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荣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2021年,恰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时。特殊时刻的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强调“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并寄予厚望。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正在全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殷殷嘱托,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聚焦用力,努力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广东如何实现多方位的高质量发展?近日,《小康》·中国小康网推出“广东高质量发展”专题报道,特邀五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帮助解读分析。
《小康》·中国小康网:总书记对广东给予厚望,为广东发展指明根本出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您如何理解总书记对广东所寄予的厚望?
陈鸿宇(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高质量发展要求广东省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必须要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并且要求在全国的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中当好排头兵。经济领域要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在效率变革、效益变革和质量变革这三个方面对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升级。总书记还要求广东省的整个社会事业发展必须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总书记反复强调广东省发展最大短板就是城乡发展不协调。这就希望广东省通过构筑“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继续增强珠三角核心区的竞争力,同时要建设好珠海、汕头两个特区,构筑好的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另一方面就是生态建设,广东省要重视北部生态发展问题。北部山区作为生态屏障必须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努力解决空间不足问题,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广东省在党的建设方面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希望广东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也必须要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和要求来做好党建工作。总书记对广东省的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举措,都有明确的指示批示,整体目标和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小康》·中国小康网:总书记指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对标这些方向性的要求,您给广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怎样的建议?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贾征
陈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必须是创新。中央对大湾区的要求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所以创新在广东高质量发展中也是重中之重。广东的创新要围绕优势产业,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开展,按照总书记讲的,要把创新链跟产业链深度融合。广东的产业链相对较完整,包括一些传统产业一些科技型新兴产业,尤其是前沿的新兴产业走在全国前面。但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人工智能、5G应用、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变化非常快,所以对这些领域的研发要加大投入、走在前面,广东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领域也有优势,在国际抗击新冠肺炎病毒及其不断变异的进程中,期待围绕关键领域围绕人民健康的重大需求取得新突破。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开放,关键要利用前海、横琴、南沙等这些对外开放的平台,用好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核心,要对标国际规则,使得投资贸易更加便利化,通过对标国际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通过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推动广东深化改革。
贾征(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广东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同时,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增强发展中的协调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广东省重点在于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抓贯彻落实,将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各种事项进行系统谋划、精细治理、科学统筹,一切体现人民至上理念。同时还要着力推动解决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破除基层治理中发展的瓶颈、短板,打通惠民、便民、利民的难点、堵点,真正切实的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小康》·中国小康网: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您所了解的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上又有哪些创新做法?有何值得外地借鉴学习的地方?
万陆(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我认为首先是创新驱动。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技术自给率达7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近年来,广东一方面不断继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另一方面在基础研究、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其次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广东始终立足坚持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立省的发展思路,集中打造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等制造业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廣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再是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狠抓节能减排,严格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开展能效对标行动,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再者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广东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市场机制,市场主体数量大,活力足。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目标,广东积极推动“减政放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做好中小企业的减税降费,帮助企业降低营商成本,营商环境的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提升。最后是做好民生工作,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东人口规模超过1个亿,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广东政府围绕好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环保、治安等群众切身利益领域,将财政支出大头用于民生领域,坚持每年完成十件民生实事,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一个一个办好。
《小康》·中国小康网:在新征程上,广東要担当起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重任。对于广东继续延续当年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魄力和作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您有何建议?
陈耀: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核心引擎的作用,要有几个关键作用,集聚、引领、示范、带动。像广州、深圳,现在已经有一些很好的条件。尤其是深圳,国家支持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又给它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任务。如今又有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的合作,这个合作区是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里的主力军。高质量发展,要有一些能级比较高的中心城市,能够集聚人口、资本、科技、数据这些要素资源和高端产业,从而带动区域发展。要打造这些中心城市成为核心引擎,广州跟深圳应该最有这种能力,各类高端要素、高端产业的吸引力最强,集聚效应最大。广东提出来要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功能,人口首位度、经济首位度都有提升空间。中心城市要在集聚人口、产业和经济这些方面要素资源上,首先在积聚上提升它的首位度,才能有能力去辐射带动。要实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要加快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而且还要强化广州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功能。
《小康》·中国小康网:您认为“广东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在哪些领域、哪些地区、哪些方面等改革创新、发展提升,并做好大文章?对于这些方面的创新提升,您又有何建议?
陈耀:转型高质量,现在主要还是要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上发力。广东现在的产业层次在提升,尤其是深圳高科技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5G技术的应用都比较好;但是一些低端的应用也很低,尤其是在珠三角西岸相对多一些,像灯具、牛仔裤、童装、女装,这些的市场占有率不错,但是总体上来说,知名的品牌能够讲出来的还是不多。现在像一些新的行业,医疗美容领域成长比较快,但是这些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广东现在可能成长比较快的游戏行业,像手游的市场很大,但长期来看,怎么能够帮助游戏、电商等行业更健康地发展,避免出现青少年沉迷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规范需要提升质量。高质量,是要在供给侧怎么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高品质的要求。对于质量这方面的要求提升,广东现在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要通过创建品牌,加强管理、监管,使得行业发展能够更健康,能够满足人民生活对高品质的要求。
《小康》·中国小康网:《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落实“1+1+9”工作部署,如深入推进双区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升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努力塑造与广东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等等。展望2022年及未来发展,您对广东高质量发展有何建议?
廖胜华(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1+1+9”工作部署是广东谋划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广东“十四五”规划一起,勾勒了未来一段时期广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施工图。广东高质量发展要紧紧围绕这一施工图,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出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抓住中央印发实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重大机遇,着力发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引擎功能,把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其中一个关键是要探索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好办法好路子。共同富裕不是以牺牲市场的效率活力为代价,决定性因素还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发展的包容性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市场的效率取向与发展的机会公平、成果共享方面存在一定矛盾,这一矛盾在数字经济时代会有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是经济学的世界性难题。中国式现代化要体现在有力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上,在初次分配环节更好做到普惠性的经济增长,让大部分人能够通过勤劳智慧实现富裕,二次分配、三次分配则起到协调配套作用。这方面广东有条件、有责任先行探索,努力破解在做大做好“蛋糕”的过程中而不是过后如何更好共享蛋糕这道世界性难题。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
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廖胜华
《小康》·中国小康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对于广东不平衡的发展现状,需要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陈鸿宇:首先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要让老百姓享受高质量发展所谓的好处,过上高质量、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些年来,在以人为中心方面,广东省在推动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解决老百姓的基本保障实现更有尊严更有质量的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广东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方面可圈可点,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上广东也达到要求,所以广东省现在总体上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方式居于全国前列。广东省在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方面,通过这几年来努力实现高质量生态建设。特别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真正在为老百姓谋福利。
廖胜华:关键是要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功能区要各尽所长、携手共进。珠三角要最大化地发挥“核”效应,从功能匹配出发,与其他地区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粤东粤西与珠三角沿海地区要打成一片,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北部生态发展区要在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最大化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化,推进保护性发展,让绿水青山充分变成金山银山。(广东省社科院周伟、实习记者任子薇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