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胜利,张 朝,陶胜林,贾 晶,宋兴华,高宝全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中高发,且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保守治疗是既往常用方法,但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引发肺部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泌尿系统疾病等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2-3]。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手术水平、内固定技术的改进及生物力学研究的发展,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案,手术治疗不仅恢复快,也能最大程度保留髋关节功能[4]。本研究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Ⅲ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7年10月西北工业大学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88例。①纳入标准:均经CT、X线检查确诊;年龄≥75岁;均为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认知功能良好;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治疗依从性差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组31例、Gamma-Ⅲ钉组30例和AFHR组27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采用不同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①术前准备:入院后进行术前评估,行常规检查及术前患侧皮肤牵引、骨牵引等准备工作,制定手术方案,1周内择期行手术治疗。②PFNA组: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取仰卧位,常规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固定健侧,患侧牵引复位,C臂X线机透视确定复位良好后固定;消毒铺巾,于大粗隆上方5 cm处作纵向切口,分离组织至大粗隆顶点,于顶点偏内侧置入导针,采用空心钻头开口,置入主钉,在近端瞄准器辅助下旋入螺旋导针,调整好前倾角,随后置入远端锁钉,冲洗伤口,逐层缝合。③Gamma-Ⅲ钉组:患者行Gamma-Ⅲ钉内固定术,与PFNA组手术基本相似,C臂X线机下复位后,大粗隆上方行6 cm纵向切口,逐步分离至大粗隆顶点前1/3交界,在C臂X线机透视下置入导针,逐层扩髓,钻入合适的髓内钉,在锁钉瞄准装置指引下钻入导针,拧入螺钉及锁钉,安装髓内钉尾端螺帽,冲洗伤口并缝合。④AFHR组:患者行AFHR,采用前外侧或后侧切口,依次切开关节囊、截骨,取出股骨头,修整外侧及左、右侧皮质,采用钢丝弹力带固定骨折块,必要时可进行骨水泥重建,尽量达到复位状态。从小转子处截骨,扩髓后冲洗髓腔,选择合适的股骨柄假体,插入假体;粉碎的骨块采用钢丝张力带、骨水泥固定,安装双动头。复位人工股骨头,检查股骨头活动度,止血后置入引流管,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②髋关节功能:于术后6个月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5]评价3组的髋关节功能,分为优、良、一般、差4个等级,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③术后并发症:比较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髋内翻、内固定断裂、螺钉切出及股骨干骨折[6]。
2.1围术期指标比较 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Gamma-Ⅲ钉组及AFHR组,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Gamma-Ⅲ钉组及AFHR组,且Gamma-Ⅲ钉组上述指标均长于AFHR组(P<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Gamma-Ⅲ钉组及AFHR组,且Gamma-Ⅲ钉组少于AFHR组(P<0.05)。见表2。
表2 采用不同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采用不同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
2.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PFNA组出现髋内翻、内固定断裂、螺钉切出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68%。Gamma-Ⅲ钉组出现内固定断裂、螺钉切出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AFHR组仅出现髋内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0%。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典型病例手术前后X线表现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后典型X线表现见图1。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该类骨折属于囊外骨折,血运良好,对股骨头血运影响较小,因此较少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传统常采用皮牵引或骨牵引等保守治疗,疗法虽简单可行,但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国内学者认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无严重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治疗,减少卧床时间[7-8]。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式主要根据骨折类型、年龄及骨质状况选择,包括外固定架、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及AFHR等。其中PFNA及Gamma-Ⅲ钉均属于髓内固定系统,Gamma钉技术可使骨折两端相互靠拢并密切结合,兼具较强的抗拉和抗压能力;但其并发症也不容忽视。CHINZEI等[9]研究发现,Gamma钉治疗后股骨头旋转的发生率高达22.7%;也有研究显示,加长型Gamma钉可降低旋转的发生率,缓解髋关节疼痛[10]。PFNA是在股骨近端髓内钉基础上改进的固定系统,采用的螺旋刀片内芯表面积较大,确保最大程度的骨质填充,与骨质有更强的锚合力,但仍有研究报道,PFNA术后可发生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11]。本研究结果显示,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Gamma-Ⅲ钉组、术中出血量少于Gamma-Ⅲ钉组,其原因可能是Gamma-Ⅲ钉必须采用顶端固定方式,增加手术步骤及治疗难度;术中出血量差异是由于Gamma-Ⅲ钉置入主钉时常需要进行扩髓,疏松骨质中的血窦大量破坏,造成出血量过多。本研究还发现,PFNA组和Gamma-Ⅲ钉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提示PFNA及Gamma-Ⅲ钉均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陈应文和郭卫春[12]研究发现,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出血量等指标均显著低于Gamma-Ⅲ钉治疗,而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无差异。侯勇等[13]也证实,PFNA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较Gamma-Ⅲ钉少,术后髋功能及并发症无差异,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PFNA螺旋刀片与骨质锚合力较好,且出血量较少,提示对于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患者及贫血患者,可采用PFNA手术治疗;但对于股骨头大转子及外侧壁破坏严重的患者,PFNA手术采用的螺旋刀片易失去支撑并产生移位,对于这类患者应谨慎使用。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而言,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较困难,故这类患者及粉碎性骨折患者常采用AFHR进行治疗。研究证实,AFHR治疗可早期恢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身体状况[14];同时也有研究发现,相对于非骨水泥型假体,髋部骨折采用骨水泥假体的围术期病死率更高[15]。本研究结果显示,AFHR组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PFNA组及Gamma-Ⅲ钉组;提示AFHR可迅速恢复患者肢体功能,较内固定效果好。另外在本研究中,采用AFHR治疗的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另外两组内固定术并无差异,提示采用AFHR治疗较为安全。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分析,对不宜长期卧床、有再次骨折风险的患者使用AFHR治疗较为理想,但骨水泥的毒性问题不可忽视,在临床上仍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视,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PFNA、Gamma-Ⅲ钉及AFHR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作用相当,PFNA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AFHR治疗卧床时间短、患者恢复快,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身体状况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