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怡晖
长期以来,广东发展充满了不平衡,粤港澳大湾区之外的粤东、粤西以及粤北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区域优势,长期粗放引资发展,导致产业繁杂且发展缓慢。要打破粤东西北发展困局,需要一个明确的发展定位。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经济处处长林学楷接受了《小康》记者的采访。“随着广东发展的新需求,广东改变了简单的地理方位划分的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区域的传统思维,根据各区域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将全省划分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3个功能区。原本粤东西部作为沿海经济带积极发展海洋经济,粤北区域重视高质量的生态经济。”由此,粤东西北明确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让每个功能区各尽其能、各展所长,成为各自功能的引领者,形成功能布局合理、区域分工清晰、各具特色、协同共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粤东西北实际上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分别成为了沿海经济带以及北部生态发展区两个功能区。
沿海经济带是指除了珠三角地区之外的其他沿海地市,主要包括汕头、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潮州和揭阳等7个地级市,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53.33%。沿海经济带可以分为东西两大片区,西翼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三市,东翼包括汕头、汕尾、揭阳和潮州四市。沿海经济带在发展中主要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发挥当地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经济。
北部生态发展区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区,主要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等5个地级市,区域分布分为两块,东部包括韶关、河源、梅州和清远4市,西部为云浮市。2019年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50%。北部生态发展区主要的地形区为丘陵山地地形,属于南岭山脉,这一地区在地形上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主要的发展方向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未来粤东西北发展的重要方向。图为位于茂名的中国荔枝博览馆,当地荔枝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林学楷认为,粤东西北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一核”的带动,目前珠三角各城市已经实现与粤东西北全面对口帮扶机制,有利于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公共资源支持力度,今后计划建设5家省实验室、9家高水平医院、8所高校,“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与珠三角实现同步提升。出台支持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均衡性转移支付覆盖全部86个财力困难县(市、区),全省县级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9.1%。
与此同时,国家 “十四五”规划提出 “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当前,发展条件已有显著改善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服务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正继续用好用足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吸引重大项目落地,不断做大做强产业支撑平台以助推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金字招牌,是体现新时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標,也是保障一个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必要前提。粤东西北各个城市清晰明确了自己的区域定位后,需要打造一个优越的营商环境,努力争当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产业集群配套基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各地市正围绕“十四五”奋斗目标,掀起了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高潮。
如今各地市均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当地“一把手”工程,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不断优化营商 “软”环境,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硬”实力,也推动了多个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
11月1日,《汕头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汕头作为广东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以特区立法权推进《营商环境条例》落地,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阶段,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效。与此同时,湛江、茂名等粤东西城市都在积极推进当地《营商环境条例》落地,如茂名依法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启动实施50大项 192小项改革,深入开展“双百减痛”、“查漏补缺”等。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项目发展最好的“添加剂”和“助推器”,而产业能否集聚发展、健康发展,平台支撑同样十分关键。
“2020年5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提出打造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就明确要求了广东各个区域的重大项目产业布局,粤东西北按照产业布局打造一系列战略支柱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效益。”林学楷说。
在茂名滨海新区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施工现场,各项建设如火如荼有序开展着。这是茂名史上最大的民营工业项目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发展丙烷—丙烯—聚丙烯产业链为主线,采用世界先进生产工艺和装置,茂名正以此为中心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在多个重大项目带动下,茂名正突出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双区”建设,加快与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由贸易港相向而行,推动要素资源进一步向南北中央发展轴和东西滨海发展轴集聚,加快实现向海而兴。
在湛江市,正有条不紊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的湛江吴川机场年底开通运营、宝钢湛江钢铁基地3号高炉成功投产,而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步伐、中科炼化二期项目已经开启征地工作。这是湛江打造高效现代流通体系,培育发展一批超千亿级重大产业集群的生动写照。
随着惠来老城和粤东新城、大南海石化工业园、惠来临港产业园“一城两园”各配套项目落地落实,揭阳滨海新区这个重点产业支撑平台正在成为粤东地区对外开放崭新的重要窗口。
作为广东的后花园及重要生态屏障,韶关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为中心,加快推进韶新高速公路、韶关新机场各项建设任务,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3月30日上午,韶关跨境电商清关服务中心二期项目韶关进出境快件监管中心正式启动运营。至此,韶关市跨境电商清关服务中心成为了粤北地区首个涵盖个人物品和跨境电商B2C业务的监管场所,对该市未来争取成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奠定了基础。
县域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战场之一,也是粤东粤西粤北实现发展平衡、融入大湾区建设、追赶珠三角的关键所在。广东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强调,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县城品质提升工程、县域产业提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提升“一核一带一区”发展竞争力提供稳固有效支撑。
201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强调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挖掘、保护和利用岭南驿道文化。以形神兼备为导向,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把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田绿草青的居住环境,重现原生田园风光和原本乡情乡愁。引导新乡贤、企业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和发展乡村文化业态。
随着区域定位的确立,粤东西北纷纷引进大型项目落户,努力实现集群效应。图为位于揭阳的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
粤北的北部生态发展区具有生态、资源、人文、区位和后发等优势,但是区域发展落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短缺等问题比较严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社会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钟卫国认为,粤北生态发展区必须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切实解决绿色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根源性问题,又要让广大农村地区既留得住乡愁也引得来“凤凰”。
2021年9月16日,记者来到清远英德市连樟村,当地村干部陆国勇告诉记者,“我们大力发展农产品,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之一”。连樟村已引进了碧桂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茶园基地、观光采摘园、麻竹笋加工厂等20个产业项目,开办7家观光农场、农家乐,仅2021年春节就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目前,连樟村被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连樟样板区。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构建“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产业兴旺、配套服务完善、百姓富裕安康”的现代化新农村,让镇村成为各具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基本单元,以有效对冲粤北生态发展区人口长期净流出、人才严重不足等现实问题。
2021年,6月3日,湛江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此后,茂名、阳江、云浮、汕头、揭阳、清远等粤东西部城市也纷纷挂牌了地方的乡村振兴局,粤东西北各个地区都将努力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精美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告诉《小康》记者,广东省要实现区域平衡发展,道路的通达必不可少,最主要是可以发挥粤港澳中心的作用,把资源导向到粤东西北地区。尤其是港澳两地的优质国际资源,没有发达的交通系统就没有“二传”效应。
广东省提出“十四五”期间大力建设交通设施,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至粤东西北各市实现2小时通达的宏伟目标。据了解,至2020年,粤东西北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5100公里,超越粤港澳大湾区。
随着河惠莞、汕湛、中山至阳春、玉林至湛江等高速建成通车,粤东西北地区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多条主通道,廣东省基本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粤境段建设任务。
据了解,粤东地区将建成连接汕潮揭三市中心城区,以及连接潮汕机场、汕头、潮汕、揭阳高铁站等多个综合交通枢纽的城际铁路网络。那些遍布农村的乡村路则是道路交通的“毛细血管”,将发展的红利渗透到区域各个细小的区域。粤东西北各区域都很重视农村道路的建设,在韶关市翁源县,“十三五”期间就完成全县建制村100%通硬底化路,200人以上自然村100%通硬底化路。目前该县农村公路管养里程1757.2公里,其中县道239.1公里、地养省道22.1公里、乡道817.4公里、村道678.6公里,列养率达100%。
湛江作为粤西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目前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突破700亿元,创历史新高。湛江被列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并以唯一地级市身份与13个省(区、市)签署《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交通飞跃与高质量发展同向发力。湛江将聚力推进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工程、集装箱码头、疏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港区集疏运体系,打造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一流港口;加快推进湛江国际机场、广湛高铁建设,积极融入珠三角2小时交通圈;不断推动湛江港、湛江国际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市内通勤便捷、周边联通高效、国内外快速通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