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波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沈阳 110000)
辽宁处于东北地区南部,雨热同季,拥有丰富的日照资源和积温,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超2100 h,年均气温在7~11℃,无霜期130天以上,年均降水量600~1100 mm,适宜花卉产业的发展。
(1)优良的气候资源与地理条件
辽宁拥有丰富的日照资源和降水资源,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物种资源,园地面积超59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40%。
(2)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辽宁花卉产业起步较早,具有丰富的发展经验。进入新时期后,辽宁花卉品牌影响力持续提高,如辽阳大丽花、鞍山君子兰等。同时,各城市综合考虑环境条件,确定了当地的重点花卉类型,逐步形成优势区域布局。
(3)拥有完善的科研服务体系与流通网络
辽宁省级花卉协会于20 世纪80 年代成立,花卉产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模式成熟,推广服务主体涵盖研究机构、专业推广部门等,推广成效显著。此外,辽宁省花卉产品的销售区域不断拓展,在国内省市的基础上,向日本、韩国等国外地区延伸。
(1)积极运用新品种和新技术
近年来,辽宁省引入玫瑰、百合、郁金香等数十个新品种,花卉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广泛运用水肥一体化、温湿调控等现代化技术,花卉品质进一步提高。
(2)示范园区带动作用明显
辽宁省对花卉标准园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先后构建了数十个花卉标准园区,如鲜切花生产示范区、杜鹃花生产示范区等。
(3)拥有明显的布局优势
结合辽宁省不同各地区的资源条件,形成了差异化的花卉产业布局,辽北地区主要生产观赏苗木,辽南地区主要生产高档鲜切花,辽西地区主要生产球根花卉等。通过差异化发展布局的形成与完善,显著促进了辽宁省花卉产业的整体发展。
(1)花卉产业具有旺盛的消费需求
发达国家的花卉消费需求一直保持在旺盛状态,而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十分巨大的花卉消费潜力。以中国为例,花卉种植面积、销售量等各个方面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表明国内花卉消费需求巨大,花卉行业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1]。
(2)花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深入推进,花卉产业快速发展,为各个城市提供绿化美化植物,城市的绿化步伐稳步加快,也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2018 年辽宁省花卉种植面积在1.8 万公顷以上,创造了40 多亿元的销售额,在全国皆处于前列。其中,辽宁省年生产15 亿枝鲜切花,包括郁金香、百合、玫瑰等多种花卉类型,生产种球4 亿粒,占据30%左右的全国市场。
百合种植面积在0.33 万公顷以上,每产切花百合7.5 亿枝左右。切花菊主要种植在南票、义县等地区,种植面积266 公顷以上,年产切花菊1.6 亿枝。鞍山主要种植君子兰等花卉,年产君子兰1.6 亿株以上,销售规模4.2 亿元,占君子兰市场份额的50%以上。观赏苗木是辽宁铁岭的主要花卉类型,每年可生产绿化苗木1.2 亿株以上。沈阳、辽阳等地区广泛种植景观花卉,生产规模持续扩大。
辽宁省花卉产品在巩固内销市场的基础上,也积极向海外市场销售,日本、韩国等已经成为辽宁省花卉产品的主要出口国。
科技创新是推动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辽宁省具备十分雄厚的科研力量,科研服务主体众多。1996 年成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科研水平较高,构建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郁金香种质资源库。截至目前,花卉研究所共取得140 多项科技成果,选育花卉新品种68 个。辽宁经济作物研究所重点研究月季、菊花等花卉的育种与栽培技术,培育出6 个月季新品种与切花菊新品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逐步构建了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特色花卉资源进行了广泛收集与筛选,目前已构建5 公顷种质资源圃。
目前,辽宁省很多地区的花卉生产领域内,农民、企业投入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显著影响花卉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部分地区生产面积较小,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与花卉现代化生产需求不适应。以鲜切花为例,日光温室高度不足,不能够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且存在着严重的飞尘问题,显著降低了鲜切花品质。
部分地区花卉培育主要形式为个体培育,零散性特点明显,没有充分发挥花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花卉销售方面,小型零售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此模式货源渠道丰富,不需要雇佣较多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但是,小型零售模式规模不大,难以高效掌握市场行情,容易与市场需求不符。此外,花卉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包装、运输等配套设施条件不够完善的问题,显著提高了花卉产品的运输成本[2]。
花卉产业发展中,花农规模持续扩大,部分花农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但科技意识不强,不能够深入了解和应用新型生产技术,导致花卉生产的科技含量不足。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花卉领域的科技研发与应用环节联系不够紧密,难以高效普及与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阻碍了花卉产品品质的提高。
政府部门需加大支持力度,投入充足的扶持资金,完善花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高花卉生产温室、冷棚的设施条件、技术水平等。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降低花卉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进一步提高花卉产品质量。
大力培育花卉龙头企业,针对性制定与实施系列优惠政策,促使花卉龙头企业的规模得到扩大,加快发展速度。此外,积极扶持相关科研部门,研发具有更高价值的花卉新品种与新技术,通过大力宣传与推广,持续提高当地的花卉种植水平[3]。
大力完善花卉产品交易市场、销售网络等,引入网上交易等系列现代花卉交易渠道,缩短花卉产品的滞留时间,提高花卉产品的销售量。
建设花卉产品质量检验机制,提升花卉产品的质量、包装水平等。逐步提高花卉市场准入门槛,深入推广生产技术规程,实现花卉生产标准化目标。
相关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需进一步深化技术攻关活动,研究品种选育、花卉栽培等系列技术。技术开发前,深入调研地区花卉产业的发展情况,密切融合花卉开发与生产环节,提高花卉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相关部门及机构要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推荐新型花卉品种与技术。同时,定期培训花农,及时解决花农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辽宁省花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在地区经济增长、民众致富中发挥了较大的带动作用。但花卉产业发展中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相关部门及人员需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保证辽宁省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