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丽
(莘县农业农村局,山东聊城 252400)
农业产业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占比较大,为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结合时代背景,明确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确定经济结构的特点,找到经济发展的具体方向。这样才能从中合理制定出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管理计划,真正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1]。
在制定农业产业的工作计划时,要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范围、管理制度的更新情况及人才技术水平等角度,确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时遇到的难题。结合实际问题研究对策,积极应对挑战,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从市场环境来看,农产品的销售面更广,市场需求量更高,不仅国内经营范围有所扩大,国际市场的贸易交流也给农业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但目前的产业结构链仍不完善,在农作物生产、仓储、运输管理等工作环节上,会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资源。此外,市场对农作物质量、产量都有着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绿色环保理念下,传统的依靠劳动力进行农作物生产经营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行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及时引进机械化设备及先进的农业种植管理技术。而这些问题都会增加前期的种植成本,导致农作物失去价格优势,从而失去市场的竞争优势。因此,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作迫在眉睫。
农业企业通常会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农作物的品种及种植数量。但市场的供需变化情况具有动态化的特点,而农产品的成熟周期比较长,如果在经营管理阶段缺乏前瞻性,就容易导致农作物成熟后,出现库存大量积压的情况,造成浪费的问题[2]。此外,农业企业没有注重打造品牌形象,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无法吸引受众选购相应的农产品。企业在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不主动创新,会导致企业的竞争能力下降。此时,农产品还有一些附加值没有发挥出来,这与企业经营者缺乏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识及能力有关。
农业产业的发展不再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而是开始关注人才对现代化农业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来简化生产经营流程,展开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增产创收的目的。但目前的农业工作者大多都受到传统工作观念的影响,在工作阶段缺乏创新意识,不具备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案的执行能力,管理意识不佳。尤其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及环保观念的推广阶段,人才的工作态度及能力无法达到要求,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步伐。
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先从农业产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总结经验,研究在合理制定改革计划时,需要关注的内容。主要从改革工作的制度性、层次性和经济性3 个方面明确工作的侧重点。
在供给侧改革工作中,需要遵循国家管理条例,要保证工作行为有据可依,有理可循,这样才能让农业产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在经济制度不断更新的情况下,相关的供给侧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向,要确保管理制度具备公平性、合理性的特点[3]。实际上,管理制度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情况不断完善。因此,农业企业必须要及时做好对现行制度的更新和优化,通过全面、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供给侧改革流程,保障工作的稳步开展,这就是新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特点之一,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应高度重视。
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作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先设定长远的目标,再根据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分层次、分阶段的设定目标,保证管理工作有层次。1)应从横向发展的角度,找到产品独特的优点,找到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性,研究合理发挥自身个性化特征的方法,打造独特的品牌,争取让本企业的产品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2)应从纵向发展的角度,关注企业的发展历史,了解企业在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方案。合理完善产业结构链,着重从依赖廉价劳动力转变成依靠技术、设备来发展现代化农业。同时应注意整体工作过程要以循序渐进为原则。
进行产业结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增加经济收入,应当在保证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分析农业生产经营流程中存在浪费资金成本的环节。重点对这些环节进行改革创新,优化工作方案,以此来降低经济成本,发挥出资金的最大使用价值,保障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作人员应当着重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的短板所在,合理去除短板,发挥长处,这是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方向[4]。在具体展开工作时,需要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现代化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够适应管理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变化。不能只顾着完成财务报表的整理工作,还需要融入预算会计、管理会计的工作理念,做好经济运行风险的预估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合理规避风险,为农业企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方案,需要从创新发展的角度,确保经营理念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要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合理展开对工作方案的创新研究。此外,可以适当借鉴其他企业的经营方案,并根据农业行业的特殊性,优化工作内容和方案。
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一切工作稳步开展的基础前提。基于此,在研究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时,应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合理丰富管理制度的内容,完善管理结构体系。重点要根据农业供给侧的发展目标,以提升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核心,分析现行管理制度中的优缺点,及时进行调整,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幅度的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关注土地管理制度的问题。很多农业企业在种植地选择、使用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土壤pH 值、营养成分都有所降低,还造成了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这不符合新时期绿色农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尽快推动土地制度的改革。
1)应当确定土地的归属权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融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理念。2)要严格做好土地流转管理,从管理制度的角度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对耕地进行集中化的管理,方便发挥出土地的使用价值。3)关注农业产能问题,避免产能过剩,确保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避免出现过度开垦林地进行农耕工作的情况。4)要宣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以适应性为原则,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找到适宜的农业产业转型方向。在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重[5]。
从稳步提升经济收益的视角来创新农业产业的发展方案,需要先完善产业结构链。从生产、存储、运输及营销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化、合理化的管理,可以避免中间商赚取农业经营者的差价,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环节的生产量大、利润较低的问题。构建产业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可从以下3 方面着手。1)应当从生态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生产环节产生的污染问题,并着重思考农林牧渔业之间的关系,丰富产业结构。如将稻田改为鱼池,在鱼池中种植水稻[6]。2)要从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出发,科学去库存,调整库存量,避免存储环节浪费过多的人力、资金成本。3)运输及销售农产品时,应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任务就是要动态化关注市场供需变化情况,研究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这些工作都需要由专业的人才来完成,要先确定各岗位的工作职能,合理完成对工作任务的分配,展开分类管理工作。让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配合,找到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关联性,以团结协作的方式科学降低管理工作难度,确保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完善产业链的目的。最终有效解决企业的经济发展难题,并为供给侧改革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传统依靠劳动力成本完成农耕工作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求。现阶段,有效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是融入科学技术手段,从生产工艺方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并研究扩大农产品经销范围的方法。这需要相关人员先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引进计算机工作设备,及时使用互联网+技术,完成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需要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并投入资金引进高新设备,这可以降低农业经营管理工作难度,简化工作流程。
同时,在网络渠道进行产品宣传与推广工作,也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有效方法,对于打造特色品牌有着积极作用。企业可以设置官方网站,在网站上介绍一些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重点介绍绿色农产品在卫生程度、营养性等方面的优势,并将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情况公布出来。这不仅可以吸引受众购买该产品,还可以吸引投资商参与产业投资,解决农业产业创新发展阶段资金不足的问题。
目前,农业企业正在参与国际间的竞争,开展了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交流活动。在这种环境背景下,想要完成对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合理合法的获取经济利益,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进步,需要先进行规模化的管理,要了解农业产业的消费群体,做好对消费群的定位管理工作。同时,规模化经营不仅要依靠技术设备,还要依靠人才的力量,要突显出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及能力,确保他们掌握现代化的农耕技术方法,并为他们树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理念。通过组建专业的农技人才团队,以达到合理经营的目标。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企业应不断反思工作中的优势及不足,总结工作经验,找到产业发展的合理方向,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地位。应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竞争关系,互相监督、互相帮助,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调整农业产业的经济结构,合理带动农业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应具有制度性、层次性和经济性的特点。而从农业产业的发展角度来看,想要保证经济的稳步发展,需要先落实绿色经营理念,并完善产业链。从农业生产种植环节入手,到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可以使用现代化技术优化工作方式,积极展开互联网+农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同时企业应找到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扩大农产品附加值的过程中,从丰富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拓宽经济获取渠道,引进高科技设备,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此外,在具体工作时还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依法展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