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咏香
(麻城市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湖北 麻城 438300)
棉花在栽培半个月后就可进入现蕾期,该阶段是棉花吸收营养的重要时期,属于棉花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节点,因此,相关栽培人员应重点突出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在促进棉花苗发芽率、保障棉花苗稳定生长的同时,采取合理性的促控措施,进而为推进棉花苗的稳定健康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整枝环节中,应及时摘除棉株的多余枝叶,进而达到改善棉花通风条件的目的。如在此过程中,有发现徒长棉株,相关人员就可综合考虑摘除棉株下的主要分枝,以此来达到控制棉株徒长的目的,并注意每个棉株下部应留有约2个果节,如棉株有缺棵现象,就可留有2个公节,同时要摘除顶芽,以此来促进果枝的二次开花结铃,并为促使棉花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棉花田的中耕作业是促进棉花稳长的重要因素,有句老话说的好:“棉锄七次赛白雪”,如棉田内部棉株的长势较旺,就可适当增加中耕深度,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棉株的吸肥能力,并有效促进棉株根部下扎。此外,在中耕过程中,还应结合培土作业一同进行,这可对提高地温、增强棉株抗倒伏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棉花在现蕾期,田内降雨量较多,此时应做好清沟理摘作业,避免棉田出现积水现象。
棉花在现蕾期进行施肥工作,应准确掌握施肥技巧及原则,在严格控制施加氮肥量的基础上,有效增施磷肥和有机肥料,从而为协调棉花营养和生殖生长具有助益性作用,并可大大提升棉花增蕾量。此外,还应做到稳施肥料,在施肥环节中,应根据棉株的长势,并结合天气情况与地理条件,科学合理制定施肥量,一旦棉株有3台果枝时,就应结合中耕作业进行埋肥作业,每公顷土地施加肥饼约45kg、施加磷酸钙约18kg、尿素5kg、氯化钾10kg,待到棉株开花时,肥料就可有效发挥自身作用。如棉株长势较差,就可提前施肥时间,如田地肥力较好,就可延后施肥时间,总而言之,在棉花现蕾期,其施肥量约占总量的20%。
为了避免棉花出现徒长现象,防止棉铃大量脱落,就应选择适宜时间进行化学调控作业,每到6月中下旬,棉株就会逐渐增长,此时,每隔半个月,每公顷土地就可喷洒施加约3ml的壮素。而每到夏季,气候环境较为多变,就可采取少施、勤施等方法,从而有效降低施肥浓度。有实践表明,在进行化学调控工作时,应始终遵循轻控、勤控、不猛控的原则,进而促进棉花的稳定生长。
影响棉花的病虫害主要有:棉铃虫、枯萎病、棉蚜、玉米螟等等,为了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可在栽培前期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质棉花种子,并将选好的种子做消毒灭菌处理。在栽培过程中,可通过选择轮作方式、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进行综合防治。此外,还可在田间内部饲养病虫害天敌,并选择喷雾给药等方式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当棉花到了花铃期,就是决定其生产品质及产量的关键时期,此外,花铃期也是棉花整个生长周期内长势最为旺盛、各种矛盾问题集中凸显的重要时期,因此,到了花铃期就需做好棉花的水肥管理工作,以此来满足棉花对水分及养分的需求量。在该阶段,应在保障棉花稳定生长的基础上,做到促控结合,从最大限度上发挥棉花的生长潜能,并有效提高棉花的生长力,避免棉铃脱落等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棉花产量。
由于棉花在花铃期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相关人员应结合棉田的生长情况,在重施氮、钾肥料的基础上,满足其他肥料的供给。一般情况下,当棉花开花后,每个棉株坐上有2个硬桃时,就应着重施加肥料,棉花整个花铃期所用肥料约占整个生长周期的60%,第一次施肥时间应在7月上旬,每公顷土地施加10kg钾肥、15kg尿素;第二次施肥工作应在7月下旬,每公顷土地应施加钾肥5kg、尿素10kg;到了8月份,还应结合棉田具体长势,每公顷土地追加约5kg尿素,在此过程中,还应合理控制追肥量,如追肥过多,不仅不会促进棉花的健康生长,还会降低棉花生长质量。
首先,应掌握棉花的生长时期,选择合适时间进行打顶,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及棉花生长情况大不相同,其打顶工作也要区别对待。一般情况下,棉花生长情况较差,种植密度过大,就可提前打顶;如棉花长势好、种植稀,就可稍晚打顶,通常打顶时间约为7-8月份,到8月上旬、立秋前期,就要结束打顶工作。其次,打边心,此时就要改善棉田内部的通风情况,以此来促进棉铃的重量,并做好棉田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清除田间烂铃;如棉田长势较为稳定,则可不打边心;如田地不是高产棉田,为有效促进棉花丰产,打边心非常重要。最后,摘除无效花蕾,棉花生长至8月下旬,就会出现较多的花蕾,这时就应及时摘除无效花蕾,以免消耗棉株养分。而棉花到了生长中后期,随着棉田隐蔽性的增加,这时就需将一些空枝、老叶摘除,以此来改善棉田通风条件。
棉花在花铃期,每公顷土地应使用约10ml的壮素。
棉花花铃期需水量较多,如遇到干旱季节,就应及时灌溉,防止棉田出现干旱现象。如是小面积棉田,就应采取浇灌方式,如是大面积棉田,就可采用沟灌方式,并做到随灌随排。当完成一次浇灌工作后,过一周后还无任何下雨迹象,就应进行第二次灌溉,以免影响棉花的生长品质。
一般来讲,棉铃虫、红蜘蛛、烟粉虱等病虫害对棉花花铃期危害严重,因此,相关人员应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棉花在吐絮期,其生长能力会逐渐转慢、代谢速度也会降低,并容易出现衰退现象,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棉花根部的吸养、储养能力,根部所有养分将会向棉铃种子转移,那么就要保障棉花在吐絮期健康成长、促进棉花尽早结铃、提升棉花种植品质。
防涝防旱工作应贯穿于棉花的整个生长周期,对调节土壤湿润度、改善土壤通透性具有积极性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预防棉花叶片早衰等现象。
待棉花吐絮后,需在满足棉花对土壤肥料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剪去棉花老枝及残枝,以此来提高棉花通风性、改善棉田湿度,促使棉花尽快吐絮。如棉田在阴蔽地区,相关人员就可采用推株并垄法,即在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下,将相邻棉株向左右两边分别推开,保证棉株倾斜角度适中,从而有效增加棉田光照度。
合理的追肥工作可有效预防棉株早衰现象,种植人员可采取喷施方法,在棉花根外部施加一定量的氮、磷、钾肥料,以此来提高棉叶功能。一般来讲,每公顷土地需使用1.5%左右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并将其喷洒于棉花叶面上。
如是晚熟棉田,为了提前棉田的成熟期,就可在霜前18天左右,其平均温度高于20℃时,每公顷土地兑水喷施40%乙烯利原液。如棉花在生长过程中遇到连续阴雨期,为了有效降低棉花的烂铃率,就可将铃期大与40天的棉铃提前摘收,摘收完成后,将所有棉铃浸沾1%的乙烯利液,最后放在阳光下晾晒,这对提高棉花质量可产生积极性作用。
综上所述,棉花种植技术水平不仅与农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更是带动农民经济水平、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现如今,棉花种植效益虽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还会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进一步阻碍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为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棉花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进而在提高棉花生产技术水平、优化棉花种植结构的基础上,为促进棉花产业增产、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