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研究

2021-12-24 00:26:55王银珊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公共事务现代化战略

王银珊

(新疆沙湾市委党校,新疆 沙湾 832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更是实现十八大会议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农村社会治理工作难度增加,而且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制约着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国属于农业大国,农村在社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必须从农村入手,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水平,切实解决城市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差距,更新发展和治理理念,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本文基于上述研究背景,重点对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缩减城乡发展差距、提升农村治理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内在联系

1、优化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和完善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

随着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理工作,建立健全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已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做好农村现代化治理工作,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尤其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治理有效作为这一战略的核心内容,为建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同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战略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工作,认为夯实基层才是固本之策。

2020 年,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一定成效,制度框架、治理体系、政策等基本形成。要求发展至2035 年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决定性进展,并建立健全科学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1]。由此可见,优化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和完善治理体系,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社会治理有效作为基础导向和目标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只有加快农村社会治理由“管理”向“治理”转型,才能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使国家制定的农村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关机制等得到贯彻落实。

农村发展水平对国家的发展水平有着很大影响,农村水治理观念滞后、治理结构不科学、治理方式缺乏创新、制度建设流于形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社会发展。只有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加快推进农村治理结构和体系的完善,清除制度性障碍,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得到落实,并实现终极目标。

总之,加快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也是切实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1、对农村社会治理存在思想认识误区

在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思想观念起到重要作用。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此理论也适用于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国家以及基层党政领导、农民群众对于农村发展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会直接影响农村社会发展的总体走向,并影响到最终的治理结果。目前,农村问题的治理中思想观念上的误区仍然存在:

一方面,部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对于职责认识不清,没有做好“人民的公仆”,相反却以“百姓的父母官”自居,没有将广大农民群众放在首位。这种治理模式损坏了农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甚至起到了阻碍效果。

另一方面,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存在思想观念误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应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到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中,落实现代民主政治。但是,部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存在思想上的误区,认为如果农民群众不参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认为农民群众参与到农村社会公共事务决策中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会增加一些不稳定因素。比如,一些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滞后,意愿不强,会对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要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早日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必须解决好思想观念滞后的现实问题,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公共事务中,使各项决策更加科学真实。

2、农村社会治理结构不完善

农村治理现代化中治理结构至关重要,系统全面地展现治理体系中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着较大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逐渐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但在改革逐渐深化以后,农村治理结构中的各种矛盾冲突越来越明显,对农村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一方面,乡政与村治的治理关系并不融洽,根源在于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职能定位不准确,职责分工不明确,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不完善,地方政府缺乏与农民群众的有效互动,导致治理关系互动不畅。政府行政权力过度介入到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甚至在治理工作中对农民群众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导致个别领导干部把控村委会以及各项工作的运行,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自治权力。

另一方面,农村群众参与到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积极性不高,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已经习惯了未经农民群众的允许就做出决策,忽视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将农民群众排斥在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之外,制约着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2]。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建议

1、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职能作用

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首先必须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职能作用。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方针政策落实、保障农村稳定发展以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理应不断强化基层政权主体的职能和作用,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使农村社会治理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同时,乡镇政府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针对此问题可以建立民事“民议民管民办”的基层多元互动治理格局与机制,拉近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以及广大群众之间的关系,使农村社会公共事务顺利推进。

2、调动农村群众积极性

在推进农村社会现代化治理中,农民群众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基层治理主体之一,应该调动农村群众的积极性,提升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使农村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合理。

在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应该树立民为主体的治理理念,让农民群众有切身的参与感,正确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群众是实际受益者,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并从中获得幸福感、满意度等。

同时,应该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强调农民群众具有民主议事、社区协商的组织能力,并为农民群众提供社会组织平台,如农村公益慈善等,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机会[3]。

3、树立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

在解决农村社会发展问题中,树立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是非常必要的,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契合,才能逐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政府以及村民自治组织等思想观念存在误区,因此要强调现代化治理理念。

首先,树立服务理念与意识,摒弃官本位陋习,打造服务型政府,切实从农民利益出发。摒弃官本位的思想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实现,可以起到遏制行政力量的作用,避免基层党政领导干部权力无限扩张。同时,还要消除农民群众对权力的畏惧,鼓励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农村社会治理中。

其次,还应树立法治理念,将自治、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这是构建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要将法治思想贯穿到农村社会治理中,提高治理能力。同时,树立法治观念可以使政府组织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自觉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能,保证执法公平、公正,使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朝着法治化发展。

4、积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必须有健全的治理体制作为保障和指导。

首先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乡镇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农民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在面对农村社会公共事务时要积极协商,使决策更加科学,促进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另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多元主体监督机制,尤其是要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监督功能,使乡镇政府合理使用行政权力,为农村公共事务决策的公平、公正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为了调动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性,还要消除农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力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群众敢于监督、主动监督,约束政府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等的行为。

最后就是要畅通农民群众的监督渠道,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条件行使监督权力。提高监督效力也有助于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现阶段,中国正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只有切实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缩减城乡之间的差距,才能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在提升国家整体发展水平中起到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期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而提出的重要举措,关乎着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是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必须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机制等多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治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事务现代化战略
从行政管理迈向公共管理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公共事务概念分析
社区冲突: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路径研究
战略
战略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分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