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东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60)
矿山地区的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联系密切,四周山系环抱,蕴含较多的矿产资源。矿山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是保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根据矿区地形特点、自然气候与生态功能等因素,我国矿山地质治理类型分为平原区、丘陵区、草原区、高原区与岩溶区[2]。其中,高原区矿山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生态环境修复的难点地区。传统的生态环境修复及设计方法,对矿山环境修复的时间较长,且无法有效地保护矿山生态的安全屏障[3]。美术设计在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新颖的修复手段,能够缩短整个环境修复的周期,达到环境修复成本的最小化。将美术设计理念融入到矿山环境修复技术中,充分利用美术方面的技术与工具,获取矿山环境中的各类信息。在美术设计方面,色彩与图形是美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对矿山环境的修复,通过色彩与图形的合理应用,在维护矿区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了矿区的整体层次。
近年来,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矿山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对矿山生态环境中美术设计及相关问题的分析。
矿山的生态环境系统包含的生物因素较多,主要以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因素为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矿区内的地质环境,受其他生态环境影响,动态变化现象明显,受自然因素影响,生态环境系统会随影响因素变化而发生改变。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矿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然而,在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排放了大量的废气与废水,随着空气与土壤流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随着大量开采加工的涌入,矿山原有的生态环境结构受到了影响,以绿色植物与矿产资源为主的矿山模式,逐渐变为以人类开采为主。生态功能的改变严重地影响了矿山环境的稳定发展,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开采矿产资源时,过度开采与挖掘,引发了矿区内地表沉陷,对绿色植物造成大面积的破坏。废弃的土石堆积,占用了矿区内大量的土地,引发矿区内土壤与水体污染情况严重。
影响矿山生态环境的因素除了过度开采外,还包括自然灾害对环境的负面作用。由于矿山地区的地质环境与气候条件较复杂,洪水、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矿山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矿山常见自然灾害类型
根据表1,可知影响矿山生态环境的各类灾害类型与种类。重大的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是导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因素之一。
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矿区内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具有多样综合性。矿区内的地表建筑物受到损害,引起岩层移动,甚至地表沉陷变形,在地面表层的植物会面临不同形式的损害。矿区的尾矿污染也是导致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尾矿的形成,如图1所示。
图1 矿区内尾矿形成示意图
如图1所示,矿石在加工后会产生较多的尾矿,以废石以及磨碎的渣石为主,堆放在一起形成了尾矿。尾矿受到风化作用,破坏了矿区的土壤环境,降低了土壤的保护能力,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农田作物的产量,加速生态系统荒漠化发展。矿区内的水体受到污染,岩体渗漏,地下水位下降,矿区的供水资源大量减少。开采矿产资源产生的废弃物,在矿区内堆放,废弃物的粉尘释放,对大气污染严重,大气污染进入地表,是矿区土壤与水体污染的来源之一。
在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美术设计前,首先要了解矿区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根据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文构建的矿区系统关系图,如图2所示。
图2 矿区生态系统关系图
根据图2可知,矿区的生态环境系统是其他两个系统稳定发展的保障,造成生态环境系统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资源开发生产。根据矿区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如下美术设计。
矿区的整体环境构造较为复杂,跨度较大,在矿区内的地表水资源分布特点不明显,地貌类型与坡度特征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各个矿区的生态地质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矿区的地形梯度变化较大,大面积的黄土裸露,部分矿区局部有风积沙情况。由于地质环境的原因,矿区内的水资源短缺,通常在每年的6月至9月的雨季时,通过降雨保留了部分地表水源,其余时间矿区内没有明显的地表水,水系径流量较差。
矿区内的地下水资源,大多数是基岩含水层中储存的水资源,一般被利用的情况较少。土壤中含有的水源主要是结合水,埋藏深度较大,地表植物难以吸收土壤中涵养的水源。在开采矿产资源后,矿区内的地表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造成地形破碎,在每年强降雨期间,雨水对矿区地表的冲击力较大,植被生长较低矮,覆盖性较小,对地表造成严重的破坏。
在矿山环境修复技术中融合美术设计的理念,能够在修复环境的同时,提升对矿山环境的整体设计。首先,从矿山的发展需求出发,明确矿山修复的主要目标,了解矿区生物与矿产资源的发展动态,制定出合理的修复治理方案。掌握了生态环境修复设计的审美需求后,改进修复设计的理念,运用色彩与图形,设计出美术效果图。在不同的修复时期,根据矿区内地质环境的变化,全面细致地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明确美术设计的环境修复方向,加速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完善。美术风格能够影响矿区的整体构造,决定了矿区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
引进环境修复与美术设计方面的高端人才,共同协作,创作出符合不同矿区地质特点的方案。美术设计师要与矿区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全方位了解该矿区的发展,在保证原始矿区的基础上,进行改动,不能轻易改动矿区的自然发展特点。对矿区内的植被与生物进行了解,掌握植被的分布情况与种类,在引进新植被时,保证原有的植被不能遭受破坏。基于矿山环境修复的美术设计,应当尽量保持矿山的大自然特点,不能改动矿山的生态环境系统。
矿山的开采方式多数为露天开发,对矿区的土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露天矿区的生态环境较为复杂,应当全方面进行科学地修复与治理。农业复垦技术是修复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综合整治受损土地,实施复垦再利用,建立多层次的复垦生产体系。利用生物手段,恢复土壤的保护能力以及生物的生产能力,是实现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与复垦的重要途径。复垦的土壤生物能够快速改善土壤的肥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区土壤的生产能力。加强矿山固体废料的开发勘察,对高危尾矿库进行处置与再利用。
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修复应当结合以下方面进行。针对矿区的土地退化,对塌陷的洼地进行平整后,大力发展农业与渔业。加固处理滑坡山体,结合矿区地形,通过美术设计,引进草木等绿色植物,减少矿区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增加人工绿化的面积。采用填充料对矿区内塌陷的区域进行填充,结合黄土覆盖,二次造田。结合推填的方式,将矿区废弃物占用的土地合理处理,采用相应的方式绿化矿区用地。
由于矿山环境受到破坏情况较为严重,传统的生态环境修复方式,无法有效地保护矿山的生态安全,本文提出了矿山生态环境中美术设计及相关问题分析。将矿山环境修复技术与美术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矿山环境中各类信息,通过色彩与图形的设计,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矿山的整体审美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