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观转变策略研究

2021-12-24 05:19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就业观双创职业

代 劲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当下大学生就业工作依然存在诸多困难。首先,1999 年以来高校持续扩招,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从2000 年的95 万增至2021 年的909 万,就业总量矛盾突出[1]。其次,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企业规模缩减,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就业结构矛盾明显;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在择业求职时存在不合理想法,导致部分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也需要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经济结构调整属于外部不可控因素,而转变观念和提高能力是高职院校能自主解决的。近几年国家提出的“双创”发展战略,使大学生就业方式、结构及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推动大学生由就业转向创业,并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的就业创业观,最终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在“双创”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高职毕业生通过“双创”教育走出误区,转变就业观念,实现顺利就业,是当下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双创”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观研究的内涵

(一)“双创”的内涵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必须走集约型、高科技型和高附加值型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成为新的就业取向[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基于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机制,通过出台和实施相关政策,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培育和催生新业态,同时改变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敢于创业,或者在职业发展中不断突破和完善自己,实现个人的发展。

(二)高职学生的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就业观对就业行为的选择起导向作用,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就业活动中深层次的综合反映[3]。高职学生的就业观,是在个人生活、家庭影响与大学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对自我、职业、求职行为、职场生存发展的认识和观念。

(三)高职学生就业观研究的基本内容

择业观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过程中的观念。由于受教育程度、对职业的态度、兴趣爱好及生活背景的不同,大学生的择业观也不尽相同,具有独特性。择业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找到困扰学生就业的不合理观念,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明确努力的方向,对实现顺利就业有着重要作用。

求职观是指求职者在求职阶段所具备的态度和观念。积极主动的求职观可以提高获得好工作的概率,同时增强个人求职的信心和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求职前具备基本的求职能力,如搜集信息的能力、撰写简历的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等。相比于本科生,高职学生在求职主动性和能力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方面的体现,是个体看待职业的立场和信念[4],在学生就业时指导其态度和行为。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符合自身理想定位的职业价值观,对于择业、未来职业发展乃至人生的高度与质量,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身择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认真评估、分析和总结,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奋斗的方向,为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结合就业形势做出合理定位。

二、“双创”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认识模糊

首先,一些学生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主要表现为对什么工作都没兴趣、不知适合什么职业、不了解个人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等。笔者对所在院校汽车学院381 名学生进行调研,当问到“你是否清楚自己的性格、兴趣及能力”时,有近57%的被调查同学回答“不了解”,有21%的同学回答“有模糊的认识”。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是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再与社会需求对接。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知,阻碍了这部分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

其次,一些学生对社会需求及职业环境了解不够。主要表现是在考虑个人职业选择时,没有考虑到社会、市场的需求,而将个人和社会需求对立起来。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对专业对口的岗位、要求及头部、腰部企业的情况了解甚少,在求职时出现理想与现实不符、个人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的问题,导致进入社会初期就业不稳定,出现频繁跳槽或跨行业就业的情况。

最后,一些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对创业的认识存在误区。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看法的调查中,381 人中有近50%的学生认为学生创业风险大。当问到“毕业后你会首先选择做什么”时,在工作、升学、自主创业和没想过四个选项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仅占5%。由此看出,高职学生有一定创业愿望,但由于对创业风险及其他困难的担忧,这个愿望还停留在向往阶段。

(二)有些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趋向功利

一些大学生求职时,将经济回报放在第一位。高职学生的职业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在求职中,一些高职学生不愿意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就业后,有的毕业生因适应不了高强度工作或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而辞职,重新择业时一般优先把经济回报放在第一位,浪费了专业能力和职业积累的经验,忽视了自己的职业能力增长和长期职业发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基层就业观念,明确自身定位,通过个人奋斗获得职业发展,转变看待当下工作的视角,确定终身成长的职业价值观。

此外,关于就业选择,学生考虑更多的是职业能否实现人生价值,对于具有社会价值的工作,如西部计划、支援辽西北、“三支一扶”等,较少主动选择。忽视社会需求,会淡化学生的社会价值。教师应鼓励学生形成多元就业观,思考就业问题时将个人置于社会整体中。逐渐明确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将会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职业准备不足

大部分学生知道就业要尽早规划,但从实际来看,能够做好充足准备的并不多,对就业渠道、就业政策的了解也比较有限。同时,一些学生对心仪企业和岗位了解不多、探索不够,较少主动改变自己的劣势,以聚焦个人求职目标,只是来什么看什么,缺少筛选思维。一些学生一份简历打天下,对求职准备不足,也会导致想去去不上的情况。

(四)缺乏系统规划意识

在求职辅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一些高职学生在求职时职业目标不明确,会出现找到工作但留职率不高的情况。笔者的调查显示,在381 人中,有大约39.5%的学生对个人爱好不了解甚至没思考过,有大约30.2%的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质不了解,还有31%的学生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了解。对自身不了解会导致定位不清晰,也不能客观看待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会出现期望过高、盲目找工作、跟风且过于理想等就业问题。

(五)缺乏创新开拓精神

在学生职业定位过程中,一些学生持较为保守的就业观念,自我效能感低,缺乏自我推销能力,在就业过程中表现为不会积极争取。面对挫折时,一些学生缺乏屡败屡战的勇气。在个人职业发展中,一些学生缺少开拓创新精神,习惯于被动接受任务,缺少对工作的思考,不会为自己设计发展通道。在“双创”背景下,教师需通过合适的教育使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许学生毕业后并不能马上开办企业实现创业,但通过教育和引导,在学生心里埋下创新的种子,培养其开拓进取、不怕失败、勇攀高峰的品质,就有可能使学生成为日后的主动创业者。

三、“双创”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观转变策略

(一)以就业教育为基础实现就业创业教育转化模式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主要通过高校的就业教育来实现。在“双创”提出后,大部分高职院校将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重点,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比重相对减小了。因此,理清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非常重要。就业教育包含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或者雇佣不仅包括被他人雇佣,也包括被自己雇佣,所有与就业相关的教育理论可统称为就业教育。“双创”背景下,在原有就业教育基础上,高校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方法及理念,使之互相促进[5]。就业创业教育的转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启蒙就业创业意识、培育就业创业能力及就业创业分类培养。

大一学生的就业教育应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题,启蒙其就业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探索个人兴趣,激发就业动机,通过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摆脱说教,通过启发、体验,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不断积累成就感,树立“我能行”的信念。同时,激发学生就业创业的动力,包括让学生意识到就业趋势的变化、国家出台的政策等外在动力,还有学生主动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在动力。

大二学生的就业教育重点在于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目标为落脚点,采取设计思维组织教学活动。知识不能只是简单嫁接,要结合就业创业实践活动进行加工、提炼和整合。

大三是高职学生就业分流的关键时期,要做好就业创业分类培养。这时,一些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渐趋清晰,不同类型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就业创业分流按照鼓励为主和尊重个人选择的原则,予以分类指导。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鼓励其加入学校孵化基地对项目进行孵化,以孵化基地为依托,由创业指导教师提供创业指导,并适时参加比赛;对于就业的学生,以鼓励为主,由就业指导教师提供跟踪式指导服务。

(二)就业观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就业观教育要覆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入学教育中就应阐明国家战略发展下的专业发展趋势,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构建专业全景图,合理规划大学生涯,确立成为专业领域人才的职业理想。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增强学生投身本专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如在汽车专业课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该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毕业生不仅能进制造类工厂、4S店等企业,还可以参加士官招收、进地铁类企事业单位。如果发挥专业特长自主创业,更能够大展宏图,做一番事业。总之,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所在行业连接,对学生进行就业观的渗透,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充分认识到练就专业本领的重要性,并在未来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就能开辟更宽阔的职业道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创业活动

举办就业创业类竞赛,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有重要作用。竞赛过程分为赛前训练、竞赛、复盘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培养能力的侧重点都不同。赛前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比赛,侧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赛中充满不确定性,在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侧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商;赛后要通过对荣誉的理解和对整个比赛过程的反思改进,引导学生思考竞赛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此外,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聘请优秀企业家到校担任兼职教师,让拥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高素质企业家现身说法,培育学生;以就业讲座的方式帮助学生开阔眼界,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营造良好的选择工作的社会氛围,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在学院内组织就业创业大赛,辐射到全体学生,帮助大学生尽早规划职业生涯,坚持探索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与大学生心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测评手段,转变大学生就业观,使之跟上时代的脚步,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就业观双创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职业写作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