好地发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在促进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建议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从6个方面着力加快推进。

(一)迅速扩大登录总量,助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要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最终就是通过各地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发展情况来体现。全国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众多,要通过收集登录,及时发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促进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使特色优势产业分布更合理,农业生产力布局更优化,真正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加大宣展推介力度,促进产销两旺人们对事物只有高度认识了,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近年来,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工作机构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展推介活动,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要继续通过展览、展示、媒体宣传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宣展,提高公众对名特优新农产品的信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消费衔接,重视品牌塑造,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推进地方特色品牌农业发展,满足公众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的需求。

(三)扩大全程质量控制试点,促进品质提升好品牌的基础是好产品,好产品的核心是好品质。农产品的好品质是生产和管理出来的。要稳定和提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品质水平,必须实施从产地环境、品种选育、投入品选用、生产过程到贮藏运输、包装标识的全过程高标准要求、规范化管理。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范围和总量规模,鼓励省、地、县级开展本级试点活动,全面促进农业科研院所与生产单位的人才技术融合,推动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培训交流工作,强化技术引领人才队伍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收集登录是新时期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一项全新工作,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必不可少,十分重要。从事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必须掌握相关业务工作流程和要求,除了解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工作程序外,还必须掌握营养品质评价鉴定的方法和要求,要掌握产品品质保持和提升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和管理要求。通过培训交流,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加强科学研究攻关,提升品质评价和调控技术农产品都有其独特的营养品质特征,如何对其进行挖掘、鉴定、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建议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分行业、分品种强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和调控技术研究,从品质特征的挖掘选定、营养功能的分析,到评价鉴定指标的确定和评价鉴定方法的开发,以及品质特征的调控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工作机构,特别是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机构和农产品生产者提供更加统一、科学、规范的工作遵循。

(六)开展跟踪技术服务,维护品牌公信力建议启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登录生产经营者二级证书使用,研究启用专用防伪标识,既方便生产者宣展,也有利于物流消费识别。要加快研究制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专用标识使用规范,统一要求,规范使用。县级及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工作机构要加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跟进服务,维护好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信誉和公信力。

猜你喜欢
营养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蔬菜与营养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
质量投诉超六成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农产品争奇斗艳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