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娟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遵义 563100)
长期以来,播州区一直致力于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调整品种结构、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成了农业生产研究中的核心。积极完成水稻高产栽培的扩建,提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发展需求。
遵义市播州区地处贵州省北部,国土面积2487.63平方公里,辖19个镇2个民族乡,总人口83.79万。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海拔在850—1 100米之间,平均气温14.9℃、无霜期291天、降雨量1035.7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生态良好,土地肥沃,常年种植水稻24万亩左右,享有“黔北粮仓”美誉。根据农业技术人员的研究数据,结合当地水稻种植户多年经验,选择适合本地条件,优质高产、抗病虫害能力高的香优2115、宜香优1108、川优6203、丰优香占、Y两优6号、颠屯502等优质品种。品种的选择决定了水稻的质量、营养价值、口感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科学育苗,能有效地提升水稻产量。目前播区广泛运用的等新型旱育秧技术、水田育秧技术、机插秧育苗技术等。旱育秧,按照常规程序在4月初用沼渣沼液培肥苗床,后用旱育保姆拌种,无纺布覆盖,这种方法种苗质量好,能有效防治病虫害,但是苗期的管理及后期移栽繁杂。水田育秧,4月初将催芽的稻种直接撒播在秧田表面这样的方法简单,省时、省力,减轻劳动强度,广大群众通常使用的方法。机插秧育苗采取软盘式育苗,移栽前的15-20天在秧田里铺好软盘,盘孔里灌一半泥土或者营养土再播种再填满盘孔,注意一定要清理盘面上余土,防止串根。这个方法移栽浅,分蘖量大,大穗多,能增产10%左右;需要苗田少;同时还能节省劳动力,也是现代化种植水稻最常用的方法。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并不是种植密度越高,产量就越大。在6月上旬左右,采用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拉绳或机插9×5寸或9×6寸规范移栽,充分地利用土地,让每株秧苗得到充足的养分和光照。
要提高水稻的产量,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施肥,使土壤养分保持平衡,为水稻提供充足的营养。通常涉及底肥也叫基肥,包括有机肥和其他合作化肥。第二就是追肥,追肥分为面肥、分蘖肥、穗费、粒费。要根据土质、气候、水稻生长时期制定合理的施肥用量和次数。施肥过少,水稻养分不够,出穗低,抗病虫害能力低,影响水稻生长。施肥过多则会出现反作用。合理科学的施肥,保证水稻的养分,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水稻种植要做好干湿交替工作,通过水分来控制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水源的质量也非常重要。关注当地土质、气候特质,全方位的做好水分管理,因地制宜的科学灌溉。
随着农业现代科技的发展,水稻种植技术不断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也逐步提升。而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非常大,严重的直接影响到水稻产量。水稻常见的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等,虫害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上部分,是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真菌病之一。水稻生长不同时期发病,出现的病症也各不相同。所需的药剂也要相应的调整。如苗瘟、叶瘟,常用药剂有: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稻瘟灵、灭病威胶悬剂、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按比例兑水喷雾。穗颈瘟:常用药剂: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稻瘟灵可湿性粉剂、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加收米、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克瘟散乳胶,按比例兑水喷雾。
白叶枯病也称火烧苗,这种病传播很快,而且容易与其他病害混淆。得病的病株叶片枯死后呈灰白色。选抗病力强的品种,可用石灰水浸泡的方式对种子进行消毒,减少发病概率。
恶苗病可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分蘖降低,病苗样色变浅变黄。发现苗期发病可用抗枯宁家施保克按比例兑水喷雾。
稻纵卷叶螟应治前压后,治早治小。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赤扁胶小蜂、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等都是它的天敌,可充分利用。常用药剂有:锐劲特、毒死蜱、阿维菌素、乙酰甲胺磷、杀虫单、三唑磷、等
稻飞虱种类很多,其中褐色灰飞虱和背飞虱危害最大。靠吸取稻茎积液为食,破坏茎组织,导致稻株逐渐枯萎。常用药剂:乐果乳胶按比例兑水喷施。
水稻栽培的过程中,首先要无病留种田,减少染源。第二,可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并提前对种子消毒,种子消毒能有效地减少恶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的发病率。第三,在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加强栽培管理,提升水稻的抗病性。第四,利用种植中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适当的时候让稻田干燥一些,及时对稻田里杂草进行铲除,这对部分病虫害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使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直接消灭虫害,见效快,使用方便,但是这个对病虫害起到一个救急的作用,并不能真正的防治。时间一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再次发病,使成本增高,增加水稻残毒危害。应当结合当地水稻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防治药,按照合理配比,进行施药。坚持使用无公害药剂,开展绿色防治工作。虽然农药防治是传统方法,但是目前还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占据主要地位。
为了能更好地维持田间生态系统,可充分借助虫害天敌,如蜂类、蛙类、蜘蛛等。也可以杀虫细菌、青虫菌、杀螟杆菌等,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目的。这样的方式不污染环境,对农作物更安全,能有效长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作为传统种植农作物,我国水稻种植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一直是相关农业科研人员的首要任务。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其高产栽培技术已 经渗入到水稻种植栽培之中,并取得良好的种植成效。在未来,水稻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研究仍是一项重要课题,推广和运用科学栽培以及防治病虫害,提高水稻质量、产量,从而稳定我国粮食安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