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七坡林场,广西 南宁 530225)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对气候、温度等的调节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受损严重,致使其调节功能失效,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相关调查数据显示,1987年全国森林乱砍滥伐的案件高达7.46万起,森林面积损失高达9.37万平方公顷,直接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广西国有七坡林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曾对那琴分场那琴站11林班采伐后的小班森林生态环境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小班在经历采伐后都会出现一定面积的林空,较严重的小班会出现树木风倒的现象。若采伐过度且保护措施实施不到位的小班,还出现了弃土地现象,这就意味着该片土地难以再次利用,对环境造成直接影响。仅七坡林场那琴分场一个林班的采伐作业就会带来这么多的环境风险,从宏观角度看,倘若全国各地的林场都有类似的风险,那么我国的森林生态环境会受到多少威胁,当前的森林生态环境还能维持我国百姓正常生活多久?由此可见,如何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正确的采伐收集作业,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
1.1.1 皆伐
皆伐是指将成熟的同龄单层林的全部或大部分进行一次性收获的采伐作业方式。
1.1.2 择伐
择伐是指采伐作业没有一定的时间期限,不断地选择少数林木进行采伐的作业方式,适用于大小老幼混生的天然更新好的复层异龄林。
1.1.3 渐伐
渐伐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分批次地对伐区成熟木材进行采伐的作业方式。
1.2.1 原木方式
原木方式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伐区作业方式,其所包含的采集工作均依靠人力和畜力,鲜少用到机器设备。这种伐区方式先将林木伐倒,并打枝、选材,然后形成原木。集采、伐木、打枝、造材等一系列工序均在伐区内完成。
1.2.2 原条方式
原条方式一般是在大型林区或森林采伐作业机械可利用程度较高的林区中较常选用的作业方式。这种伐区方式先将树木伐倒打枝,形成原木后直接在伐区集材,但造材是在贮木场进行。
1.2.3 伐倒木方式
伐倒木伐区作业方式是先将树木伐倒后,不需要经过打伐木枝,运到贮木场后才进行打枝和造材等。
皆伐如果实施得当,不仅有利于人工更新,还有利于森林恢复初始状态,且不易让树木出现风倒。但是皆伐过后,该林区的气温振幅变大,增加了幼苗被阳光灼伤及受霜冻危害的可能性,且土质可能变得干燥或沼泽化。皆伐过后的林区土壤难以保储水分,会造成营养成分流失,影响树木幼苗的存活率,导致森林恢复和调节的时间增长。除此以外,皆伐过后该林区的森林生态环境变得单调,很多动物的栖居环境受到了一定影响,严重时这些动物还需要迁移或者会被该林区的生态环境所淘汰。
择伐对森林生态环境影响力度取决于择伐强度的大小。《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曾规定,择伐强度不得大于伐前林木蓄积量的40%,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留在0.5以上,因为择伐过后容易出现林木风倒或自然枯死的现象。适当的择伐强度有利于树木的更新,加强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但是若择伐强度过大,如超过50%时,就会对未采伐的林木区有很大的影响,形成残余斑块。残余斑块虽然外表与择伐前的森林相似,但其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在慢慢失调,物种多样性会比之前匮乏,甚至是慢慢消失,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该地区森林生态环境的物种结构和调节功能。
渐伐的好处是可以为该森林留下大量的母树,从而减少该林地上的幼苗遭受伤害,还可以缩短渐伐过后再次形成森林的时间并保护该地区森林生态环境的水源质量和土壤质量。其坏处是采伐期间容易损伤保留木和幼苗,影响植被生长和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原条方式和伐倒木作业方式都需要机械来辅助砍伐,例如拖拉机、绞盘机等大型设备。一般这些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排放出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可能含有形成酸雨的硫以及氮氧化物等,导致土壤过酸,植物难以存活,且酸雨对植物还有腐蚀性,会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和恢复功能。如若还存在氟利昂等化学污染物,还会破坏臭氧层,使得整个自然界都难以承受紫外线的辐射,严重影响幼苗和幼树的成长。
原木作业方式多以人力、畜力为主。人工砍伐会出现每棵树的砍伐力度、刀口深浅不一致的情况,会破坏树木的生长功能,导致萌芽的幼苗生长状态不一致、存活率降低,进而使萌芽林更新成为森林的时间加长。
林业采伐,需要时刻留意采伐过程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引入新型设备或新型技术采伐手段,根据采伐地区的地理情况和木材属性来合理选择采伐的设备,切记不能因为机械性能高就随意运用到任何一个采伐地区,这样可能会对植物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同时还要提高使用机器设备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先进性,使之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和对植物的伤害。
公司企业要定期对采伐工人进行相关的采伐知识培训,提高采伐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机器设备应具有的规范性。企业还应加强培养采伐工人的沟通能力和处突能力,同时还应增强工人的环保意识,使其明白哪一种设备或哪一种采伐收集方式会对采伐地区的负面影响最小,能够择优选择对当地最有利的采伐方式,以此来达到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目的。
每次采伐工作完成后,现场会存留剩余物。这些剩余物可能会对当地的水质造成污染,影响森林生态环境,也可能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所以,采伐工人需要做好采伐现场的清理工作,及时清理有害物质并对采伐过后的地区进行相应的维护措施,例如保留原木,清理杂草和施加营养物质以促进后期的树木存活率及恢复能力。当前,采伐现场大多以炼山的清理方式为主,这种清理方法虽然能比较彻底地清理采伐现场,但是会产生覆盖物,影响土壤结构,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或山体滑坡等灾害。因此,要做好采伐现场的清理工作,必须要改善清理方法,既要达到清理的目的,又要减少或避免清场副产品的生成。如进行人工除草炼山的方式,不仅清理效果能够提高,还降低了清理的成本,减少了化学清理方式副产物对土壤的危害,其产生的覆盖物还可以供给分解者利用分解成有机物,再返还给大自然使用,提高森林生态环境的循环能力,从而达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目的。
综上所述,伐区采集作业方式、时间和强度的不同,均会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为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采伐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采伐知识和技术手段的学习,时刻关注采伐对于环境的影响动态情况。公司企业也要向采伐工人普及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培养创新型采伐工作人才。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既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关键。做好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