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资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广东省出台了《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广州市部署了建设世界体育名城的目标任务。
是新征程赶考之路上广州体育应该上交的一份答卷。在党中央吹响向第二个100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号角之际,必须坚持“人民体育人民办、人民体育为人民”;必须全面理解、精准把握“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深刻内涵,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体育必须坚持创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途径、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展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平台,加快建设世界体育名城,为推动体育强省、助力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广州力量。
是实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闪亮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州时,对广州的发展提出了焕发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世界体育名城建设,势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大型赛事、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打造系列知名品牌,对城市经济、社会、文明等各方面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把世界体育名城建设作为城市营销的重要途径,可以对城市的历史、地理、人文和城市精神进行全方位宣传,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闪亮的“城市名片”。
中国体育史,广州老字号。
红色历史。据史料记录,毛主席曾7次在广州越秀游泳场游泳,共下珠江游泳12次。正是他多次畅游珠江之后才说服了劝阻他长江游泳的人,决定到武汉去实现畅游长江的夙愿。1930年6月,广州东山水上体育会举行了横渡珠江比赛;1958年,广州发动万人横渡珠江。
千年项目。广州龙舟赛。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出土、绘有龙舟花纹的船纹铜提筒,印证了2100多年前广州已有龙舟运动。广州端午龙舟习俗久盛不衰,沿袭至今。自1994年起,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龙项目年年在珠江河道上演。2010年龙舟赛正式成为广州亚运会比赛项目。
2020 年广州马拉松
百年场馆。沙面游泳场始建于1887年,沙面网球场始建于1905年,是广州仅有的两座百年体育场馆。同时期,和一家剧院组成了顶级健身休闲娱乐场所“广州俱乐部”,一度有10多个国家领事馆、9家外国银行、40多家洋行要员和商人在这里健身游乐。红极一时,驰名中外。
羽球之都。广州、雅加达、吉隆坡同为举办世界羽毛球所有顶级赛事“大满贯”仅有的3个城市,广州因举办了“总决赛”、亚运会、世青赛而排在三城之首;还是全球仅有的5个世界羽毛球培训基地之一。羽毛球被誉为“广州市球”,全市有羽毛球人群超过300万,每年参加“市长杯”羽毛球赛超过10000人;有规制羽毛球馆948个、羽毛球场地3951片遍布全市。
足球名城。广州在同治年间通过传教士开展足球运动,一直长盛不衰。岭南“短平快”打法曾领绿荫场上“一代风骚”,涌现了容志行等为代表的一代足球人,2009年10月16日,胡锦涛同志在济南接见体育代表时握着容志行的手说:“中国足球还要继续发扬志行风格”。广州两支中超足球队参加亚冠联赛,2次夺得亚洲冠军、8次问鼎中超,创造我国职业足球历史最好成绩。
风云人物。广州曾培育了新中国体育开拓者170人——陈镜开、戚烈云、容国团被誉为广州体育“三座丰碑”。戚烈云,新中国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人。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获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时,贺龙副总理亲自到机场接机,周恩来总理将其夺冠和十年国庆并称。中国第一个世界纪录创造者陈镜开一举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国际奥委会授予他奥林匹克银质勋章,先后6次受到毛主席接见。
打造世界标杆赛事。在疫情肆虐全球,奥运延期、诸多国际赛事暂停、取消、延期、压缩规模的背景下,广州迎难而上,如期举办世界最大规模的2020年广州马拉松。在推出多重防疫措施的同时,开拓科技赋能体育,创新五个首次。《半月谈》杂志2021年第一期选取广州马拉松图片作為封面,并引出标题“踏上新征程”。钟南山院士盛赞广州马拉松,世界田联评价广马“起到全球引领作用,堪称世界马拉松赛事的榜样”。
创办“羊城运动汇”。以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为主导,创新广州市群众体育活动发展模式,构建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群众性品牌赛事活动体系。整合“体育节”“市长杯”“户外运动节”“社会力量品牌活动”,创新发展“民族传统系列活动”,同时创新体育融合文化、教育、旅游、卫健,赋能全民健身,优化赛事活动供给,补齐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短板。有包括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在内的近800项体育赛事活动“办在市民身边”。
打造“群体通”平台。2013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的“群体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开设全民健身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功能,形成了场地预订、活动报名、体育培训、健康管理、运动计步、体育用品“六大便民服务”,8年惠民累计超过2000多万人次,先后与佛山、肇庆、清远、中山、东莞等地共享平台资源。近年来,着力推进科技赋能体育,完善健身电子地图,推进与“穗智管”数据、智慧场馆对接,新增体育用品商城接入。获评“广州最佳政务APP”,入选“广东省电子政务优秀案例” “国家体育产业典型案例”。
竞技体育基础扎实。自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以来,广州籍运动员共获得了11项奥运冠军。“十三五”以来,广州运动员共获5项奥运会冠军,113项世界赛冠军,69项亚洲赛冠军、536项全国赛冠军。第三十二东京奥运会上,广州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涌现了惊艳世界,刷爆网络、占据热搜的“跳水天才”全红婵和乒坛新星樊振东。第十四届全运会,广州运动员竞体项目成绩全国列前,全省领先。目前,广州共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0个,省单项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基地16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46所,注册运动员超过3.8万人。
天河体育中心
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广州作为国内体育改革先行城市,体育产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2019年,全市体育产业规模超过2100亿元,实现增加值520多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2%。全市体育彩票销售超215亿元,体育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广州创建了 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
体育场馆焕发活力。“六运会”“九运会”“亚运会”期间,广州建设了一批当时具备举办国际大型比赛能力的赛事场馆。目前全市共有体育场地超过3.5万个,构建了一批大型体育场馆群,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体育设施网络。1986年建成的天河体育中心,通过一系列智慧改造升级,成为了“六个全国第一”,被评为全国十大体育公园之一、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主场之一,被誉为广州“城市客厅”“体育殿堂”。
打造“健康运动活力中心”“高端赛事聚集中心”“冠军培育发展中心”“体育产业服贸中心”“赋能体育智慧中心”“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体育名城。
建立健全顶层规划设计。根据《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从年初开始,组建专门班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起草广州建设世界体育名城建设“1+1+N”系列政策措施,即1个规划纲要、1个行动计划、N个配套政策措施。
建设健康运动活力中心。加大市区两级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新建改造、拓展功能等方式,增加设施供给,构建“城市10分钟体育圈”“农村10里体育圈”。持续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单项体育协会改革,吸纳社会知名人士、体育行家、退役运动员到体育社会组织任职;引进国际体育组织落户广州,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组织;推动政府体育职能向社会组织有序转移。整合广州地区丰富的体育、医疗、高校和科研资源,推动体医融合,促进从“治病”向“治未病”转变。每年组织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超过1000项,带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过50%。
建设高端赛事聚集中心。推进体育赛事提质行动,全面提升广州马拉松赛品质,争创“白金赛事”。优质、高效办好2023年世界田联接力赛、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等大型赛事。积极引进羽毛球、赛马、冰雪、电竞、帆船、户外运动等具有社会基础、发展前景和国际影响力重大赛事。大力培育广州黄埔马拉松赛、广州南沙国际帆船赛、广州100越野赛、广州精彩100羽毛球擂台赛、羊城运动汇等本土IP品牌体育赛事。
建设冠军培育发展中心。创新优秀运动员培养机制和优秀运动队组建模式,支持和引导企业、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每年向省和国家队输送至少20名优秀运动员,力争广州运动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取得更好成绩;创建领军教练员培养计划,力争在新的周期新增1-2名国家精英“双百”教练员。力争把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国家级羽毛球训练基地、广州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等项目建设成世界一流的“训、科、医、教、服、智”一体化训练基地。探索优质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有机互补,畅通运动员、教练员入校开展体育教育的渠道,健全冠军落户创业机制。
建设体育产业服贸中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体育“智造”、竞赛表演、场馆运营和新兴体育产业领域,打造几家品牌优势明显的企业集团,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龙头企业,引进一批知名体育总部企业和项目,建设一批国际知名职业体育俱乐部,培育本土体育企业壮大发展,培育扶持初创型体育企业。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推广普及健身休闲业,发展户外运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体育彩票市场,支持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推进“体育+”创新发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
建设赋能体育智慧中心。推进数字赋能体育行动,新建5家以上高标准的大型体育场馆,升级改造4家公共体育场馆,加快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构建主体多样、功能多元、业态融合、开放共享的智慧体育场馆体系。将“群体通”对接“穗好办”“穗智管”等数字政府平台,构建“广州体育消费地图”,提高体育消费便利性。升级广州市训练竞赛信息管理系统,打造集运动员注册、竞赛信息发布、裁判员管理、竞技成绩查询于一体的新型竞技服务平台。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体育赛事服务、体育场馆运营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与体育企业合作,推动新技术在世界体育体育名城建设中的应用。
建设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打造圣火广场,通过专业规划设计和多媒体手段,对亚残运圣火台进行优化设置和升级改造,打造成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红打卡点”。弘扬冠军精神,深入挖掘陈镜开、戚烈云、容国团“三座丰碑”精神内涵;组织“冠军讲坛”、拍摄“冠军影视”、开发“冠军文创”、开展“冠军回家”和冠军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挖掘项目文化,提炼广州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老牌运动项目历史文化内涵和团队精神,弘扬龙舟、武术、气功、舞龙舞狮等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项目文化,培育马拉松、马术、冰雪、電竞等新兴运动项目文化。拓展体育交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育交流;利用2025年全国运动会机遇,加强广州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合作;开门办体育,促进广州与国内城市体育交流,广泛开展市域内的体育互通。(作者为广州市体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