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2021-12-24 07:55:13李新政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2期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域水产

李新政

(广西那坡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 百色 533900)

水,是鱼生存的基础,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认知:水是用来养鱼的,实际上,鱼对于水也具有净化作用。在以往水产养殖中,大部分养殖户都是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的,过度利用江河湖泊和水库。加之,最近几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环境质量不断降低,严重影响到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基于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养殖理念和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对不同鱼类的食性进行探索,对水体中不同营养级生物群数量进行控制,且利用科学合理的投饵手段,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促使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1.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性

水产养殖,对于生态环境,尤其是水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这主要是因为在水产养殖中水产生物的营养大多是来自于人工投饵,在该过程中若坚持适量原则,投饵便不会对水域造成严重污染。但是很多养殖户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生产中会投入大量的饵料,而这些饵料难以全部被水产生物消化,残余的饵料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并且,在水产养殖中,残饵与排泄物会降低水中的溶解氧,进而致使水体中浮游生物大面积死亡,进而导致水域环境不断恶化。残余的饵料、排泄物、各种有机物分解以后,还会形成亚硝酸盐、氨氮、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等,使得水中氮磷含量上升,促使水体富营养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使得其他浮游生物、藻类快速繁殖,导致水质不断恶化,鱼类与其他生物会大量死亡。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某地区水域中有很多浮游植物,其中涉及到纤细异极藻、缢缩异极藻、隐头舟形藻、裸甲藻、微小多甲藻、变形棕鞭藻、薄甲藻等,还有几十种浮游动物,若继续毫无节制的开展水产养殖工作,会导致水域污染情况加重,促使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数量越来越多。此外,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会利用一些抗生素、化学药物、饲料添加剂等,利用这些主要是为了对敌害生物进行消除,对水质进行调节。在实际利用时,部分养殖户为了可以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没有根据科学配比,科学合理使用,存在滥用抗生素、化学药物、各种添加剂问题,导致水域环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总而言之,在这样的情况下,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平衡,使两者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才可以实现以水养鱼和以渔养水的目的。

2.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策略

2.1 明确水产养殖生态规律

在水产养殖中,出现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人们还不够认识水产养殖规律,研究程度不深。水产养殖基础是种类繁多的水生动植物,这些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条件是水域环境,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生物之间和环境之间,可以利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进行相互作用,环境改变会使水生生物发生变动,而生物变动会使得环境发生变化,生物与环境之间处于动态平衡,所以水产养殖属于生态经济。想要更好地发展水产养殖,需要树立生态经济意识,注重保护水域环境,对人为污染水域、过度开发利用的情况进行节制,注重物种保质与多样性保护修复,坚持生态规律,实施人类生产活动,促使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此外,还需要注重生物和环境关系规律的研究与技术应用,注重研究各生态区系的结构、特点、环境资源容量,研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变异、病害的影响,研究抗病害优良品种培育和引进,研究环境改造工作,进而提供给水产养殖可靠的依据。

2.2 结合养殖实践,对养殖方法进行创新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现今阻碍渔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人们对优质安全水产品、良好水域环境的需求、水产品供给结构和渔业对资源环境过度利用之间的矛盾。渔业想要得到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基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高效、健康、优质、生态、安全作为主要发展目标,通过科学布局和合理规划,坚持水产养殖基本原则,通过现代科学手段与方法,结合自然规律,实施高效水产养殖。在该过程中,不要利用高残留和高浓度的药物,可以通过生物制剂、大蒜素、中草药等防治疾病,提升水产品成活率。

与此同时,在水产养殖中可以开展绿色养殖和生态健康养殖,结合养殖对象生物学习性,构建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保证养殖品种健康发育,尽可能减少用药或者是不用药,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保证水产品健康发育。在该种养殖模式下,不仅保证了养殖水质,还减少了废水排量、养殖污染,对养殖区域与周边环境进行有效保护。此外,结合当下水产养殖情况来看,在净化水质时可以主要利用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化学法,主要是指在水中进行氧化剂投放,提升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如臭氧处理方式;物理法,主要是指利用过滤、机械增氧等形式;生物法,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水生植物,对生物群进行培养,进而实现调节水质和净化水体。在具体工作中,养殖户需要根据水域实际情况,科学挑选,进而保证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2.3 注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治理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可以利用生物治理手段,引入淡水花白鲢鱼,其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被人们称作是水体净化器,其可以摄食大量的淡水藻类,如绿藻、蓝藻等,可以把水体中富含营养的氮磷物质转变成为自身发育需要的物质,进而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和净化水质,尤其是适合用在大中型水库中进行增殖放流。一条花鲢,或者是一条白鲢,从鱼苗到捕捞出水,可以长到1.5千克左右,在该过程中可以消耗大约50千克的浮游生物,可以有效改善水质富营养化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生物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水域中自然供饵的能力,对最终放养生物的数量、种类进行调整。与此同时,鱼类养殖可以净化水体,可以在湖中适当的对一些银鱼类、花白鲢进行放养,对藻类、浮游生物过量繁殖进行控制,对水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进行降低,进而对水库富营养化进行抑制,促使水体可以成为良性循环和自我修复的生态系统。

此外,可以利用生物互补调控技术,结合生态系统原理,通过生物食物链关系,科学组合养殖品种,利用多品种养殖,保证物质合理流动,进而实现良性循环,更好的修复生态环境。例如,虾池混养底播贝类和江篱,底播贝类和江篱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较强的修复作用,可以对水质进行优化,增加水产品产量。

2.4 做好水产发展,对养殖品种结构进行优化

在水产养殖中,可以邀请对渔业专家,探究养殖区域环境,实现科学合理立体养殖。在水产生物链中,鲢鳙属于重要的一环,其喜欢吃浮游生物、微生物,可以自然净化水体与恢复水质,进而实现以渔养水,提升水产业质量与效率。现阶段,很多人都认为水产养殖对环境只有不良影响,该种认知是片面的,并不是所有水产养殖都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只有投饵不科学合理、高密度的养殖模式才会破坏生态环境,而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是可以净化与修复生态环境的。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渔业净水抑藻、固碳等生态功能,对生产与生态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与此同时,应注重发展生态渔业,对网箱养殖面积进行缩小,不再利用库湾养殖作业,利用现代化尾水处理设施,推广生态养殖基地。此外,在养殖区域,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施渔文化活动,结合渔船、捕鱼、渔歌等,开展打鱼、钓鱼、吃鱼的体验游;或者是可以对循环养殖、稻鱼共生、稻鳖轮作等生态养殖模式进行推广,进而有效实现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注重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保证水产养殖效益,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目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水产养殖还存在一些问题,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保护生态环境,严重阻碍了水产养殖的发展。基于此,相关部门需要转变理念,意识到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开展绿色水产养殖,从优化水产品结构,进而实现以水养鱼和以渔养水,促进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富营养化水域水产
基于临界点的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多年变化研究
海洋通报(2022年4期)2022-10-10 07:41:48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2
加油!水产人!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34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水上消防(2020年5期)2020-12-14 07:16:14
洪口水库近年富营养化程度时间分布的研究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当代水产(2020年2期)2020-03-17 06:56:36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文史春秋(2019年11期)2020-01-15 00:44:36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02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00
洞庭湖典型垸内沟渠水体富营养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