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零 许悦
【摘要】我国动画电影中国风元素的应用,体现出我国独特的风格,代表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本文通过对动画中神话元素和水墨元素应用的分析,探究不同阶段国风元素的应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动画行业的发展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推动作用,为动画制作者的创作提供一个方向——国风,在人心中树立对中国艺术和传统的认同。
【关键词】动画;国风元素;风格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8-0082-04
基金项目: 2021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动画国风元素的应用、发展与价值体系研究”(项目编号: TB20211017)。
动画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5]。
一、国风元素的介绍及其发展趋势
自动画发展以来,我国的动画中也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元素,即国风元素,在一些动画的制作中,也伴随着国风元素的出现,虽然是面对着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以及西方动画在我国强势传播的情况下,依旧能听到中国动画崛起的声音。
(一)国风元素的介绍
“国风”在我国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中国风”,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作为中国所独有的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一种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5]。近年来,国风元素被广泛应用于流行文化领域,如动画、电影、广告等。其内容包括:水墨、中国功夫、戏曲、中国神话等。在每个国家,每个元素都有走向世界的可能,因而在我国,国风元素必然是值得探索使用的元素,它不满足于虚拟的古典,而是在融合传统审美与时代趣味中,不断返本开新。从设计的角度来说,中国元素的形式多样,不容易被模仿,能体现非常高的文创价值;从市场角度来说,国风元素符合市场的流行趋势,具有独特性,有东方元素的融入都能体现出较强的艺术风格,国风元素代表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服装、配饰、建筑、音乐、电影、动画、奢侈品牌...都有国风元素的身影,它在时代的浪潮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精神文化的需求,从吃饱穿暖到设计元素的搭配。
(二) 国风元素的发展趋势
动画领域对于国风元素的探究并非一蹴而就的,早在1940年之前,中国动画就已经开始有了雏形,大多数动画都在借鉴西方,很少出现国风元素,但在1940年之后,国风元素便慢慢开始发展,通过下表可以了解到国风元素的发展趋势:
表1.动画及其国风元素的发展过程
自动画发展以来,国风元素从无到有,元素的类型从单一到丰富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换代,国风元素从一开始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审美等,到现在已经逐渐与现代前沿的各种方式相互融合,这种趋势使得它脱胎换骨,它在本身元素的提取中,又进行再造,在具有本身的意义的同时,又给人们带来了文化精神方面的启迪,它因为本身能够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诠释中国文化的精髓,传播中国文化底蕴。
二、动画中两种国风元素及其价值观的运用与分析
自动画的诞生以来,我国就开始尝试运用各种类型的题材或是方式,来进行制作动画,而在这其中,水墨与神话元素是我国动画作品中的拥有特殊民族色彩的两种元素,他们在动画中的呈现,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创作形式之一,也是我们加强对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一个重要体现。
動画中国风元素中的运用方式。神话国风元素从民俗上来阐述[3],神话是指关于人类和世界变迁的神圣故事,从广义来说,“神话”可以指任何古老传说,它大致可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祇神话、英雄神话,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它的运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2]。
首先,它运用到动画之中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是为以下几种:
1.选取最为代表性的神话角色,一般是运用神话人物的造型、经历、特色等,如:《姜子牙》中的姜子牙,《神笔马良》中的马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不信命的哪吒,以及被普遍提及的龙,神等。
2.运用极其广泛的神话故事改编以及神话的世界观等,如:《白蛇缘起》取材于白蛇传,《真假美猴王》取材于西游记,《哪吒闹海》取材于封神榜。
相比之下,水墨动画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在一些国产动画作品中,融入了较多的水墨元素,而它的运用方式对比神话元素的运用方式,在形式上多样一些,大致分类如下:
1.用水墨画的方式,将每张画手绘,然后制作成为动画,如1961年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蝌蚪找妈妈》,1963年的《牧笛》,1982年的《鹿铃》,在这些动画中,水墨元素开始初步进入到动画制作中,动画制作者采用水墨元素为主体,将故事进行艺术化处理,赋予画面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感,使得事物的形象更加丰富和灵动,营造出一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水墨氛围,对故事的主体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升华[1];
2.提前制作好一个模型,然后给他们贴上水墨材质,得到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如《夏》;
3.利用三维技术制作出水墨笔触和晕染效果,如《桃花源记》;
4.用软件的粒子特效做出传统水墨的视觉效果,用于特效,如《雾山五行》。
三、国风动画的价值体系与价值观研究
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定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价值体系与价值观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价值观是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4]。动画的价值观与价值体系是与社会的价值观与价值体系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动画也与之一起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思想也逐渐在发展,使得动画传达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展。水墨动画,是最经典的创作上的中国风动画,更是将最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动画的制作中。
(一)动画中的神话元素及其价值观的发展
神话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代代文人墨客,史书工笔记载下来的,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神话元素的运用彰显了中国文化内涵,例如《水漫金山》故事取材于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白蛇传》,截取了其中的高潮段落,讲述了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1955年的《神笔马良》改编自中国童话故事,寄托了除暴安良、惩善扬恶的思想,表达了要实现自我价值;《铁扇公主》改编自《西游记》中孙悟空借灭火的芭蕉扇的故事。
随着科技发展,特效做得越来越精致,神话动画的类型更加丰富,在神话的领域,价值观的体现也有很多,这种价值观成为一种全世界通用的文化载体,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都会是全世界都能懂的一种文化载体,1999年的《西游记》讲的是信仰是生命中最有价值、最普适的东西;2005年的《哪吒传奇》则激发了少时的心底的英雄气概,培养了匡扶正义的品质。神话元素的动画从一开始的正邪绝对之分,到现在的正邪没有绝对的界限。
近些年也出现了天地众生,万界十类,众生平等等类似的价值观,导演在动画制作中增加了一些对人生的思考与探究,如:1979年的《哪吒闹海》中表现的一人做事一人当的集体主义的思想与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前后两种思想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区别。
在2000前,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是最多的,如《九色鹿》《神笔马良》;而在2000年以后,神话元素的动画中开始逐渐出现个人主义,如《济公》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出现天道秩序的概念,如《魁拔》《封神榜》,正义战胜邪恶,这一永不衰减的主题依旧存在,如《小鲤鱼历险记》;在2010年以后,随着思想的更加开放,个人主义增多,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开始模糊,人生的思考出现在许多在动画之中。如《哪吒魔童降世》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自我救赎等。
2014年以后网络动画的兴起,各大题材的动画都纷纷上映,其中包括神仙妖怪题材的《妖怪名单》《狐妖小红娘》等,也包括少年热血题材的《全职高手》《少年歌行》等。
总体来说,神话元素动画价值观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与2000以后,2000年以前的动画与大多偏向教化性,强调集体;2000年后,题材思想各式各样,强调个人。进行细分的话,情况如下:
2000年以前的主题有:
1.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如:《九色鹿》《神笔马良》;
2.集体主义的思想,如:《哪吒闹海》里的一人做事一人当,《强者上钩》中的万物平衡,自然之理;
3.偏向教化性,如:《渔童》的贪心不足就会有报应,《九色鹿》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000年以后的主题:
1.强调个人,如:《济公》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哪吒魔童降世》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自我救赎;
2.天道秩序的概念出现,如:《魁拔》《封神榜》;
3.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依旧存在,如《小鲤鱼历险记》;
4.出现了“天地众生,万界十类,众生平等”的观念,如《妙先生》,《姜子牙》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价值观的改变,使得2000年以后的主题多样,包括追求平等、自由等。
(二)动画中的水墨元素及其价值观的发展
水墨是一种艺术语言,水墨画则是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它是中国传统绘画之一,它用非常简单的笔墨手法,就能勾勒出万象云烟,观众观看动画是在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放松[4],如果说神话元素是依靠着各种价值观和剧情来吸引观众的话,那么水墨元素则是以它的艺术价值来吸引观众。在动画中运用水墨元素的典型例子是比较丰富的,例如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它使人感受到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魅力;1963年的《牧笛》该片以牧童寻牛的故事为明线,以笛声为暗线,讲述了一个小牧童寻牛的故事;1982年的《鹿铃》表达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作者对“性本善”的真挚祝福。
它从发展开始到达巅峰的时间较为短暂,大致情况如表2。
表2:水墨元素动画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它是最经典的中国风动画,它更是将中国传统的中水墨画引入动画的制作中,它的这种美术片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是极其独特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墨在传统的创作技法上开始融入现代的时代特征,比如林风眠的西画法,将现代生活和元素融入绘画,而其他創作者对水墨元素的运用,自1988年《山水情》之后,纯粹的运用水墨画的方式的动画日渐减少,之后的大都是运用三维技术或是其他软件来做出水墨的感觉。
水墨动画在2000年之前有一定数量上是以教化为主,例如《鹬蚌相争》《猴子捞月》《螳螂捕蝉》等,当然一些偏向于意境化的水墨动画也不少,如《蝶双飞》《江雪》《山水情》等。
2000年之后,虽然有出现讽刺类型的水墨动画,如《新山海经1》,《追鱼》等,但更多的是赞美,例如《绝弦》 《秦俑》。2010年以后,水墨动画的有了人生,如《贵妃醉酒》《过山农家》等,这些影片的播出,不单单是对这些国风元素的展示,也是对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并且动画的价值体系在总体上的趋势是与社会的价值体系相关联的。比如说,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则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牧笛》体现的是回归本心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2000之后,虽然纯粹以人工水墨画出来的水墨动画逐渐减少,但是运用水墨特效的动画却有很多,如《雾山五行》《阴阳师》等。
(三)国风元素的价值体系的表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画的载体的增加,从以前的人工到现在的电脑制作,动画的创作方式也在逐渐变化,同时,电脑三维技术的出现使我国动画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近年来,具备国风元素的动画多如雨后春笋。到目前为止,国漫的受众市场的扩张,从根本上为我国动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国漫市场上,国风元素从自身来看它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国风元素本身极具中国特色,它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让受众感受到民族的风采[4],而如今的大多数国产动画都能够直接或是间接地感受到国风元素,动画是一种载体,而国风元素在动画中的体现,是非常能直观感受到它的美的形式,国风元素也正需要这样的平台来发光发热,宣扬传统文化[6]。
与此同时,它的盛行,离不开大众的喜爱和国风元素自身具有适应时代审美的价值,自改革发展以来,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动画的发展也有了支撑,中国人的价值观是刻在中国人骨髓之中的,是历经千年而留存于今的,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包含的是中国人的处事智慧,是中国人待人接物的处世哲学,以灵笼为例,展现的是东西方的两种不同文明,地面人类与玛纳生态的共存与灯塔人类的躲避形成了鲜明对比,又正如中国神话体系中的大禹治水与西方神话的诺亚方舟,而在一人之下动画的表现中,同样也有多处有关为人处事的哲学理念,“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生存法则。
例如神话元素动画的创作者虽大都取材于神话,但其主旨却大都为自身想要表达的含义,他们对于题材的再创作是对经典最好的继承。这些神话元素动画,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特效和电脑技术的增强,它是一直在不断地进步的,到2019年的《魔童之哪吒降世》甚至打破了动画界的最高票房,而近年来的神话动画,如《姜子牙》《濟公之降龙降世》等都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他们的价值体系与我们社会的价值体系相吻合,而他们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则大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近些年,这几个价值观被运用的次数较为多;对于水墨动画,在《山水情》之后达到了巅峰,在那之后很少出现纯水墨动画了,但由于水墨给人的独特的韵味,又相佐以特效的相对便捷运用,水墨元素变得尤其广泛,这表明水墨元素没有被时代抛弃,相反,它正以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流传下去。
在如今“走出去”的国漫战略布局下,中国的国风元素不仅仅在我国盛行,在其他国家也有所运用,这使得我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显著提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狐妖小红娘》等动画,他们在国外也有一定的销量,使得我国国风元素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动画的价值观与社会的价值观价值体系息息相关,在宣扬的我国的国风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中国的思想文化也会随之流传出去,我国的国风元素能体现出我国独特的风格,也同时代表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动画中运用国风元素,对动画行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为动画制作者的创作提供一个方向的同时,因为国风的独特性,它也能在人心中树立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参考文献:
[1]付封.浅析水墨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7,(05).
[2]黄梅荣.中西动画电影中神话元素的应用和对比分析[J].当代电影,2019,(02).
[3]赵益.神话体系·民族元素·时代思维——国产神仙题材动画的源起与传承[J].当代动画,2020,(02).
[4]张佳丽.从《疯狂动物城》看好莱坞的新价值体系[J].电影文学,2017,(20).
[5]高婧.试论动漫设计中传统民族元素的应用[J].今古文创,2020,(44).
[6]王利华.论动漫亚文化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求索,2013,(05).
作者简介:
蒋零,女,汉族,江苏无锡人,南京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动画。
许悦,通讯作者,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副教授,南京工程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