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婷
固原市人民医院 宁夏 固原 756000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推进,医院对于信息技术也越来越重视,各地医院相继开始尝试实施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远程会诊、云医院和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的建设以被医疗行业所认可应用,这也是新时代下的大势所趋。当前我国正处于智慧医院建设的第一阶段,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此大背景下,医院顺应时代潮流,以创建三级甲等为契机,对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作为评估标准,持续不断的引领智慧医院建设方向[1]。
国家卫健委提出“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框架,即以流程便捷、精细化管理、精准医疗、高效协同、资源共享为原则,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最终实现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三个领域的智能化建设和应用。
智慧医院的第一个领域是面向医务人员的电子病历。自2010年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就开始在全国推进,2019年参加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三级公立医院为1874家,较上年增加110家。2020年,按照国家卫建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统一要求和安排,我院积极填报了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数据以及基本功能项、选择功能项、数据质量等情况,具体评定结果为4级,距离病历5级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第二个领域则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主要指医院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智慧就医服务。目前我院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候诊提醒、移动支付、电子发票、自助报告打印、检验检查报告推送等服务,建立医院的微信公众号,通过省市推出的就诊APP以及电子健康码的使用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去提升患者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医院服务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预约率和满意度上发挥出重大作用,预约率已提升到85%以上。
第三个领域是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医院智慧管理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医疗质量控制、运营管理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互联共享与流程管控,提升医院管理智慧化水平的管理模式。目前我院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内部管理,例如BI移动决策支持系统,可实时查询医院综合运营医疗收入和医疗质量等各类指标,如:医院门诊/住院工作量、检查工作量、手术工作量、药耗占比、检查检验占比等各类数据占比,让医院管理人员可及时了解医院运行情况,便于决策。但由于医院管理涉及面广、内容较多,“智慧管理”的标准仅针对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相对于电子病历和智慧服务来说,智慧管理的建设之路还很长,这也是未来几年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方向[2]。
一是根据医院现状对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要求,继续完善电子病历相关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使电子病历的内容能够完整涵盖患者诊疗过程的信息。电子病历的建设与应用应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5级(或以上)。
二是对标《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标准要求,对医院管理精细化、决策智能化、统一预约平台(随访)、移动支付(床旁结算)、智慧病区、物联网(药品、耗材追溯)管理、智慧后勤运维和5G高清手术示教、远程医疗协作、互联网医院等智慧医疗建设内容进行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就医流程,合理布局诊区设施,科学实施预约诊疗,推行日间手术、远程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加强急诊急救力量,畅通院前院内绿色通道。开展就医引导、诊间结算、检查检验结果推送、异地就医结算等信息化便民服务。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全院级、区域级各种诊疗的预约服务。以整合资源为中心,合理切分资源,简化目前挂号、预约检查、预约检验等烦琐手续,为患者及时、适时、合理地安排就诊、检查时间,节约患者时间,减少患者往返次数及等候时间,方便患者就诊,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以及医院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外发布的预约服务,支持第三方系统接入,对内全面整合医院现有预约业务,对外全面扩展预约渠道,实现预约流程统一化、规范化,提升医院资源集约化高效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提升临床数据整合能力。建设实时临床数据中心(CDR),将目前分散在不同系统、以不同形式存储和展现的临床电子病历数据和临床文档数据,进行统一建模,通过统一的标准进行汇集和交换,形成一套以患者为中心的、可面向临床的数据存储和展现应用,医护人员可以直接记录病人的病理、生理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查询医院业务系统的数据,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控,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提升医院管理决策能力。打造运营决策支持系统,为院内各领导打造的专属系统,将管理者最关心的关键数据进行集成展现,便于管理者全面、快速掌握医院整体运行情况,进而为提高合理化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能力,提升医院管理者智慧领导力。
我院信息化虽已经过多年建设,但在部分领域仍存在信息化缺失的问题,如物联网(药品、耗材追溯)管理系统、统一预约支付平台、智慧病区、智慧后勤运维和5G高清手术示教、院前急救急诊信息系统、营养膳食系统等系统。
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引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建设覆盖四县一区带动周边、有效提升我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打造互联网医疗的承接基地,推进线上互联网医院建设,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推进网上药品供应配送。根据公立医院结构调整改革方案,探索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销售企业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探索成立网上审方中心,对网上医院、药店、诊所等地开具的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由药师在网上进行在线审核,经审核后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网上配送。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要把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作为关键问题,加快建设卫生信息安全防护的安全体系和监管体系。医院在数据安全建设中,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定期完成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建设整改和等级测评。对机房建设和改造时,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增加容灾备份、异地灾备。随着互联网医院、区域医疗服务和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发展,以及云计算技术、医疗云服务、网络性能的改善提高,医院信息化采用云服务时,技术上需要综合考虑信息平台云服务架构、云服务提供方能力、云服务稳定性和连续性、接入线路带宽和冗余等问题。
优化流程、少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患者通过电子健康码、自助服务终端、移动与互联网技术等手段为就诊患者提供全面的专业的就医服务,使其服务渠道多元化,有序疏导就医人流,便捷支付模式等,尽可能减少患者在就医环节中的等待时间。全程患者信息管理与服务,实现连续性诊疗:以患者为中心,收集患者生命全过程产生的健康档案和就诊记录,为其提供完整的、连续的、个性化的、闭环的、安全的在院医疗信息服务。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统一预约服务平台。以整合资源为中心,合理切分资源,简化目前挂号、预约检查、检验等烦琐手续,为患者及时、适时、合理地安排就诊、检查时间,节约患者时间,减少患者往返次数及等候时间,方便患者就诊,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以及医院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外发布的预约服务,支持第三方系统接入,对内全面整合医院现有预约业务,对外全面扩展预约渠道,实现预约流程统一化、规范化,提升医院资源集约化高效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改变医疗质量信息化管控呈碎片化问题,从指标覆盖广度、管控强度可调控、三级质控体系建立几个方面去持续拓展和完善。医疗质量全程监控覆盖患者自入科至出院全过程,构建医疗质量实时环节监控及可追溯的管控机制。并可通过自反馈式医疗协同处置机制,变人为主动监管为系统自动提示,从发现问题,到问题反馈至责任人,再追踪问题改善及结果反馈,形成基于自反馈式医疗协同处置闭环管理,提升医院对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处理及管理的及时性和可及性,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围绕医院工作中的关键点建立围绕事前、事中、事后的环节质控,同时建立起核心的反馈机制,自反馈是系统内部自己行为结果返给系统,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反馈式管理系统是系统内部责任人通过系统的信息,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管理者通过监督与调整该表反馈试点与反馈力度,到达管理的目的。建立起终末管理到环节管理,事后提醒到及时反馈,事务管理到智能管理,经验管理到标准管理的全维度质控,及指标检测、发现问题、问题反馈、协同处置、结果反馈。
以医嘱为驱动,借助条码、RFID、PDA等机读设备,实现临床业务流程中关键环节的信息采集和记录,构建全程诊疗活动的无纸化、闭环管理,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IT管控能力。
统一的系统平台不仅可以支持单个业务系统的独立应用,更好的一体化深入融合的方式更能对医院前后台(业务/管理)业务管理起到更加精细化管理的支撑能力。
对标智慧医院建设的相关标准,我院智慧医院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不断的探索适合自己的建设方案,除了国家提供的各项针对“智慧医院”建设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之外。医院还确实需要着力解决医疗管理上的问题,提升医务卫生工作者的医疗服务管理意识,优化人才结构,建立健全“智慧医院”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医院才能真正有效实现“智慧医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