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江 密春花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怒江 673199)
兰坪县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中部,是极为典型的山地内陆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5%,绝大多数地区属高寒山区和干热河谷地带,耕地面积33.4万亩,其中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占70%。全县最高海拔4435米,最低海拔1360米。山区四乡镇年平均降雨量841.2毫米,沿江四乡镇年平均降雨量729.8毫米。全县土地总面积655.86万亩,其中:林地面积539.3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45.18万亩,灌木林地面积59.70万亩,其他林地1.6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2.24%;非林地面积116.4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76%。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66.32%提高到2020年的71.49%,林木绿化率从76.26%提高到77.82%,活立木蓄积量从3291.14万立方米,增长到3488.26万立方米。
自兰坪县相继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及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林业结构得到改善,过去受到破坏的林分得到有效恢复,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14年以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面积21.45万亩,补助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面积27.78万亩。二是林业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快。截止2019年底,全县木本油料基地建设总面积达76.5万亩;全县林业产值7.82亿元,林业产业受益2.6万户, 受益人口11万人,人均受益1420元。
2.1 兰坪县澜沧江干热河谷区域范围主要包括兰坪县澜沧江沿岸4个乡,即兔峨乡、营盘镇、石登乡、中排乡以及啦井镇的九龙村。
2.2 澜沧江干热河谷面积
2.2.1 总面积:兰坪县澜沧江干热河谷地带主要是包括兰坪县沿澜沧江,从南至北的兔峨乡、营盘镇、石登乡、中排乡境内,以及啦井镇九龙村,海拔2100米以下地带。据2016年完成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初步数据,尚未正式公布)及本次在影像图上测算,四个乡镇的国土总面积353.88万亩,其中林地面积263.51万亩,非林地面积90.37万亩,海拔2100米以下干热河谷总面积69.70万亩。
2.2.2 林地面积:林地面积中,疏林地0.59万亩、灌木林地39.88万亩、无立木林地3.68万亩,共计44.15万亩。根据此次外业调查,这部分林地主要就分布在澜沧江干热河谷地带。据测算,兰坪县海拔2100米以下澜沧江干热河谷总面积69.70万亩,其中,林地面积41.82万亩,占60%。
3.1 地形地貌,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中部,是极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呈“两山夹一谷”之势,西边为碧罗雪山,中间是澜沧江,东边是云岭,山脉主体都呈南北走向,山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拨4435.4米,最低海拔1360米,相对高差3075.4米,山高坡陡,谷深峡长。从谷底至山顶峡谷平均高差2500米,90%的土地坡度大于25度。
3.2 澜沧江干热河谷气候,据兰坪县气象局提供及参考文献资料,受来自印度洋赤道气团暖湿气流和南支西风气流以及青藏高原冷空气的影响,形成河谷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地形地貌对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立体气候十分明显。
3.3 澜沧江干热河谷土壤
土壤类型主要是褐红壤和紫色土;影响土壤形成的母岩、小地形小气候多样,土壤种类较多,并在较小的范围内有多种土壤,如在兔峨乡江末村1000多亩的造林地块上就分布有褐红壤、紫色土类型;由于山高坡陡,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较薄,大多数地块土层厚度小于1米,表土层小于10厘米;土壤质地多为中壤,小块状、团块状结构,土壤含石砾较多;土壤干燥,大多数地块30厘米厚的土层都十分干燥。
4.1 植被类型。主要为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从最南端的兔峨乡果力村至最北端的中排乡多依村,植被类型多是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树种主要是车桑子,其次是山黄麻。再者是低山云南松、麻栎针阔混交林植被类型。
4.2 原生树种。主要有清香木、山黄麻、尖叶木樨榄、黄连木、麻栎、云南松、铁核桃、马桑、胡秃子、铁籽、野拔子、黄萢、干香檀、桃金娘、多依等。
4.3 引种树种。包括车桑子、桉树、墨西哥柏、枇杷、桃树、泡核桃、芒果、花椒、大枣、甜橙、油橄榄、葡萄、银合欢、樱桃等。
5.1 水源。包括全域四个乡镇及啦井镇九龙村,共有47条大小河流或山沟箐水流,这些水流发源于碧罗雪山及云岭山脉。因地势险要,距乡镇村寨较远或很远,利用难度很大。
5.2 水利。目前,应进行生态修复造林绿化的地块,都没有水利建设,已有的水利建设都是人畜饮水、农田灌溉。据统计,全县耕地面积为50.50万亩,其中,灌溉水田面积4.7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43%;水浇地面积1.5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2%。因此目前的水利条件还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造林绿化的水利建设还是一片空白。
6.1 人口。兰坪县澜沧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共涉及农村人口88192人。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可想而知。
6.2 农村经济。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没有工业,农村缺少支柱性产业,缺少品牌,整体处于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地区。年户均薪柴消耗0.6立方,薪柴消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消耗。
7.1 兰坪澜沧江防护林体系的建设
兰坪县1993年启动了澜沧江防护林建设工程,到1997年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完成造林绿化1.2万亩,初步遏制了澜沧江流域生态日益恶化的状况。2010—2020年在澜沧江沿线实施生态修复88.8万亩,其中2010年—2015年实施62.91万亩,2016年—2020年实施25.89万亩。
7.2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保工程建设中沿澜沧江四乡(镇)实施了森林管护140.41万亩,天保公益林人工造林1.13万亩,人工模拟飞播0万亩,封山育林5.03万亩。
7.3 退耕还林工程
自2000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沿江四乡镇共实施退耕还林19.73万亩,其中前一轮退耕还林5.44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14.29万亩;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0.5万亩。累计向退耕农户兑现补助资金3.39亿元。
7.4 林果基地建设和特色林产业
通过结合林果基地建设促进澜沧江生态修复和建设。澜沧江沿江四个乡镇花椒面积3.34万亩,特色水果1.44万亩,核桃面积7.70万亩,澜沧江沿江四个乡镇约占全县种植面积的50%。
8.1 立地条件不良。由于气候干燥,土壤瘠薄,山高坡陡,生态修复造林难度很大。建议进行水利建设,该区域的缺水是水源不足和水利工程缺乏并存,建议在造林中大力实施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以及雨季雨水收集小水池等建设。实施造林工程前认真调查了解地形、土壤、水源、交通、劳力等条件。结合当地情况,统筹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编制切实可行的规划。
8.2 造林投资偏低。干热河谷地带是造林难度大的生态修复硬骨头,以往造林投资大多每亩30—300元,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初期为30元/亩,天保人工造林投资300元/亩。建议在今后的造林中,针对特殊的造林困难地区,加大单位面积投资,以工程造林为主,适当进行坡改台、土壤改良等措施,施用生物菌肥、缓控释肥等,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长势。
8.3 精心选择树种,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经济效益的核桃、花椒、水果等树种经济效益不明显,而适应性较强的车桑子没有经济效益。所以,能不能选好既能适应干热河谷气候土壤环境条件,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的树种,成为干热河谷造林突破的难点。
8.4 群众积极性不高。当地群众普遍贫困,对于生态修复造林绿化虽然积极支持,但投工投劳不够,落实在行动中还不够。建议在生态修复造林工程实施中充分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生产生活,让农民多得实惠。
结合上述所讲内容,全面、科学、系统的组合该区域的林业资源,分析造林立地条件,切实设计好可行的生态修复方案,提高该流域的自然生产力和森林覆盖率,全面改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形成结构稳定、功能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