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学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双江管护分局,云南 双江 677300)
双江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国土面积324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4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24%,总人口17.6万人。2018年,全县茶园面积23万亩,可采摘15.3万亩,有机认证茶园2万亩;毛茶产量1.3万吨,产值4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5亿元,工业产值11.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22.9亿元),茶叶产值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18.59%;茶叶税收1880万元;茶农人均收入5800元,在农民人均收入中茶叶收入占35%;有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45个,茶叶初制企业1188个,茶叶精制企业63户;中国驰名商标1个、云南名牌产品2个、云南省著名商标3个;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4户市级龙头企业4户;注册商标120个。全县涉茶人数占70%,茶产业在双江县优一产、强二产、拉三产的作用优为显现。
双江是勐库大叶种茶故乡、冰岛茶故里。先后被授于“世界古茶原乡第一标志地”,“中国国土古茶树种质基因宝库”。双江勐库大雪山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更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其中,“勐库”牌、“勐库戎氏”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勐库”牌、“勐库戎氏”和“勐康”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勐库大叶种茶已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冰岛茶成功入选“中华国茶名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广大茶人勤劳耕耘的结果,更是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的恩惠。追本溯源,万物生长,繁衍生息,源远流长,一切靠的都是物种的本源。保护好野生古茶树资源刻不容缓。目前全县在使用的野生茶树分布的面积数据为1.2万亩,这仅仅是分布于勐库邦骂大雪山,海拔2200米至2750米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的数据,尚有分布于沙河的邦木、陈家、平掌一带,仙人山、大丙山、马鞍山等地或的野生茶树没有进行普查,所有野生茶树资源的分布状况、边界范围、种类,目前只知道个大概,是多少,说不清讲不明,至于数量面积等具体的因子都是以统计加估计的形式问题存在。
为着实解决双江境内野生茶树资源底数不清的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用“三严三实”的作风和态度,以唯实的价值取向,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一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守初心、担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牢思想基础,着实做好野生茶树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底数,搞实数据,落实地块小班因子,弄清分布状况和数量,建立档案,全面跟踪管理。
二是持续解放思想,努力改进作风。要敢于担当,面对现实,对全县境内野生古茶树资源以及当前茶产业发展遇到的各项矛盾和困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挑战挺身而出、面对瓶颈制约敢于改革突破,强化自我革命的勇气、舍我其谁的锐气,激情创业、奋发进取,深刻反思、认真查找严实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推动各项工作更严更实。
三是明确标准,摸清底数。全面调查搞清楚境内野生茶树资源数量、分布、生长状况以及权属和管护情况。同时,认真调查梳理当前茶树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履清资源保护利用的关系,列出清单,明确责任主体,着实加强野生茶树资源保护管理。
一是界定调查对象。起源为天然,受人为干扰较少,连续面积0.5亩以上,每亩分布5株(丛)以上的野生茶树(群落)单株茶树:树龄>100年或地径>15cm的茶树(包括野生及栽培)和代表性(有特殊价值)的纳入调查对象。
二是确定调查内容。查清群落组成、面积(株数)、分布及生长情况;查清权属、茶种、起源、树高、地径、树龄、冠幅及其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及茶产量和经济效益等;通过采集野生古茶树的标本,进行植物分类鉴定,摸清双江野生茶树种质资源。
三是确定工作范围小班。用国土三调高清卫星图作为工作图,依据各乡镇行政辖区、国有林场、两类林区划、自然保护地、二类调查、林权制度改革范围失量来确定调查工作的范围小班。四是确定工作方法。依据茶树分布群落植被特征,借助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成果,分析、推断调查区内茶树分布的状况,区划茶树群落小班边界,沿垂直和水平方向设置踏查线路,并穿越整个小班,调查小班内古茶树基本状况,修正小班边界。五是做实小班调查因子。查实小班植被特征:包括群落名称、平均高、总盖度和结构。乔木层优势树种、平均高及盖度;灌木层优势种,平均高及盖度;草本层优势种。查实茶树因子:包括优势茶种(变种)、起源、树龄、产量(值)、地(胸)径、树高、株数亩、郁闭(盖)度、立地因子、生长势、管护措施等。六是做好统计管理运用。利用调查所得出的数据认真进行科学的统计,不出差错,及时归类总结,将工作成果以文字、数据、图片以及多形式进行存放,最后为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在相应的作用。
一是要学习宣传贯彻《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双江自治县古茶树保护条例》。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自媒体)进村入户,形式多样、多渠道的加大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宣传,要以望尽天涯路的执着和追求扎实推进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
二是要群策群力,依托双江茶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各种传媒平台,多层次、立体式宣传双江勐库大叶种茶,推进双江产业发展。
三是要以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资源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开展科普、生态、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公民保护生态的意识,有效保护好珍稀动植物资源和世界珍贵茶树种质基因,保持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平衡。
总之,做好双江野生茶树的保护,应进-步加强宣传,完善各项政策,健全各级组织,对一些野生茶树复壮,进一步加强养护管理,为古茶树创造自然生态小环境,另外,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分工协作,多方筹集资金,加大保护力度,争取申报文化与自然双重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