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会
(贵州省凤冈县永安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凤冈 564204)
凤冈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位于贵州省的东北部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且当地降水量丰沛,年平均温度在17℃以上,是一处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地。茶叶种植是凤冈县及周边县乡的主要农业发展产业,如何管理茶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是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过程中,茶叶种植管理技术是关键,引起了当地农业部门、茶企业、茶农的普遍重视。
茶树是一种喜光耐阴植物,多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适合在漫射光而非直射光下生长,对紫外线有特殊的嗜好,正所谓“高山出好茶”。茶树喜欢排水良好、通气性佳、偏酸性的土壤。茶树生长对地形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区南坡,坡度最好在30度以下。海拔太高容易有冻害,坡度太大水分流失过快。我国的西南部地区是灌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茶树的起源地,贵州省就位于西南茶区,这里汇集了我国诸多大叶种的茶树,而且逐步有野生大茶树被陆续发现。
凤冈县进行茶树栽培管理需要保证土壤的含水量、通气性,控制土壤的酸碱度,及时清理茶园中的杂草。为了提高茶树栽培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建议茶农定期进行土壤测试,确定土层深度超出60cm,土壤呈弱酸性,土壤含水量和透气性都符合茶树生长所需。如果需要进行改土,则最好在温暖湿润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提高土壤调整处理的有效性。
茶树修剪是茶树栽培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保持茶园中茶树的一致性,是茶园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茶园的长势和气候确定修剪类型,茶树修剪通常在春茶或秋茶前,一般修剪2~3次,可分为轻修剪、深修剪和重修剪,轻修剪也称秋剪,修剪时间一般是10月中、下旬开始至11月上旬结束, 深修剪:修剪时期在一般在春茶采后5月中旬,或夏季后6月下旬进行;重修剪 :修剪时期以春茶结束后较好。
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影响每一种农作物质量、产量的重要负面因素,防治病虫害是农民必须做好的工作,否则,轻则减产重则绝收。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病害、虫害的影响,若茶农疏忽大意可能因病虫害导致茶叶质量下降、产量下降。传统栽培过程中,农药是最重要的防治手段,但农药的大量使用容易导致病菌变异、害虫产生抗药性,也容易污染土壤资源,在茶叶表面形成超量残留,同样会影响茶叶的质量。
1.3.1 常见茶树病虫害种类
茶树常见病害包括茶饼病、茶煤病、 茶白星病、茶赤星病、茶炭疽病、苔藓地衣等。其中茶饼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主要危害茶树的新梢,茶煤病、茶炭疽病主要危害茶树的叶片,苔藓地衣主要危害茶树的枝干。
茶树常见虫害包括茶棍蓟马、茶跗线螨、茶黑翅粉虱、茶尺蠖、茶黑毒蛾、茶毛虫、小绿叶蝉、小卷叶蛾等。其中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小卷叶蛾、茶棍蓟马、茶跗线螨等主要危害茶树叶片,小绿叶蝉、茶黑翅粉虱等主要吸食茶树汁液。
1.3.2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病虫害的绿色防治主要包括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四个部分。
首先是生态调控,以改善茶树生长环境为主要方式,降低茶园爆发病害、虫害的程度,从生态链的角度提高茶园的生态环境完整程度,避免茶园大面积爆发病虫害的可能性,降低化学药剂的应用量。
其次是理化诱控,从物理角度出发对病害、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常见如冬季封园降低病菌害虫的越冬比例,修剪枯枝病叶焚烧深埋,黑光灯诱杀害虫等都是不动用化学药剂的纯物理手段,也能够实现对茶园内病菌、害虫比例的控制。
然后是化学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作为预防和控制手段。在应用化学药剂时需要进行甄别和针对性使用,对于那些对茶园伤害较轻或更多伤害老叶的病虫害,比如茶蚜、茶炭疽病等可以选择不用药;对于一些可以通过修剪枝叶、灯光诱杀、生物防治处理的病虫害,少用化学药剂,如茶饼病、茶白星病、茶赤星病、茶棍蓟马等通过修剪枝叶能够有效控制,少量化学药剂可巩固效果;对于一些危害重、范围广的病虫害需要依靠化学药剂,要尽量用高效低毒的好药,应用植保无人机等优秀器械辅助施用,提高药剂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化学防治过程中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的禁止类药剂,而且必须要注意用药安全间隔,确保茶叶的农药残留不会超过国家标准。
生物防治是一种从生态链、天敌角度出发的对病虫害的控制,常见如利用雌虫性诱剂诱杀雄虫,释放天敌控制害虫质量,喷施微生物药剂抑制病菌生长等。在茶树栽培过程中,茶农释放捕食螨、小花蝽、寄生蜂等天敌,能够有效控制茶园中蓟马、黑翅粉虱、小绿叶蝉等害虫的数量。在春茶采收后的浅耕输送过程中,向茶园土壤中施加枯草芽孢杆菌和蚯蚓蚓激酶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本身能够为茶树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群数量,为茶树提供更优质的生长土壤环境。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合理供给十分重要。对于茶树这种喜水但要求土壤透气性的植物而言,水分给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茶园的产量。肥料是否合理施加、适时施加,直接影响到茶园的茶叶产品质量。合理的水肥管理关系到茶树的生长状态,也关系到茶树对病害、虫害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茶树栽培过程中,茶农需要避免只使用化学肥料,应注重对有机肥、微生物肥的配合使用,注意在茶树生长过程中的适时追肥,充分发挥出营养元素的作用和效果,提升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省市地区正在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区域,建设现代化、智能化、创新型、生态化农业生产区域。构建现代化茶园符合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景。生态型茶园的建设是现代化农业在茶叶种植领域的重要体现,这种最大程度上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自然资源的生产模式,有助于实现茶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当下,循环农业经济、立体农业生产模式是农业经济领域中的热门话题,茶园建设中茶农也可考虑同步养殖一些体型不大、不会危害茶树生长、能够啄食园中害虫的家禽。这样不仅能够在收获茶叶的同时收获家禽的肉、蛋,还能够借助家禽抑制茶园内的害虫密度和数量,并借助家禽排泄出的分辨来为茶树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减少茶树种植过程中消耗的化肥和农药数量。当然,饲养了家禽后,茶园内进行化学药剂喷洒时要么选择不会毒害家禽的种类,要么将家禽从茶园中驱赶后再进行喷洒,残留浓度低至安全水平后再驱赶家禽进入,避免家禽因农药为死亡。
传统茶叶种植工作中,人工劳作的比例非常大,从茶树修剪到茶叶采摘基本都采用人工形式的劳动,不利于茶园管理的效率提升,也不利于茶叶经济效益的提升。我国正在大面积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在茶叶种植方面也有多种茶树修剪类、茶叶采摘类机械被研制出来并推广使用。茶农可以充分参考机械的性能、规格和自家茶园的茶树现状,选择合适的机械参与到茶叶种植管理当中来,替换掉部分工序的人工劳作,提高茶叶种植的质量和效率。但目前,市场中既有的机械还不能解决茶树生长过程中的全部劳动力问题,比如茶树内部修剪时还需要人工进行处理,将茶树冠内部的多余枝条修剪处理掉,以保证茶树冠内的通风和采光,也让喷施的叶面营养物质和化学药剂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茶园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遇上梅雨、寒潮、霜冻甚至酸雨的影响,这是一个区域内大环境的变化带来的负面元素,茶农不仅要时刻关注当地气象部门的播报,还要在茶园周围安装测温、测湿等设备,尽早发现天气方面的变化,及早做出应对,降低茶园的不必要损失。
茶树的种植栽培和管理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好种植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保证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保证茶农的经济收入。更科学的茶园管理模式,能够在茶叶收入之外为茶农节约生产成本投入、获得额外经济收入,促进当地茶叶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