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琴
摘 要:阜南县气候条件适中,生态环境优越,十分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阜南县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开展了无公害农作物的研发,以满足当前的市场要求。通过对小麦的播前准备、适期播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草害和冻害防治进行探讨,希望能推动小麦质量和产量的提升,以此促进阜南县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小麦;无公害;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9-002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1 播种准备
1.1 实际选种
正确选择小麦的品种可以保证小麦的稳产高产。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小麦品种越来越多样化。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对于未成熟的新品种不能进行引种,应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达到国家标准的高产小麦品种。
1.2 种子处理
选种后要对种子进行相关处理,保证小麦的发芽率。及时筛选出不合格的种子,例如憋粒、虫孔粒、发育不良种粒,同时防止缺苗、弱苗等情况发生。可以选择药物搅拌,或包裹种子外衣,防止播种后病虫对种子造成破坏,为提高种子质量提供保障。
病害會严重影响土壤,可以使用吡虫啉悬浮剂,并适当调整药物的使用量。同时要将种子进行晾晒,保证种子干燥,有效增强种子表皮的通透性,促使种子内部形成稳定的营养环境。同时将内部不需要的物质与二氧化碳排出,提高种子的成活率,保障小麦的稳产高产。
1.3 种植前整地
小麦植株的根系较发达,大部分在地下10~30 cm的土层。播种前应结合小麦根系的生长环境,做好播种前的耕地工作,保证小麦根系健康发育。
深耕可以将深层的土壤与上层土壤结合,使土壤更肥沃,从而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在深耕后打碎大块土壤,保证土壤上下层都不存在土块,使幼苗稳定生长。处理土地时,所有区域的土壤应均匀通透,有助于小麦稳定增加产量。耕地时,土壤每一层都应平整一致,保证后期浇灌工作的顺利进行。耕地后,土壤应是下面严实上面疏松,这样才不会流失水分,有助于麦苗充分扎根,降低在冬天受到霜冻的概率。
1.4 合理施基肥
足量施用基肥可以改良土壤养分,有效促进小麦的高质量生产。可以将秸秆等植株作为有机肥料深埋入土壤,比如施用有机肥150~200 kg/667 m2,也可以使用复合肥。条件允许时使用发酵后的动物粪便作为肥料,在耕地时将肥料深埋进土壤里。
2 适期播种
2.1 适期晚播
目前,我国冬季气温普遍比往年升高,小麦生长速度较快,大部分生长穗株变大,极易受到冬天的冻害与春天反寒的危害。因此,播种的时间要较以往的播种时机适当延后,并控制播种的数量。根据阜南县的气候特点,通常在10月中下旬气温16 ℃、土壤表层温度17 ℃时播种最为合适[1]。
2.2 控制播种
合理控制播种时的植株浓度,根据小麦的品种特点、土壤肥沃性、耕地时的质量与土壤含水程度及小麦播种日期决定。土壤含水足、耕地情况良好的土地,应播种105~135 kg/hm2,最高不超过150 kg/hm2。播种时含水量差及耕地情况不足时,适量增加7.5 kg种子。播种中运用机械播种,种子深度控制在土壤3~5 cm的位置,所有种子保持在相同位置,促进麦苗均匀生长。
2.3 足墒播种
为了保障小麦有着良好的产量与质量,应使用足墒播种方式,一般优质小麦土壤的含水量应保持在70%~80%。为了防止出现含水量不足的情况,导致小麦没有种粒现象,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合理运用不同办法,保障含水量达到满足植株生长的程度。
3 田间管理
3.1 出苗时期管理
通常小麦种子在播种3 d左右就会陆续发芽,5 d左右幼苗会钻出土面,此阶段种植户要仔细巡查麦田间,一旦发现缺苗、少苗的情况,及时用同一品种在缺苗区域补种,并洒水浇灌,保障土壤水分充足,满足小麦生长所需,保证新种的种子能快速发芽、出苗。
在小麦幼苗时期,应落实除草工作和冬天的灌溉工作。在幼苗生长期不间断地除草,能保持土壤的肥沃性,保留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小麦幼苗的根系快速生长,加深扎根程度,而且能有效减少田间多余的杂草。在入冬之前,应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及时追肥及蹲苗处理,对生长情况较为良好的小麦植株不需要进行追肥,应使用多效唑等抑制生长的药物,及时完善小麦植株的蹲苗处理,防止冬季土壤无法满足小麦植株的正常过冬。在小雪节气前后,应对小麦进行1次洒水浇灌工作,保持土壤中充足的含水率,为小麦植株越冬建立良好的环境。
3.2 种植后期管理
小麦植株越冬后的春天会进入返青期。这个时期应进行划锄工作,保证土壤含水量,及时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并提高土壤温度,给返青后的小麦植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返青后的小麦植株还应结合生长状态对其追肥,生长较为强壮的植株可以不用追肥,植株叶色变黄、明显发育不良、基肥供给不足的区域应追加肥料。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杂草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化学除草剂,清除田间杂草,保证小麦返青后健康生长。
小麦植株进入拔节期与孕穗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阶段,对土壤的水分与养分需求不断升高。种植户应结合植株的生长情况,定期对小麦植株进行追肥,以速效氮肥作为主要肥料,延长小麦的成熟期。每次追肥后进行1次浇灌。小麦中后期要减少施用速效氮肥,为了提高麦叶的光合作用,保证养分供给充足,混合磷酸二氢钾溶液与尿素溶液,喷施小麦叶面[2]。
4 病虫害、草害、冻害防治
4.1 草害防治
麦田中的杂草十分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因此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清理杂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使用化学药剂除草是目前最有效的除草方式,结合小麦生长过程,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品及时去除杂草,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第二,播种时挑选种子,可以利用风吹的办法去除小麦种植中的杂草,严格进行种子检疫,避免制种地区的高危杂草引种到本地区,导致入侵物种在本地区蔓延。第三,人工可以有效将杂草连根去除,最大程度上减少杂草复生现象。去除后的杂草应集中焚烧,也可以进行发酵处理,为下一季的农作物种植奠定良好的基础。
4.2 冻害防治
目前小麦有3种冻害。①入冬前的冻害。这种情况一般是小麦入冬时气温突然下降,导致小麦植株受到冻害。②入春的冻害。这种情况是小麦刚入春时发生反寒现象。③晚霜的冻害。在小麦进入抽穗期,由于气温低发生霜降现象,导致出现晚霜的冻害。因此要及时关注小麦在关键季节的天气预报,合理开展小麦生长期的各类工作,减少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小麦死亡现象。同时保证小麦种植符合当地季节特性,做好留种工作,选择优秀的小麦种子,给下一季小麦种植提供良好的先天优势。对于种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下一季的种植中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4.3 病虫害防治
4.3.1 农业防治
播种前进行药物包裹处理,有效防治小麦幼苗期出现病虫害。同时选择合适的播种日期,避开病虫害高发时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或减少小麦播种量,让小麦拥有良好的群体环境,有效降低因土壤传播的各种病害问题发生概率。
4.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最经济、节约、无污染的防治手段,可以有效灭杀田间对小麦有害的虫类,同时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避免了生态污染。该方式是利用各种害虫的特性设置针对性的手段,比如利用虫类趋光性的特点,放置引诱装置捕杀害虫;用色诱剂减少成虫的交配,降低虫卵的数量;放置田间害虫的天敌生物,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情况,培养更多害虫天敌,减少病虫害[3]。
4.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效果好、使用方法简单、见效快。用药时尽量从无公害起点选择药物,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5 适时收获
小麦的收获时间不可太早也不可太晚,最合适在小麦的麦穗颗粒饱满、晶莹发亮、外观良好时采收。收获时还要结合天气情况,尤其要避开连续的阴雨天。当小麦出现发芽的情况,此时籽粒进入成熟期,可以运用农业机械进行收割整理,保证小麦籽粒进入仓库。在收取时要注意及时清理收割机内部,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小麦品种混杂,間接影响麦收价格,降低种植户收入。
6 结语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面发展小麦种植技术可以有效保障农民的收入与国家粮食安全。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很难避免出现自然灾害,但种植户可以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有效降低灾害对小麦的影响,从而实现小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1 ] 田大光,郭艳丽,高杰,等.小麦新品种“长麦13号”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与推广[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2):67-69.
[ 2 ] 何秀平.永济市无公害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0):144-145.
[ 3 ] 谢时冰.晚播小麦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J].河南农业,202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