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后复种饲草大麦不同播种量对其产量的影响

2021-12-23 09:06孔德胤杨松孔鸣川
种子科技 2021年19期

孔德胤 杨松 孔鸣川

摘    要:近几年,由于小麦种植效益低下,播种面积日趋减少,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小麦种植效益低下的问题,从充分利用内蒙古河套地区春小麦收获后光、热、水与土地资源的角度,寻求农民增收新路子,同时为农村畜牧业发展解决优质牧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麦后复种饲草大麦试验,探索饲草大麦适宜河套地区的种植密度,于2020年7月20 日—9月30日进行播种量为 225 kg/hm2、300 kg/hm2、337.5  kg/hm2、375  kg/hm2 的4个试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播種量以 300 kg/hm2的产草量最高,其经济效益比播种量225  kg/hm2 的多增收1 549.2元/hm2。

关键词:麦后;复种;饲草大麦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9-000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4       文献标志码:B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农业转型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重压力,农业发展战略必须实现巨大转变,对耕作制度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耕作制度发展,从而解决农业结构布局、生态安全下农民增收问题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成为耕作制度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历史课题。

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自流引水灌区,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同时,巴彦淖尔市饲养量位列全国地级市的第一,年育肥屠宰量第一,是四季度均衡上市指数第一的肉羊生产加工基地。2017年,巴彦淖尔建成标准化肉羊场近4 000个。河套地区是国家立项正在建设的优质春小麦生产基地。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属热量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春小麦是当地种植业中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800 hm2以上。春小麦收获一般在7月15—20日,收获后还有70~80 d的气候、土地资源可以利用。巴彦淖尔市肉羊饲羊量达3 500万只,年出栏肉羊2 300万只,为全国之首。优质牧草缺口较大,饲料作物复种可以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青贮饲料和干草,开辟饲料生产的新途径。按照目前规模化养殖场的饲料配方标准,经保守计算,全市每年需要粗饲料350多万t,其中优质饲料150万t。草地承载力远远不足以支撑羊肉产业的发展[1-2],发展地方优质饲料产业迫在眉睫。通过“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气候和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是实现种植业结构由粮食、经济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饲料三元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现已成为河套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新途径。随着国家“粮改饲”政策出台和饲草产业链发展,大麦全株青贮或干贮饲料已广泛应用于草食性畜牧业,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3]。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于2020年在巴彦淖尔市农业气象试验站试验田内进行,该区域属河套灌区,全年≥0℃积温为3 549~3 808 ℃/d,年降水量为136~211 mm,年辐射总量为199~204 W/m2,年日照时数为3 131~3 214 h,无霜期为138~154 d[4-5]。

试验田土壤类型为灌淤土,pH值为7.5,质地为壤土,0~100 cm土壤平均体积干土重为1.43 g/cm3,田间持水量为25%,0~60 cm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0.79 g/kg,地下水位平均深度为5.3 m。浇水为机井灌溉,气象观测场与农田在一个院内,海拔高度与试验田一致。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春小麦于 2020年7月13日收割后及时旋耕、整地,选用蒙啤麦4号大麦于7月20日播种,播种量分别为225 kg/hm2、300 kg/hm2、337.5 kg/hm2和375 kg/hm2 ,小区面积150 m2,保护行1 m,3次重复,共12个小区。采用分层播种机播种,行距为12.5 cm,施入种肥磷酸二氢铵50 kg/hm2、尿素100 kg/hm2,播后耙匀,磙地镇压,大麦于3叶期和拔节期人工除草两次。

2   试验结果

2.1   气象条件分析

复种饲草大麦生育期间(7月20日—9月30日)≥10 ℃积温为1 400.1 ℃,比常年低60.3 ℃,积温明显不足;雨水充沛,累计降水量为149.5 mm,比常年多69.3 mm,对复种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日照时数为580.1 h,比常年少76.1 h,日照时数少,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较少,对高产带来不利影响。大麦播种后,正值高温多雨时期,出苗、发育快[6]。

由表1可知,大麦9月13日才开花,从9月9日以后,日平均气温低于17.5 ℃,不能进行正常灌浆,因此未达到乳熟期标准,在霜冻前(9月30日)收获,以便及时腾出土地进行秋耕和准备青贮。

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为小麦复种饲料作物高产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开辟了合理利用气候和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为河套地区提供了优质牧草,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2.2   麦后气候资源分析

由表2可知,从7月21日开始到地面最低温度≤-4 ℃初日,平均积温为1 530.8~1 666.2 ℃,80%保证率积温为1 411.3~1 553.8 ℃;累积降水量为74.6~123.7 mm;累积日照时数为774.10~835.70 h。

2.3   麦后饲草大麦气象灾害及其特征

2.3.1   初霜冻灾害发生规律

由表3可知,以地面最低温度≤-4 ℃为指标,各地地面最低温度≤-4 ℃平均出现日期为10月11日—11月19日,五原出现最早,磴口出现最晚。各站80%保证率出现日期为10月3日—11月10日,临河、陕坝、五原最早,均为10月3日,磴口出现最晚。初日在10月10日前出现的年份,磴口最少为5年,发生概率为16.7%;五原最多为15年,发生概率为50%。

由表4可知,以最低气温≤-2 ℃为指标,各地最低气温≤-2 ℃平均出现日期为10月12—23日,陕坝出现最早,临河出现最晚。各站80%保证率出现日期为10月2—14日,临河、陕坝10月2日最早,磴口10月14日最晚[7]。

2.3.2   麦后板结雨与连阴雨发生次数与概率

由表5可知,内蒙古河套地区各站春小麦+饲草复种模式发生轻度板结雨概率每年为18%~37%,中度板结雨概率每年为13%~32%,重度板结雨概率每年为38%~117%;麦后连阴雨发生概率每年为5%~15%;小麦复种饲草大麦播种到出苗期间,板结雨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雨后适时磙地,可降低板结雨的危害。

2.4   不同播种量饲草大麦产量比较

大麦苗中的蛋白质是植物性蛋白,是一种较好的氨基酸补充源,所含有18种氨基酸是优良小分子蛋白质,是易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大麦是良好的粮饲兼用作物,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普遍高于玉米,钾、钙、磷及VA、VE 含量均高于玉米。饲草大麦粗蛋白的含量虽不及紫花苜蓿,但过瘤胃蛋白含量与干物质中可消化的养分远高于紫花苜蓿,见表6。

复种饲草大麦不同播种量的大麦产草量差异较大,试验结果见表7。大麦的株高平均为92.9 cm,由于采用分层播种机播种,种子与肥料分层次同时施入,出苗齐全,且生长较整齐。密度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有限,不能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播种量過大,无效分蘖增多,小麦幼苗拥挤,光合效率降低,呼吸增强,营养消耗增加,不仅不利于提高产量,而且会降低小麦幼苗的营养品质[8-10]。

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增产幅度却在减少,当增加到一定量时反而减产,植株瘦弱且容易造成倒伏;而播种量过低,虽增加有效分蘖,但群体密度偏低,干物质积累仍偏少。这说明在一定的温度、水、肥、土壤酸碱度等条件下,随着播种量加大而分蘖数相应减少,单位面积的株茎数仍保持在一定水平上[11]。

干草产量分析,以225.0 kg/hm2播种量为对照,300.0 kg/hm2播种量比对照增加20%,差异显著。播种量为337.5和375.0 kg/hm2的两个处理增产仅6.1%和4.0%,差异不显著。

当播种量为300.0 kg/hm2时,干草的产量增加约1 162.8 kg/hm2,价值2 325.6元,减去75 kg种子播种价值195元,净增收1 549.2元。因此,复种饲用大麦播种量可按300 kg/hm2处理,见表8。

3   结语

尽管河套小麦品优质好、售价全国最高,但由于小麦种植相对其他作物效益低,近年来播种面积较少,小麦收获后农民除少数种植白菜、蔓菁外,多数休闲。有的麦收后未及时翻耕,致使杂草丛生,既消耗地力,也浪费光热资源。麦后复种饲草大麦,既能解决小麦种植效益低的问题,又能解决养殖饲草问题。

参考文献:

[ 1 ] 徐广祥,史有国,陈宇,等.内蒙古河套地区中轻度盐碱地麦后复种饲草大麦的应用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6):59-61.

[ 2 ] 陈晓东,赵斌,王瑞,等.不同刈割茬次与刈割时期对大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12):36-39.

[ 3 ] 张云影,何中国,梅冬林,等.麦茬复种饲料作物若干问题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4,24(5):80-82.

[ 4 ] 张云影,赵岭乐,刘晨,等.麦茬地复种大麦不同播种量对其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07,27(4):64-65.

[ 5 ] 徐广祥,刘琳,史有国,等.内蒙古河套灌区春闲田种植饲草大麦应用研究[J].中国奶牛,2019(10):55-58.

[ 6 ] 俞天胜,胡锐,李培玲.大麦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J].大麦科学,2004(3):32-33.

[ 7 ] 党爱华,许文芝,崔永龙,等.不同播种时期对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6(3):19-22.

[ 8 ] 沈会权,陈和,茆训余,等.施氮量、密度和播种期对苏啤4号经济性状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1):33-36.

[ 9 ] 高俊,刘红涛,谭丽萍,等.赤峰地区麦茬复种饲草作物的几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5.

[ 10 ] 王贤智,张京,葛双桃,等.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鄂大麦507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9(12):2959-2961.

[ 11 ] 邹超煜,白岗栓,任志宏,等.河套灌区春小麦后茬复种发展方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6):53-56,60.

基金项目:2020年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河套灌区复种制度推广的气候可行性研究”(CCSF202026)。

作者简介:孔德胤(1963—),男,汉族,山东汶上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气象。

通信作者:杨   松(1964—),男,汉族,四川青神人,硕士,正研级高工,研究方向为农业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