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新高考改革势在必行,2021 年的新高考,考生面对的不只是高考模式的改革,还有高考题型的改变。在笔者看来,如何答好新高考卷,关键在于对不同题型答题范式的掌握,因此考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学科素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科学习之路,为应对这“巨变”做好准备。笔者在分析高考思想政治题型的时候,对“如何理解类”试题印象深刻。这类试题在高考改革前更多分属于语文试题,如何理解一句话?如何理解某一个观点?如何理解某一原理的运用?都是命题者可能考查的方向,因此,笔者在本文中聚焦“如何理解”类试题,希望能帮助考生更好地进行高考思想政治的复习备考。
“如何理解”类试题与材料贴合度高,能有效反押题,有利于增加试题的区分度。考生在做这类题时,如果缺乏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分数基本上不会太高。新高考思想政治的一大命题趋势就是“形散而神聚”,命题者不再拘泥于全国卷的四大板块,材料微小化、答案灵活化的命题风格慢慢形成。“15 +5”的试卷形式,不仅扩展了命题者的命题宽度,也体现出时代的要求。随着命题技术的成熟,摆脱模块命题,向更“散”更“难”的方向命题成为可能。虽然很多东西都在变,试卷各部分的分值、形式、板块等,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厘清答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类学生:会答的题能拿满分,不会答的题一分也拿不了。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学生本身知识积累的不足,更多还是答题技巧掌握不好,或者根本没有答题技巧可言。学习没有捷径,但有方法,掌握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是取得高分的钥匙。思想政治是文科类学科,背诵的功夫少不了,但如何有效将自己所背诵的知识点转化为分数,却需要一种技巧,即所谓的答题范式。在考试中堆砌答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考生,是很难获得思想政治这一科目的高分的。
1.如何理解命题者所给的一段材料。(整体)
(2020·天津卷·18)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民法典的出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解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提供重要法治保障。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民法典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答题范式分析】命题者选取一段材料,划定知识范围,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这段话。遇到这类题,我们首先要将材料进行分层,再跟知识点对应。在本题中,我们可以将材料分为三层,第一层:民法典的出台体现了时代特征,服务于经济社会。第二层:民法典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第三层:民法典关注民生,为百姓创造安居乐业的法治环境。接着,我们锁定知识点的范围,“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范围较广,不利于准确锁定,但考生还是应该先列举知识点,避免遗漏造成不必要的失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价值观等。如何理解一段材料是从整体出发,主要考查考生的知识框架的完善程度,其比如何理解一种观点、看法、态度的横切面更大,考生失分主要是因为遗漏知识点。因此本题的答题范式为:材料分层+知识点梳理对应。
2.如何理解材料原文的一种说法。(局部)
【2020·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19】近年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雨果奖,国产科幻电影也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越来越多的“未来感”不断涌现。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等科幻作品中许多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因为中国在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亿万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可以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解析】本题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每个时代的意识都是对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在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推测未来;科幻作品基于现实感,在合理想象中创造幻想世界。
【答题范式分析】命题者摘取材料的一种说法,划定知识范围,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这句话。遇到这类题,我们首先要将材料中的说法和所考查的知识点建立联系。在本题中,“科幻作品”是由作家主观创作的,属于意识范畴。“当下现实”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属于物质范围,最后,考生可以就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来具体分析“科幻作品”与“当下现实”的关系。建立联系是解答本类题的关键,因为命题者所给的观点具有现实合理性,如何从命题者所给角度切入,分析观点的现实合理性,同时答案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因此,在遇到如何理解一种说法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思维模式:建立知识点与说法的客观联系(对应关系)+具体阐释+换种说法重复观点。
【知识点提要】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意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4.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表现: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近日,针对一则引发广泛关注的探店视频,微博账号“王府井狗不理店”发布声明称,该视频所有恶语中伤言论均为不实信息,已经报警并要求博主公开道歉。这份声明一时间在网络引发争议。只要是依据真实的就餐体验,消费者点评商家菜品和服务的权利,就应该尊重。对于商家而言,虽然有恶意刷差评等现象的存在,但如果一味将消费者的差评都视为恶语中伤,而不是反思自身的问题,只会对自身信誉和口碑造成伤害。
如今,一些原本蕴含巨大品牌价值的老字号面临经营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于守旧、一成不变、产品和服务落后于新兴的竞争者。保质保量、推陈出新,才能让积攒的口碑变成客流量;改进服务、倾听反馈,才能让沉淀的情怀感染更多消费者。重视顾客体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努力探索创新,是老字号焕发新活力的必由之路。
“重视顾客体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努力探索创新,是老字号焕发新活力的必由之路。”结合材料,运用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本题以“王府井狗不理店”这一老字号对待消费者批评所引发的社会热议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继承传统是创新发展的前提,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王府井狗不理店”作为老字号的代表,应该保质保量,提高包子的食品质量。②创新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安于守旧、一成不变只会使自己落后于社会,因此“王府井狗不理店”应该改进服务、推陈出新。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创新发展,使老字号重获生机。
2.2017 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达1 265.1 亿美元,同比增长11.1%,不仅出口规模实现了稳定增长,在出口结构上也呈现出持续优化态势。近年来,从能不能走出去占有一席之地的担忧,到走得出彩、勇立时代潮头的憧憬,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可谓日新月异,佳作频出,时不时就会刮起一阵“中国旋风”。在德国,有个名叫迪特福特的千年小镇,自1928 年起每年2 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飘彩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为什么异国小镇能与遥远的中华文明之间产生如此强烈的共振?当地的说法是,因为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他们迷上了中国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文化是最好的使者。对中华文明的需求越旺盛、价值越认可,中华文化才能“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更多的地方春风化雨。
“对中华文明的需求越旺盛、价值越认可,中华文化才能‘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更多的地方春风化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本题以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围的扩大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得益于世界对中华文明的需求增大,对中华文化所传播的价值的认同增强。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丰富的内涵。中华文化只有被更多的人传承,才能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春风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