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1-12-24 11:37张亚琼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4期
关键词:环境发展教育

张亚琼,黄 燕,曹 盼,周 晨

(1.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国务院行使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职权,生态文明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应试教育中填鸭式传授模式大大束缚了孩子们自我发现问题、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能力;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大量电子产品涌入人类生活,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年深陷虚拟世界无法自拔,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出现明显断裂。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新型病症。与此同时,以倡导回归自然、体验自然、寻找儿童发展天性为主要内容的自然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1 自然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主张,学校应提供花园给孩子们观赏花草树木、享受自然,为后续自然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1]。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首次提出,自然教育是一种顺应自然天性,依托乡村环境,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方式[2]。1892年,现代生态规划设计先驱盖迪在爱丁堡建了一座塔楼以供学生观察、学习自然,开启了自然教育的实践先河[3]。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环境问题的频发,环境教育得以推广和发展。1926年,中国大陆第一家自然教育机构注册,自然教育开始萌芽并缓慢发展[4]。2010年,《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从儿童成长视角提出自然体验和自然教育是治疗“自然缺失症”的有效方式,推动了自然教育在中国的迅猛发展[5]。2014年,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原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正式启动“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8处自然教育场所试运行[6]。由于国内自然教育起步较晚,且内容复杂,涉及多门学科、多种领域,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可的概念界定。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更倾向的定义为:自然教育(Nature Education),是在自然中体验关于自然的事物、现象及过程的认知,目的是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形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形态[3]。

2 自然教育的内涵、特点及对象

2.1 自然教育的内涵

卢梭自然教育的内涵包括4个方面[7]:(1)自然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2)教育应回归儿童自身,保持儿童的自然状态;(3)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自然教育必然是自由教育。

2.2 自然教育的特点

(1)教育场所: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在户外,强调真实的体验;亲近自然,在自然中获得启发;(2)教育内容:对自然界中的事物、现象及过程的学习、认知,是以自然界中的实物为教学素材;(3)教育目的: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最终达到与自然为友[8]。

2.3 自然教育的对象

卢梭根据人的自然发展进程,在《爱弥儿》中将教育分为婴儿期(0~2岁)、幼儿期(2~12岁)、青年期(12~15岁)、15岁至成人4个阶段,针对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提出不同的教育重点内容[9]。1999年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国际会议指出,环境教育最大的对象是在校学生,而环境教育的终生教育对象则是成人[10]。201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社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主席阿尔杨·瓦尔斯提出,自然教育是面向全体民众,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11]。随着自然教育的推广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自然教育的对象已然从儿童扩大到了全体公民。

3 国内自然教育的现状问题

3.1 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

19世纪中叶,美国环境教育萌芽,随着自然学习运动(19世纪末)、保护教育运动(20世纪30年代)和环境保护运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相继开展,环境教育得以大力推动和发展,美国环境教育发展至今基本成为全民共识。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自然保护教育和公害教育,以解决当时的环境问题,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环境教育的主体自然学校开始兴起并在全国迅速发展,成为现今推动日本自然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对比美国、日本等国家成熟的环境教育现状,中国自然教育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自2010年自然教育蓬勃发展以来,国内广泛开展各国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自然教育机构也积极推进自然体验的实践项目,但同一时期国内自然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全民推广明显滞后,后续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3.2 缺乏立法与规范,市场不稳定

国际上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出台了专门的环境教育立法。1970年美国颁布的《美国环境教育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环境教育专门立法,也标志着美国成为最早将环境教育以立法形式推广的国家[12]。日本2003年出台《增进环境热情及推进环境教育法》,使之成为环境教育问题第一个觉醒的亚洲国家[13]。菲律宾作为亚洲发展中国家,于2008年制定了《菲律宾国家环境意识与环境教育法》,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14]。截至2019年,中国暂未出台全国性专门的环境教育法律法规,仅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中有所涉及,台湾、宁夏、天津、厦门、洛阳、广东等地陆续制定了地方环境教育条例。为求得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稳定的市场环境,2018年11月,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征集并发布了《自然教育自律公约》,这是国内对自然教育行业规范的一次重要探索。由于《自然教育自律公约》不具备强制性,仅依靠自然教育从业者的自我监管和约束,缺乏一定的成效。

3.3 实践模式未定型,结构体系不健全

美国的自然教育实践模式为“学校教学—自然学校—社会”[12]。日本推行“自然学校—社会—社区”的自然体验型环境教育实践模式[15]。澳大利亚多方合作的自然教育实践表现为“可持续学校—社区—家庭”[16]。韩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形成了特殊的“森林体验式”自然教育实践模式[15]。菲律宾的自然教育实践是“国家服务培训计划—学校教育—社区、公民”[20]。中国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目前正处于自然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之中。国内各地学校开始重视自然教育理念的融入,截至2019年,中国自然教育委员会授牌了20个自然学校(基地),部分自然教育发展较快的区域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模式(如广东海珠湿地自然教育模式[17])。尽管如此,中国自然教育的实践模式仍未完全定型。

3.4 机构规模小,形式单一,后备人才资源不足

美国政府不直接以行政力量干涉环境教育,非营利性组织是美国环境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环境利益的保护者[12]。日本非盈利、非政府的环境组织NPO(如日本野鸟之会、世界自然基金日本委员会、日本自然保护协会等)遍布日本各地,发挥推动环境教育、传播环保知识、促进全球环境保护等作用。20世纪末,韩国民间环境教育专业研究机构开始兴盛,内浦生态教育研究所、国际环境教育研究所、自然之友研究所等相继成立。在韩国环境部注册的环境教育活动团队中,非营利民间团体占绝大多数。据2018年度全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自然教育机构的有效统计共398家(如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中日公益伙伴等),其数量为历届调研之最,其中工商注册比值占54%。机构面向公众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自然教育体验活动或体验课程、解说展示以及与自然教育相关的旅行规划。尽管中国自然教育机构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大多数仍存在问题:(1)机构规模小,69%的机构年运营费不超过50万元,拥有全职人员20人以上的机构比例仅为14%。(2)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自然体验项目受限于营地的指导老师;活动组织形式相对单一,服务人群主要集中于小学生和亲子家庭。(3)人才资源短缺,40%从业人员工作年限为1~3年,人才不足依然被视为机构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一系列问题均制约着自然教育机构的长久发展。

3.5 公众自然教育意识淡薄

国内公众自然教育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1)自然科学、生态伦理等方面知识欠缺。现代都市人普遍缺少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对自然知识的掌握少之甚少。(2)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导致自然教育举步维艰。一方面,灌输式的学校教育大大约束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求真的能力;另一方面,大量课外培训班的挤压,使得学生基本没有亲近自然、自由发展的机会。(3)未完全理解自然教育的真正内涵。自然教育是基于自然、遵循自然、自然而然的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自由发展、思想独立的自然人。自然人并不存在职业、地位与阶级的局限,任何公民都可以发展成为这样的自然人。(4)成人自然教育受众面小。目前自然教育开展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民间组织的自然教育机构针对成人开设的课程项目非常有限,仅在专题讲座、亲子自然体验及自然教育师培训等方面有所涉及,使得成人自然教育受众面相对狭小。

4 国内自然教育的发展对策

4.1 大力推进自然教育立法进程,营建稳定的平台和环境

目前国内自然教育的发展受到人才、经费和市场的制约,面临极大挑战。国家法律和制度是保障自然教育推广,稳定市场环境,提供发展平台的重要手段。中国现在虽暂未颁布专门立法,但学术界、行业界及社会公众对于自然教育的规范立法呼声高涨,政府政策文件层出不穷,地方立法也在不断增加,大力推进自然教育立法进程,营建稳定的平台和环境已是人心所向。综观国外领先的自然教育立法,我国自然教育立法可涵盖以下几大方面的内容:(1)设立自然教育相关行政机构。《美国环境教育法(1970年)》在健康、教育和福利部下设立环境教育办公室[18];《巴西国家环境教育法(1999年)》成立全国性环境教育政策管理机构和顾问委员会[19]。韩国《环境教育振兴法(2008年)》成立环境部主导的环境教育振兴中心[20]。政府专职的自然教育行政机构职责明确、管理规范。(2)制定自然教育全民实施计划。美国“环境教育和培训计划”、韩国“环境教育综合计划”、菲律宾“国家服务培训计划”等对自然教育的内容及实施提出相关规定,推动了全民自然教育的开展。(3)稳定自然教育的资金投入。一方面,明确对自然教育的财政投入和税制支持;另一方面,开辟广泛的资金渠道,接纳社会慈善基金、私人或公益捐赠等民间资金。(4)建立自然教育奖励、激励、补助机制。对参加自然教育的团体或家庭实行奖励和激励,针对特殊人群开展补助教育,以实现社会公众自然教育的广泛开展。

4.2 政府引导,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渗透

结合中国国情,提倡形成以政府为引导,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渗透的自然教育实践模式。2019年4月,国家林草局发文要求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这项政策的发布表明政府开始重视对自然教育的引导,相关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应积极响应和配合,确保有效执行。社会层面可借助报刊、杂志、电视、公众号等大众传媒加大自然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关注度,普及自然教育知识。重视企业、NGO、社区对自然教育的推动,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保障公众环境利益与自然教育权利。学校需深化教学改革,校内进行理论普及、校外开展自然体验。当前中国自然教育委员会授牌了20个自然学校[21],应致力于扩大基于在地资源的自然学校分布,形成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自然教育基地网络。在家庭层面上,加强家长对自然教育的认知,转变传统分数至上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孩子在自然中释放天性,自由成长和发展。

4.3 发挥自然教育机构“小而广”的特点,扶持自然教育的在地探索和实践

国内自然教育活动项目的开展主要依靠民间的自然教育机构,这些自然教育机构规模小,但分布广。据2018年全国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显示,除西藏、甘肃外,全国其他省份均有分布。自然教育机构积累了丰富的在地资源探索和自然体验实践的经验:(1)在自然保护区、林地、湿地、公园、博物馆等场所广泛开展自然教育,设计主题性系列课程,积极投身于自然教育一线课堂。(2)与社会公益基金如阿里巴巴公益基金、阿拉善公益基金会、北京巧女基金会等建立资助与合作。(3)对市场开拓、运营管理、教材编制、反馈评价、案例整理等方面开展行业前沿研究。分布广泛的自然教育机构成为国内全面推广自然教育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了自然教育机构“小而广”的特点。政府、企业及其他相关组织应加强对自然教育机构的制度、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扶助和支持,保障自然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

4.4 多学科交融,扩展自然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自然教育涉及教育学、生态学、哲学、法学、风景园林学等多门学科,范畴极广、综合性极强。目前国内对自然教育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爱弥儿》思想解读、自然教育概念探讨、自然教育立法研究、各国自然教育发展历程整理、国外自然教育经验借鉴等方面;对自然教育的场域规划设计、项目推广、机构运营、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梳理相对不足,自然教育仍存在广阔的研究前景。科学思想的进步对人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及行为规范起到积极的影响。建议在推行自然教育实践项目的同时,注重自然教育相关科学理论的研究,多学科交融渗透,扩展自然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了解和掌握自然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及时调整可持续发展方向,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教育实践模式提供坚实的科学后盾。

4.5 加强自然教育人才培养,搭建国内外自然教育交流平台

(1)各大高校环境保护、资源环境、生态学、风景园林、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可开设自然教育系列课程,为社会输送自然教育专业人才。(2)支持并深化自然教育机构面向社会从业者开设人才培养项目,如上海小路自然教育中心的“紫米计划”和盖娅自然学校的“自然体验师”培训体系。(3)建议实行自然教育指导师进阶式资格认证制度,针对不同阶段完成相应的学习考核,确保专业人才的质量。

美国设立自然起始同盟、孩子与自然网络及各地区性的环境教育、自然学习联盟。韩国建立起全国性环境教育网络(KEEN)和地区性环境教育网络。日本成立全国性环境教育论坛(JEEF)和区域性环境教育会议,构成大型的自然教育网络。中国国内自然教育网络已初具规模,2013年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原名全国自然教育论坛)成立,是国内进行自然教育交流、共建行业协调和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韩中日定期召开“三国环境部长会议”、“环境教育网络会议”、“环境教育交流会”,推动了东亚地区国际自然教育网络交流。加强自然教育人才培养,搭建国内外自然教育交流平台,是积极应对中国自然教育走出国门、走出东亚、走向世界的重要之举。

5 结语

自然教育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开放性概念,自卢梭的“爱弥儿”思想延续发展至今,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目前中国自然教育发展尚不成熟,存在诸如专门立法缺失、专业人才不足、公众意识淡薄等问题。基于现状的不足,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深化自然教育相关探索、研究、实践,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推进我国自然教育的稳定成型,将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环境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