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 黄于穗
今年 6月,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百大项目庆百年 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新闻发布会。据悉,该区在2019年底启动党建引领“百大项目庆百年”活动,党旗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等攻坚一线高高飘扬,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年多来,黃埔区、广州开发区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公园绿地等现有空间的微改造和软升级,立足157个党建引领项目,着力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让服务零距离,让党群心连心,掀起爱党爱国、干事创业的热潮,推动全区形成“颗颗红心向着党、寸寸热土报效党”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两年,该区先后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称号。
黄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灿介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通过微改造和软升级,构建“15分钟党群服务圈”,辐射全区,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1个“红色阵地”,平均每名党员有近30平方米的活动面积。
在政治建设方面,该区重点赋能初心使命实践馆等34个现有场所,引导党员群众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建设方面,该区对麒麟山公园等现有山林进行微改造,赋能形成真理公园等39个阵地。组织建设方面,系统升级全区镇街、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个个红色战斗堡垒;作风建设方面,整合联动室内室外、楼上楼下等服务群众的多方资源,形成“全芯共享”党群服务综合体等53个阵地;精心塑造清梅园等现有纪律建设基地。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是一个基于现有场所微改造、注入多元功能、展示与服务并重的展馆。李剑锋/ 摄
同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了“铁军8条”“旧改8条”“头雁10条”等60余项制度,实现一阵地一主题、一场所一特色,制度上墙、服务落地,让阵地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
记者了解到,该区在城市更新领域正推进66个旧村项目的改造。在安置房展示区、村民服务中心、室外活动场地等旧改一线,党建元素和红色文化随处可见、触手可及,通过融合开展“党史、家训、民俗、村史”教育,形成了一系列城市更新活力阵地。例如黄埔区文冲街“幸福之源”党风家风展基于古建筑群内6座古祠堂打造而成,融合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叠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议事厅、长者饭堂等功能,成为文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家风传统文化的精神高地。
“到广州,来黄埔,扎下根,办大事。”《小康》记者走进“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屏幕上这行大字。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同在场的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亲切交谈,指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两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牢记嘱托,以党建引领全面赋能全区883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全省首创向中小企业派驻年轻干部任第一书记,以“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红创谷为龙头,把“红联共建”能办大事示范基地建在中小企业,形成红色矩阵,引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是一个基于现有场所微改造、注入多元功能、展示与服务并重的展馆。”黄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唐妍介绍,除了展示空间,馆内设有“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一站式服务中心,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办理社保、规划、税务、建设、交通等一系列事务。企业可以在路演大厅和“思享空间”举办现场路演、小型沙龙等活动,开阔的书吧也为企业员工提供了阅读、交流、休闲的场所。
在“红色引擎”助力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心无旁骛做主业、集中精力研发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目前,全区8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授权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全区中小企业成为科技抗疫的主力军。
让群众看得见、得实惠,让党员用得上、用得好。“15分钟党群服务圈”突出惠民生,有机融入社区、园区、学校、公园、村社,充分运用现有空间、群众活动场所,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我们在阵地建设的过程中增强党味、甜味、趣味、土味,让群众每到一处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或者打一次卡、品一杯茶,还可以看一会儿书、学一些党史,给思想充充电。开办我为职工办实事、我为育儿妈妈办实事、我为长者办实事、我为复退军人办实事等驿站,老干部有讲史堂,小朋友在萝岗儿童公园有自己的红小宝基地。”杨灿表示。
夏港街是广州开发区最早创业起步的地方,这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230家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集聚地。走进位于该街道的全国首个区级“闯创干”主题实践馆,透过一个个生动的“夏港故事”可以感受开发区的“沧桑巨变”。
黄埔区夏港街青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开展义诊活动。李剑锋/ 摄
据夏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邓泽林介绍,在党建引领下,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全市首个“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等阵地,建设47个为民项目,打造近20个党建品牌,辖内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汇聚,交通路网更加畅通,打造国家级经开区转型发展第一街。
作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迎来又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金色十年”。在区域大开发、项目大建设中,知识城以党建统揽全局,突出统筹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开发建设水平。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们推动党群服务进小区、进村庄,建好党群服务中心、九龙湖党建驿站、黄埔幸福城市展厅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党史、办理政务,享受医疗健康等服务。”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副主任徐晖表示。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打造“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两如”运行机制,以区级主阵地为“引擎之身”,以街镇、部门分阵地为“左右之臂”,以两新、村社微阵地为“活力之指”,构建“民有所呼、党政必应,街镇有呼、部门必应,企业有呼、服务必应,党有呼唤、全民响应”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记者走进“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中心,巨大的蓝色屏幕矗立眼前,上面分门别类密布着各种实时数据和汇总图表。这是全新升级的“有呼必应”平台2.0版,在全国率先搭建了覆盖全区域、数据可测量、实景可分析的三维CIM地图,打通实时视频1.7万多路,辖区100多个易涝点位、1000多个安全风险点、20万米油气管道、19条河涌、3000多家规上企业、200多个企业筹建项目实时上图。通过智能化、精细化、可视化治理,构建“智慧城管 应急防汛”等联合治理场景,实现平台对各部门专业领域决策支持、指挥调度赋能。
以垃圾分类为例,通过对全区130余条厨余垃圾运输线路、1297个垃圾转运桶进行分类清查和登记,200多个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箱的投放记录监测等情况在平台上一目了然,对垃圾量变化的科学分析为精准减量提供了数据支持。
黄埔区委深改办专职副主任张永介绍:“依托‘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平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实现高效办理事件超过100万件。‘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在广州‘十大党建品牌评选中网络投票名列第一。”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年4月,该区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暨“您的心愿,我的志愿”“双微”行动现场服务日活动,来自区各机关单位、镇街的近百名党员代表以便民服务集市的形式为群众现场服务,并认领群众提出的“微心愿”。
“我想送给妈妈一台烘干机。”这是来自云埔街的单同学写下的“微心愿”。记者了解到,单同学今年17岁,他和姐姐都患有先天疾病导致的智力障碍,父母工作不稳定,家庭生活困难。他说:“妈妈是环卫工,每天很辛苦,家里没有洗衣机,妈妈回家还要洗衣服,遇到回南天总是晒不干。”
单同学的心愿被来自多益网络公司的党员杨亚认领。杨亚表示,看到单同学虽然家庭困难,但心态乐观,孝敬父母,很受感动。“我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是父母的女儿,对单同学想为妈妈做些什么的心愿感同身受。我想帮助单同学实现愿望,为他的妈妈送一台烘干机。”活动现场,一棵红色许愿树格外引人注目。树上挂满了群众写下的“心愿卡”,每一张卡片的背后,都有一段温暖的故事。
据悉,该区发布了首批民生实事“微项目”,其中“暖心微项目”涵盖就业帮扶、技能培训等;“童心微项目”涵盖助学、关爱青少年等;“安心微项目”包括公共安全、居家安全、医疗卫生等;“舒心微项目”包括文化惠民活动、环境治理等;“爱心微项目”包括助残、助老等内容。
今年,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的开局之年,也是广州市争创首批文明典范城市的起步之年。黄埔区今年以来在全市多项文明指数测评中,成绩名列前茅。未来,该区将推动文明创建工作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共建城市文明转型升级。
文明长跑,党员先行。在长岭街道长岭社区奥园春晓小区,小区001网格党支部书记林萍开着网格员电动车在小区里巡查,看到有电单车乱停放,立即找来多名党员进行现场整治。
“奥园春晓小区共有‘双报到党员241名,网格党支部2个、党小组18个,以此建立党员责任区,并创新建立党员管理评分制度,将党员参与环境卫生等工作量化积分并上榜公示,联合小区物业常态化開展创建工作。”长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治金介绍道。
群众在哪里,文明阵地就建在哪里。除了常见的宣传栏、文化室、社区公园之外,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着力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以之为中心,向社区、网格、商圈、楼宇进行辐射,文明阵地连点成片,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家园”。
今年6月,该区易地新建黄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政务中心“三中心合一”,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将阵地资源转化为为民服务成果。
一朵朵新时代文明之花,开放在大街小巷。截至2021年10月,全区已建成1个区级文明实践中心、17个街镇文明实践所、144个村居文明实践站、10个点状文明实践驿站,初步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大阵地、四级网络全覆盖,110多万社区群众和企业员工受益。
文明城市创建,最终是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在城市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人民群众从生活的点滴变化中,感受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的诚意和暖意。
农贸市场容易产生“脏乱差”问题,联和街道富春社区打造幸福街市,政府投入补贴资金达145万元。通过统一规划摊位坡度、修建排水沟,保证市场内外干干净净。
曾经,广州开发区西区纵横交错的供热管道设施,呈现冰冷的钢铁和水泥的灰褐色调。黄埔探索“去工业化设计”的城市美化工程,给供热管道“扮靓靓”,一帧一帧描绘勾画如萦绕的彩带,变身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小细节里有大民生。这些身边的城市治理案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文明创建的效果,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展现了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