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030009)
琉璃瓦,作为一种能充分体现古建筑等级的材料,在我国古建筑及园林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但很多建筑因长期经受四季温差、雨淋暴晒、冻融等自然因素的侵扰,以及大气中有害气体与诸多因素的腐蚀,造成琉璃胎质酥碱、松散,釉层脱落等多种病害。瓦件病害严重时会造成建筑屋面漏雨,直接危害文物的安全。对于瓦件进行经常保养维护,可延长文物本体寿命,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原有的历史信息,避免病害延伸扩大,故瓦件的加固保护尤为重要[2]。
本次采用Paraloid B72加固剂对古建筑屋面琉璃瓦件进行加固保护,防止琉璃胎质酥碱、松散、釉层脱落等现象,探索古建筑琉璃瓦件的加固保护技术的路线和方法。
大关帝庙是太原市现存规模最完整、最大的一座关帝庙。2003年,探索性使用Paraloid B72加固剂对琉璃瓦件的酥碱、断裂、表面加固,进行了试验性保护修复工作。目前,加固后的大关帝庙的琉璃瓦件现状较为稳定,但与2003年加固时比较,其颜色变深,成为此次进一步系统化研究的重要初级参考数据,亦在保护的方法与材料、纵向时间等方面,为本课题的可行性,提供了被实践检验过的具有前瞻性的有力旁证。
此次实验,分别从太原晋源区明秀寺、太原府城文庙、尖草坪区赵家山龙王庙3处古建筑选取明、清时代琉璃瓦件样品,病害种类包括胎体酥碱、残缺、表面脱釉、断裂等。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琉璃瓦件断裂的对接黏结剂、酥碱瓦胎的加固材料、瓦件小面积残缺的修补材料、表面釉层脱落的修补方法等。
此次对太原晋源区明秀寺、太原府城文庙、尖草坪区赵家山龙王庙3处琉璃瓦件的实验保护,经过筛选,初步确定选择Paraloid B72作为加固剂及补全材料的黏结剂。主要原因:一是在琉璃保护中尽可能减少材料的种类,有利于材料间结合力的提升;二是3处文物建筑琉璃瓦件保护后,经过十多年的时间考验,这种材料比较适合太原地区琉璃的加固与保护;三是Paraloid B72材料是具有无色、透明、强度大、易调色且防水性好等优良特性的材料[3]。
取样明秀寺孔蓝琉璃筒瓦1件。该样品存在胎体酥碱、表层胎体轻度残缺、釉层脱釉等病害。
4.1.1 实验方法
1)琉璃的清洗与脱盐:(1)清洗琉璃表面污尘;(2)将清洗干净的琉璃浸泡在蒸馏水中,每隔2 h后进行替换,反复替换8次;(3)将脱盐的琉璃彻底晾干。
2)琉璃表面脱釉的加固:将此样品瓦件分为3个区,用丙酮溶解Paraloid B72分别配制浓度为10%、20%、30%的Paraloid B72加固剂。方法:由注射器滴入等量不同比例的加固剂,每次间隔10 min共滴入5次。24 h后进行简单的测试,初步确定加固后的强度基本满足。
3)补全:因瓦胎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必须进行适当的补全。补全材料高岭土+颜料;黏结剂为2种:一种是浓度为10%的Paraloid B72,另外一种是丙烯颜料,补全时配置与瓦件原色接近的颜色直接涂刷。尝试性对猫头上半部分进行了实验性修复,因猫头为浮雕,调制较稀膏状对其龙纹细微部分进行了补全。
4)表面封护材料的确定:补全修复后用丙烯颜料直接涂刷,颜色相近,但光泽效果不甚理想,较为死板;于是在其表层再涂1层浓度为30%的Paraloid B72加固剂进行封护,以增加其亮度,效果较好。
为达到补全后表面封护的目的,将瓦面等量分为3个区域进行封护。第一个区域在补釉后用浓度为5%的Paraloid B72加固剂进行封护,再用砂纸进行打磨,使表面光滑;第二个区域在补釉后用浓度为3%的Paraloid B72加固剂进行封护,再用砂纸进行打磨,然后配置与原色接近的丙烯颜料进行涂刷;第三个区域在补釉后用浓度为2%的Paraloid%B72加固剂进行封护。
初步结果:第一个区域经打磨后,瓦面颜色部分脱落、颜色变浅,效果不佳;第二个区域最接近瓦件原色,效果明显;第三个区域补釉后用浓度为2%的加固剂进行封护后颜色变深,效果差。
4.1.2 明秀寺实验结论
1)明秀寺筒瓦存在酥碱、脱釉等病害,通过实验可知,修复前必须进行深度彻底的脱盐处理。
2)酥碱的加固初步确定使用浓度为20%的Paraloid B72即可满足其强度。
3)对于酥碱程度较轻、胎体比较稳定、脱釉的瓦件可直接配置与原色接近的丙烯颜料进行涂刷,效果明显,再用浓度为3%的Paraloid B72进行表面封护,效果更佳。因瓦件本身颜色不均匀,故在配色时需反复实验,调制多种深浅程度不同的丙烯颜料试涂,颜色调至最佳时再进行涂刷,否则,瓦面会出现“花斑”,影响整体效果。
取样赵家山龙王庙筒瓦3件。该样品存在琉璃胎体脱釉病害。
4.2.1 实验方法
1)琉璃的清洗与脱盐:(1)清洗琉璃表面污尘;(2)将清洗干净的琉璃浸泡在蒸馏水中,每隔2 h后进行替换,反复替换6~10次;(3)将脱盐的琉璃晾干。
2)琉璃瓦件的加固:(1)将此3件样品瓦件分为2组,2件脱釉瓦用环己酮和Paraloid B72分别调配成浓度为10%、20%的溶液,由注射器等量滴入不同比例的加固剂,加固3~5次;(2)24 h后进行简单的测试,初步确定加固后的强度基本满足。
4.2.2 赵家山龙王庙实验结论
(1)赵家山龙王庙3件筒瓦主要病害为脱釉,通过实验可知,修复前必须进行深度彻底的脱盐处理;(2)经分组实验可知,浓度为10%的Paraloid B72较为适合脱釉瓦件的加固,可满足其强度;(3)因瓦件胎质相对稳定,浓度为20%的Paraloid B72加固剂浓度偏高,不适合此处脱釉瓦件的加固;(4)对于仅表层脱釉的瓦件可直接配置与原色接近的丙烯颜料进行涂刷,效果较好。
取样太原府城文庙孔蓝琉璃筒瓦2件。其中,1件样品为脱釉,另1件样品为断裂。
4.3.1 实验方法
1)脱釉瓦的加固方法:清除表面堆积的杂物,用表面活性剂适度湿润后由蒸馏水进行清洗污尘,并进行脱盐处理。因该样品胎体稳定,故采用调制丙烯颜料直接在脱釉处涂刷。
2)断裂瓦的加固方法:彻底清洗琉璃表面的污尘,脱盐处理,晾干。反复吻合后由浓度为50%的Paraloid B72对接。48 h后,调制丙烯颜料在对接裂缝处涂刷。将对接后的琉璃瓦浸泡在水中7 d,对其防水性能进行测试,第5 d时,接缝安然无恙,仅表面封护部位出现气泡现象,说明封护较薄,易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气泡,属正常范围内。
4.3.2 太原文府城庙实验结论
(1)对于胎体稳定的脱釉琉璃瓦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采用调制丙烯颜料涂刷2~3次的方法,效果较佳。(2)经过防水实验,对接加固好的瓦件浸泡水中10 d后仍然接缝稳定,由此可知,加固黏结剂采用浓度为50%的Paraloid B72较为合适,方法可行。
为了模拟阳光等自然损毁条件下古建筑琉璃瓦件的变化情况,委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经Paraloid B72加固保护后的琉璃瓦件样品,采用和太阳光具有良好相关性的紫外光源分组对其进行照射测试,以确定测试材料的耐光性和耐水性,取得样品变化的相关数据及实验结论。具体如下。
琉璃瓦件样品5件,将实验样品琉璃瓦置于6只UVA紫外灯下辐照,辐射最大波长为365 nm,测量点距灯高度约55 cm、平均紫外线辐照度为53μW/cm2。每照射5 d后采用X-riteSP60分光光度仪(美国爱色丽生产)测量各点颜色参数,根据其变化来考察修复材料的耐光性能。实验样品累积共经历了15 d的紫外辐照。
对4号样品,紫外灯辐照5 d后,泡水3 d、再阴干2~3 d(泡水及阴干过程其余样品停止辐照),此为1个周期。本实验进行了3个周期的老化和检测,以此考察修复材料的耐水性能。
实验中,将每个琉璃瓦样品的另一半用锡箔纸包裹作为空白对照。
实验过程中用德国Testo175-H2型温湿度计实时测量环境温湿度,每半小时记录1次数据。其中温度平均值为20.2℃,最大值为20.6℃,最低为18℃;相对湿度平均值为49.19%,最大值50.5%,最小值47.8%。
1)耐光性考察:实验中选择与太阳光相关性好的UVA紫外灯对样品进行辐照,辐照后样品的颜色参数结果(见表1)。
表1 紫外辐照前、辐照5d、10d、15d后样品L、a、b值及色差值△EμW/cm2
续表1μW/cm2
续表1μW/cm2
表1中L、a、b为颜色参数的测量值,ΔE为导出值。其中,L值为明度相关量,a值为红度/绿度的相关量,b值为黄度/蓝度的相关量;ΔE为色差值,反映颜色的变化程度。ΔE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ΔE与颜色变化程度或颜色差异之间的关系见表2。
表2 ΔE与物质颜色变化或颜色差异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对比表2中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经过15 d紫外线辐照后,5件琉璃瓦样品颜色变化大多数都在轻微或微量范围内,肉眼无法感觉颜色的变化。表明,修复材料经15 d UVA紫外灯辐照后是稳定的。
2)耐水性考察:4号样品经5 d紫外光照射后,泡水3 d,再阴干2~3 d,共经历了3个这样的周期。实验观察到:(1)接缝依然牢固,表明黏结材料性能良好;(2)泡水后表面部分补全位置鼓起气泡,待琉璃瓦阴干后气泡变小或消失。
为检测加固保护后的琉璃瓦件的强度,委托太原理工大结构实验室,对经Paraloid B72加固保护后的琉璃瓦件样品,进行加固强度检测实验,取样太原府城文庙断裂黏结筒瓦样品,对其进行了拉伸实验,以测试其黏结效果。
本次实验根据试件实际使用情况,参考GB/T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
实验采用WDW-10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实验机测量范围0~1 000 kN,实验力测量分辨率1/200 000。
试件长l为295mm,瓦片截面外径180mm,瓦片厚度25 mm。
根据实验机情况及文物试件的不可破坏性,不能加载致使试件破坏,将试件通过夹具有效固定于实验机上下夹头(见图1),实验曲线如图2、图3所示。表3为拉伸实验结果。
图1 黏结琉璃瓦拉伸实验中
图2 试件荷载-变形实验曲线
图3 荷载-时间实验曲线
表3 拉伸实验结果
从图2可以看出,本次实验加载到7.75 kN,最大的位移值为0.528 mm,曲线的起始段有0.4 mm的夹具滑移值,试件受荷达到7.75 kN的纵向拉伸位移值Δl应为0.028 mm。从图3可以看出,试件经过30 s即可达到7.75 kN。为了不使试件破坏,实验中没有对试件继续加载,只在此荷载值上维持了总共300 s的时间(5 min),试件没有出现破坏现象。
试件截面大致为半圆环,由前述试件尺寸计算可知试件截面积约为:
式中,D为圆环外径;d为圆环内径;l为试件长度。
由此可得,本试件可承受的抗拉应力实测值为2.1 MPa,在维持荷载5 min的情况未出现胶黏剂接缝处及其他任何部位的破损和破坏的状况。
1)存在酥碱病害的琉璃瓦件,修复前必须进行深度彻底的脱盐处理;酥碱的加固基本确定使用浓度为20%的Paraloid B72即可满足其强度;对于酥碱程度较轻、胎体比较稳定的瓦件可直接配置与原色接近的丙烯颜料进行涂刷,效果明显,再用浓度为3%的Paraloid B72进行表面封护,效果更佳。
2)主要病害为脱釉的琉璃瓦件,修复前必须进行深度彻底的脱盐处理;经分组实验可知,浓度为10%的Paraloid B72较为适合脱釉瓦件的加固,可满足其强度;对于胎体稳定的脱釉琉璃瓦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采用调制丙烯颜料涂刷2~3次的方法,效果较佳。
3)主要病害为断裂的琉璃瓦件,经过防水实验,对接加固好的瓦件浸泡水中10 d后仍然接缝稳定,可知加固黏结剂采用浓度为50%的Paraloid B72较为合适,方法可行。
4)对Paraloid B72加固保护后的琉璃瓦件样品,采用和太阳光具有良好相关性的紫外光源分组对其进行照射,经过15 d紫外线辐照后,5件琉璃瓦样品颜色变化大多数都在轻微或微量范围内,肉眼无法感觉颜色的变化。表明,修复材料经15 d UVA紫外灯辐照后是稳定的。主要病害为断裂的琉璃瓦件样品经5 d紫外光照射后,泡水3 d,再阴干2~3 d,共经历3个周期后接缝依然牢固,表明黏结材料性能良好。
5)对经Paraloid B72加固保护后的琉璃瓦件样品,进行加固强度检测实验。取样太原府城文庙断裂黏结筒瓦样品,对其进行了拉伸实验,可承受的抗拉应力实测值为2.1 MPa,在维持荷载5 min的情况未出现胶黏剂接缝处及其他任何部位的破损和破坏的状况,表明黏结材料强度性能良好。
通过分组实验、对比分析、反复研究,基本确定Paraloid B72用于古建筑琉璃瓦件保护加固较为可行。对琉璃瓦件采用Paraloid B72进行加固保护,有效地防止了琉璃胎质酥碱、松散、釉层脱落,使其耐光性、耐水性得以增强,从而抑制或减缓了水的侵蚀,延长了瓦件的使用时间,保护效果较好。不足的是,经Paraloid B72加固保护后的琉璃瓦件光泽度不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瓦面颜色逐渐加深,仍需长期观测。任何修复材料都有其局限性,其修复效果仍有待于在实践中得以进一步验证。
此次实验,旨在探索研究适合山西地区琉璃瓦件保护的材料与方法,为山西古建筑琉璃瓦件的加固保护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