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湖北省民宗委驻鹤峰县石龙洞村工作队、鹤峰县民宗局)
玻璃桥
休闲体验园
秋末冬初,走进湖北省鹤峰县燕子镇石龙洞村,一座座现代化农业玻璃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蔬菜玻璃温室、草莓玻璃温室、育苗玻璃温室、生态观光玻璃温室、休闲农业玻璃温室等错落有致,在冬日暖阳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2019年,石龙洞村被确定为州级乡村振兴第二批试点村,该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引导能人回村、企业兴村,做强“生态农业”,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乡风文明“四大建设”。
目前,石龙洞村已形成以哈葫芦休闲体验园、滨河现代农业观光园、三里荒产业发展示范园为主的“三园一体”乡村振兴产业格局。
“我们村支部班子平均年龄33岁。”石龙洞村现任村支部书记杨俊说。他今年36岁,是村党支部成员中年龄最大一位。他带着两名年龄分别为31岁、32岁的年轻干部和3名大学生组成了这个年轻的村支部。
杨俊介绍,他们通过对村内党员信息开展摸排了解,将党员分为村内任职、居家发展、关爱帮扶、流动在外四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将在家的党员吸纳到“新乡贤理事会”,组织党员到烈士陵园扫墓,带领党员升国旗,在日常生活中将基层党建工作精细化。
把党员联络起来,让老同志发挥余热。不仅注重党组织的建设,石龙洞村更将基层党建的意义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上来。
“我们组织了一批村里的老同志帮忙整修水管,我们这边饮水都是从深山老林找的水源,所有材料都必须用人工的方式背驮手抬,老同志们不畏道路崎岖、山高路远,完成了这项任务。”杨俊说。
据杨俊介绍,村里有一段引水管在涨大水的时候常常被冲毁。之前该段水管一直是村里一名老党员义务帮村民看守。今年,村党支部启用乡村振兴的资金,将这一段换成了钢质水管。村里的老同志是这段安装修整100多米的钢管的主力。
除此之外,为季节性供水不足的一组修建50方蓄水池,为68户遭遇风灾的农户协调资金补偿损失……村支部用一件件实事温暖着石龙洞村民的心。
村支部每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现代化农业玻璃温室大棚
2016年,返乡创业的郑孝奎与村委会及相关村民达成协议:流转90余户村民的300余亩土地和4500余亩林地,流转270余亩村集体土地和480余亩林地,由企业统一管理、运作。但对于村支部来说,帮助企业下好乡村振兴这一盘“大棋”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我们开完村委会,开村民大会、屋场会、院坝会,反复宣讲,还有不同意的,就登门逐个做沟通解释工作。”郑孝奎说,当时村民对“流转”没有概念。
协调好了土地,建设过程中又遇到了难题。“我们在修建玻璃大棚的时候,遇到了村民纠纷。”在石龙洞村投资建设滨河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向才安说。由于修建玻璃大棚需要推平两户人家的田界线,两户人家怕以后恢复起来吃亏,均不同意。村支书赶到后,耐心向村民解释,并承诺恢复时会按照国土部门的测绘图纸还原土地面积,切实将纠纷化解在了田间地头。
“他们为我们企业发展做了不少事。”被问到村支部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时,向才安脱口而出。
为哈葫芦休闲体验园、滨河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争取奖补资金,优化交通、水电基础设施;为三里荒产业发展示范园对接鹤峰县农业农村局,恩施州农科院、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为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向才安说,除了田地流转协调,在企业发展中还遇到水电、修路、技术等问题,他们第一时间反映到村党支部,村党支部总是积极帮忙协调解决。
“作为普通农民,没想到也能按月领工资。”石龙洞村三组村民刘元秀兴高采烈地说。她被聘请为石龙洞村现代化农业玻璃温室大棚的管理员,每月平均收入3000元左右。
在滨河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中,石龙洞村以集体经济公司的名义整合耕地132亩,以入股的形式,使老百姓保底分红。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就业增收。在石龙洞村,劳务用工采取就地用工原则,本村村民基本常年有事做。
据了解,石龙洞村村支两委结合党委政府相关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全村共解决公益性岗位18个,其中包括3个中心户长岗位、12个护林员岗位,2个道路养护人员岗位,1个治安管理员岗位。
除了产业振兴,基层治理的创新同样让老百姓受益匪浅。
石龙洞村创新思路,在鹤峰县委统战部的精心指导下,于2021年10月成立“新乡贤理事会”,吸引了近60名村内退休干部、致富能手、能工巧匠和有威望、有想法的带头人加入理事会。
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新乡贤理事会”参与管理村内多项事务: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村级财务监督等。让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更充分地实现村民自治。
昔日的石龙洞,沟壑纵横、土地贫瘠、靠天吃饭。如今,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石龙洞村产业发展振兴,人民生活舒心,大地果蔬飘香,逐渐成为了“本地人心里的世外桃源,外地人眼中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