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12-24 10:01
关键词:抗疫思政政治

蒋 劼

(南京理工大学 党政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94)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了重大危机,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这场疫情大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用艰苦卓绝的努力交出了一份让世界瞩目的“抗疫答卷”。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应当大力弘扬和积极宣传,同时,这种精神更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的教材。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围绕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引导当代大学生在重大疫情防控中思考、历练和成长,推动抗击疫情和立德树人深度融合。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影响,广大青年身处其中也深受震动[1]。2020年3月,为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讲述战“疫”一线感人故事[2]。2020年9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对结合开学入学教育开展抗疫精神宣传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宣传、教育部门要组织全国各类学校,结合秋季开学、新生入学教育,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传伟大抗疫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信赖,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通知的出台,更加表明在疫情防控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铸魂育人作用。

1.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深远影响

进入2020年以来,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中美贸易争端、科技争端持续发酵。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2020年也是我国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是“十三五”收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国国内形势和对外交往均面临巨大考验。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错综复杂的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全球抗疫中的舆论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干扰

随着疫情在全球不断扩散和蔓延,世界各国处置疫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不同文化的差异使得各国政府对疫情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差异,但究其根源还是意识形态的不同,这些都反映在了疫情阻击战的方方面面。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带来了国际上不同的舆论声音,出现了不和谐的言论和负面的信息,在网络等新媒体渠道不断传播,对当代广大青年学子的世界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很大干扰。

3.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2016年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2020年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这些重要教育会议的召开,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四个服务”的明确要求,又对高校强调了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凸显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这充分体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社会进步发展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大大提高了生活的质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我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布满了荆棘,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当前,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更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干扰,加上有些部门和高校对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还认识不到位,课堂教学成效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小的短板[5],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1.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当前,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关键技术仍存在被“卡脖子”的困境,2020年以来,更多的高校被列入“实体清单”,科技创新发展之路面临较多阻碍。在“十四五”发展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大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德才兼备的创新型精英、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然而,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当代大学生对此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到位,加上仍然存在不少优秀学子出国留学后定居国外的现象,与祖国发展、社会进步同频共振的立场不够坚定,给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2.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负面信息干扰

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易于接受多元化的信息,却时常忽略对信息的鉴别。进入5G时代,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迅速,信息传递的渠道呈现立体化、多样化趋势。世界范围内各种信息交互变得更加容易,但也对学生群体带来了负面干扰,尤其是在全球疫情蔓延期间,部分国外媒体对我国抗击疫情进行了不实报道,也存在不少负面评价,这都需要大学生们对信息进行正确筛选、学会理性判断,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例如,疫情期间,赴美留学的许可馨通过微博发表有关疫情的不当言论,严重伤害了广大同胞的感情,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3.思政课和思政队伍的建设存在不足和短板

思政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思政课的质量和效果十分重要,思政课教师队伍又是上好思政课最为关键的因素。当前,高校注重专业课教育,却常常忽视思政课教育,导致思政课建设的效果不理想;不少高校工作人员对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深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很多高校都存在思政教师队伍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没有达到规定的师生配比要求,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数量还不能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这些都是需要破解的难题。

三、抗疫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7],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素材,有助于激发当代青年筑牢爱国奋斗的理想信念。

1.生命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凸显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每一条生命,是我国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体现出的最基本原则。人命关天是头等大事的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一直存在的,根深蒂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以人民为中心,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在疫情爆发初始,我国就采取紧急措施,立即封锁了武汉和湖北,各省也紧急启动了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方按照统一部署,实施了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这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魄力。无论老幼,不分国籍,只要在华境内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我们国家全力护佑的,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党和国家可以不惜一切,这正是因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2.举国同心,众志成城的团结劲头更加凸显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疫情发展趋势逐渐平稳,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恢复正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效,得益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湖北武汉是疫情最初爆发之地,也是疫情最集中最严重的地域,全国人民都心系湖北、心系武汉,倾尽全力帮助湖北和武汉走出困境。全国19个省份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对湖北省进行对口支援,充分体现举国体制的优势。抗疫需要什么,中国企业就造什么,全国超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口罩、防护服、医疗器械”等,这是多么强大的动员和团结力量。在疫情面前,14亿中国人民紧紧站在了一起,同命运、共呼吸,一同面对生死考验,不畏惧、不退缩,显示出中华民族团结的强大凝聚力。

3.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担当意识更加凸显

中国人民在关系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总是能有一大批勇敢无畏的人们挺身而出,集中体现了敢于和一切困难斗争的顽强意志。疫情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解放军、武警官兵、科技工作者、志愿者等等,不惧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用平凡的身躯守护住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就是新时代的献身精神。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勇敢逆行,为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杰出贡献。湖北省3000多名医护工作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柳帆、夏思思、彭银华等英烈在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把生命定格在抗疫战场上。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这些民族脊梁、抗疫先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念更加凸显

面对疫情,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冠病毒,必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以严谨的态度,弄清疾病的传播途径、原理和危害等,才能科学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治方案,有效抑制疫情的蔓延。在与疫情的斗争中,科研专家们和一线医护人员坚持发声,将新的发现及时公开,避免了大众恐慌,制止了谣言传播。比如,实施隔离硬管控、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抢建方舱医院、研发疫苗、有序推动复学复工复产等等,都是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开展的。正是凭借着科学分析、科学判断、科学决策和科学处置,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蔓延。

5.命运与共,和平友好的发展理念更加凸显

疫情不分国界,在全球性传染病大流行严峻形势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已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我国在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中,与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也与各国共同应对诸多挑战,展现出了大国的风范。疫情初始,世界各国纷纷向我们伸出援手,为我国抗击疫情提供应急支援。在疫情不断发展扩散蔓延全球时,中国人民以“投之以李,报之以琼瑶”的做法,向各国加倍施以援助。这种讲信义、重情义、勇担当、敢负责的态度充分展现了我国愿与世界各国和衷共济,和平友好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

四、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路径与方法

我国防控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充分彰显了面对生存危机时中华民族所展现的精神,凸显了在应对重大挑战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担当。在开展疫情防控中,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统一指挥、科学部署的坚强领导力,各级政府高效动员、系统调度的快速反应力,医疗卫生系统积极应对、全面落实的坚决执行力,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强大凝聚力。

这次抗疫,对于14亿中国人来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开放式、体验式的中国制度自信公开课。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当抓住契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内很多高校在疫情初始和常态化防控时期,开展了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行了不少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1.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教育内容

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疫情初始,很多高校通过网络直播、线上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将伟大抗疫精神作为重要素材,融入思政课、形势政策课、专题党课、专业课等课堂教学之中,回应学生普遍关注的思想疑惑和热点问题,稳定了学生的思想,取得了良好效果。清华大学举办“国家战‘疫’中的中国经验和民族精神”主题团日活动,引导同学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强化担当精神,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中国人民大学讲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展望》,全面分析疫情对经济形势的影响,公开课上线一天,观看量超过500万人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讲抗疫过程中体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四个自信”,彰显思政课程的“大格局”和“高规格”[8]。南京理工大学鼓励老师将以科研成果助力抗疫的生动案例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引导广大学生学习伟大抗疫精神,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力量,为促进国家事业发展和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出贡献。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课程教育,让同学们深刻地了解防疫工作者们的伟大牺牲,清晰地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在战“疫”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努力将专业作为“看家本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洪流之中。

2.在学校重大活动和典礼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大学校园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和典礼,这对全体学生而言都是人生极其重要的时刻。武汉大学在2020年的“开学典礼”上,积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向抗疫英雄致敬,讲述抗疫一线的英雄事迹,激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报国。南京理工大学在2020级新生“入学第一课”中,结合学校代代传承的军工献身文化,将由2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兰杉先锋突击队”的抗疫正能量传递给广大青年学子,鼓励他们以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奋斗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通过参与学校精心组织的活动,在伟大抗疫精神的感染下,同学们更加明确了志向,鼓足了干劲,坚定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和不懈奋斗的信心。

3.在校园文化宣传中凸显伟大抗疫精神

文化传承是大学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大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同时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发挥文化传承的优势和经验,充分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将树立正面抗疫典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作为文化宣传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在学校主页开辟“共渡难关爱在工大”疫情防控专题,及时向广大师生宣传国家和地方关于防疫的决策部署,发布学校的防控工作安排,积极做好科学防疫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南京理工大学广大青年学子深受伟大抗疫精鼓舞,发挥专业特长,打响设计战“疫”,先后推出战“疫”海报、战“疫”视频等作品百余份,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劲正能量;组织编排多部抗疫红色舞台剧,演绎呼吸机生产一线员工与疫情一线共同克难、复工复产的故事,以及师生投身测温仪器研发的故事,弘扬抗疫英雄负重前行的奉献精神。

自爆发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持续了一年,按照疫情当前的发展形势,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其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必将持续更长时间。此次疫情传播范围之广,感染人群规模之大,死亡人数之多,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都是屈指可数的,注定将载入史册。疫情之下,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风雨同舟,“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价值观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中国各界和各族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抗击疫情,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所展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值得我们致敬、学习和弘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抗疫精神得到了许多尝试和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宝贵经验,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实践,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猜你喜欢
抗疫思政政治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团结抗疫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