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环
(广西宾阳县黎塘镇农业农村局,广西 南宁 530409)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为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但是在牲畜养殖过程中,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仍存在很大的漏洞,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为人们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提高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加强畜牧兽医管理工作成为了畜牧行业工作的重点。通过对当前畜牧兽医管理和动物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并且能够给予足够的关注,减轻动物疫病对畜牧行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动物大面积死亡,从而影响养殖人员经济利益的现象发生。通过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等相关工作,根据疫病的出现情况和类型,采取适当的防控手段在减轻养殖损失的同时有效保障养殖产业的发展。在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中,通过加强防疫工作,使得畜牧兽医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大检查力度,有效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通过加强畜牧兽医管理,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标准化的畜牧发展方式,加快了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速度,使我国更多的农产品逐步走出国门。为了有效拓宽我国畜牧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我国农业产品形象,要加强畜牧兽医管理等相关工作,实现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治,在保障畜牧产品安全的同时,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禽畜在达到日龄后需要进行屠宰,通常是批量运往屠宰场宰杀和加工,然后经过多重检疫,实现肉产品的销售。如果屠宰场对动物疫病检疫工作缺乏重视,就可能让不健康的肉产品流向市场。因此,需要先对养殖场的情况进行了解,在屠宰场开展检疫工作需要对待宰的动物严格检疫,比如检查是否有疾病以及体温是否偏高。在完成宰杀之后也要检疫,在次阶段主要是利用相关仪器对是否含有病菌进行分析。此外,还要对商贩的资质严格审查,之后要进行科学的登记,动物检疫人员要对品种、数量、批次、合格率进行登记,对合格以及不合格的肉产品做好标记,同时相关的数据需要上传到网络。
首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兽医管理规范。兽医管理人员需要全面考察畜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疫病种类、养殖行业的发展环境、养殖者的养殖规模、兽医分布区域等,进而建立健全的兽医管理规范。其次,在管理规范中,需要全面涵盖畜牧养殖卫生标准、兽医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兽医从业者的权责等内容,以此为兽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指导。最后,加大兽医管理工作监管力度。为了保证兽医制度规范落到实处,需要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监管人员一旦发现兽医从业者未严格按照疫病防控规范展开具体工作,就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严格审查畜牧兽医的资质,并对违规兽医作出相应的处罚。
兽医信息化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推进牲畜卫生安全、疫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行业稳定发展的过程。通过利用与牲畜相关的各种科技产品,及时获得动物的健康情况以及其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兽医管理人员,以便兽医管理人员及时给出应对策略。在全球化的时代下,一旦发生动物疫情,极有可能大规模暴发,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畜牧兽医的信息化发展可以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畜牧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采集、处理、监测和分析,使得兽医管理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畜牧兽医管理信息化是畜牧行业发展的需要,是中国畜牧行业进入国际化基础。
一方面,每个地区都需要联系自我发展的现实状况探析产业化的理念,在畜牧业发展阶段内持续优化经营理念,推动畜牧业朝着规模化与产业化的道路迈进,持续提升畜牧业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畜牧业快速、稳健发展,这些工作均能为提升动物疫病的防护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畜牧兽医工作者必须要有集体意识,在觉察到疫病之后应积极运用集体的力量,联合全部医护工作者与养殖人员来共同强化对疫病的防控。另一方面,伴随我国对畜牧业发展注重程度的增强,接连颁布了一些畜牧兽医政策与法规,为了真正提升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需要全面、切实贯彻畜牧兽医规章政策。推动与畜牧业挂钩的产业发展,提升养殖人员的养殖专业知识及操作经验。另外,主动鼓舞养殖人员根据我国的有关政策科学地进行养殖,以此打造一条完整的动物疾病防控产业链。还需要持续优化畜牧兽医工作者的整体能力及素质,为养殖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畜牧兽医服务,在疾病防控的工作中与群众多交流、多沟通,使养殖户真正肯定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尽可能地提升畜牧防疫的效率,维护动物的身体健康,为推动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做好铺垫。再一方面,必须选用合理、有效的方案来提升畜牧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能力高强、服务优质的畜牧兽医团队。从目前国内畜牧兽医防控水平的角度来看,国内畜牧业发展趋势良好,畜牧兽医工作者也需要持续增强自我的工作水平,可以全方位地掌握自我管理区域动物疫病的流行特征与状况,只要出现动物疫病就可及时采取有效、对应的策略,从而充分确保畜牧养殖业的安全性,推动国内畜牧业的稳健发展。最后,有关的工作部门需要不定期或定期对畜牧兽医工作者展开教育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含畜牧兽医管理中现有的问题与相对的解决策略,可以采用邀请专家学者的模式将更多的畜牧兽医防疫知识传授给工作者。另外,需要注重对养殖户的教育培训,可以先让养殖户意识到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以此主动配合畜牧兽医的各项防疫工作。
通过健康检查能够为管理范围内的动物健康带来保障,预防疫病在畜牧兽医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处于疫病流行高发期阶段的时候,管理人员应定期走访养殖户,在屠宰场加工厂开展全面地检查,使流入市场的动物制品的安全得到保障,维护消费者的健康。通过对所在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验的总结以及未来情况的预测,给疫病防控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根据地区防疫工作的实际情况及需求,应对防疫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防控技术的应用情况,加强防控工作的效果,提高疫病的防控水平。
通过定期遣派专业人员加强指导,保障畜牧兽医管理工作能够高效稳定实施,且能够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有效提升其整体的工作质量。在实际的畜牧养殖活动中,针对不符合要求的养殖户要立即整改,并通过有效地监督,保障其相应的整改工作能够落实到位。通过加强对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监督,不断完善相应的检查条例,优化医疗条件,有效带动畜牧行业发展。在畜牧兽医管理活动中,还需要结合相应的法律手段,做到有法必依、依法防疫等相关工作,实现兽医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健全与动物防疫工作相关的基础设施,是保障该防疫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第一,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投资力度,并为其创建科学实验室,为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二,基础兽医站应保证获取动物疫苗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可在保证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的过程中,提高动物免疫能力。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确保提供疫苗的准确性。第三,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引进与之相关的先进技术。在动物防疫工作中,药物和机械设备都是最为常用的2种,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保障药物及设备的先进性,才可有效提高防疫技术水平。
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全面开展兽医管理工作,加强疫病防控效果,可为畜牧养殖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开展兽医管理工作及疫病防控工作的过程中,应规范屠宰场的管理,提高防疫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大防疫设施建设力度,开展深入的防控研究工作,使防控作用加强,保证了畜牧养殖的规范性及安全性,从而避免疫病产生造成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