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摘 要: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得到空前发展,为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牧草作为发展草食家畜的基础,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粗纤维,不仅可以满足家畜基本的营养需求,而且还能给家畜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保障。因此,牧草的种植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当前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牧草的种植技术多样,只有加强对种植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才能提升牧草种植水平。针对优质牧草的种植技术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优质牧草;种植技术;分析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0-003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4 文献标志码:B
牧草是家畜、植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贵州省地处高原地带,气候条件特殊,牧草生产不均衡,加上地区生态环境较脆弱,导致牧草的生长可能会处于停滞状态,一旦遇到恶劣天气,牧草的种植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给牧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加强对新型优质牧草种植技术的研究,确保种植技术的应用能够更适合贵州省的生态环境,提升牧草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有效提高贵州省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1 优质牧草种植存在的问题
1.1 种植户观念落后
贵州省属于我国边远地区,受农耕文明的影响较深,种植户认为土地主要用来种粮食,对优质牧草种植认知不足,从而影响畜牧业的整体发展。我国规模化畜牧养殖业起步较晚,对优质种植技术的应用也较少,以此降低了优质牧草的种植水平。
1.2 缺乏种植技术及专业人才
由于大多数种植户缺乏对种植优质牧草的正确认知,也没有投入相应的精力学习新型种植技术,对牧草的种植大多都是依据以往经验,导致牧草产量不高且营养价值不够丰富。有些农户对牧草的播种时间和土壤要求把握不准,影响了牧草的出苗率和品质。
1.3 优质适应性牧草较少
贵州省隶属山区,气候严寒,给牧草的高质量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虽然近些年我国在逐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了对贵州省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但是自然环境仍然比较恶劣,牧草的种植产量较低,且适应贵州省种植的优势高产和适应性强的牧草品种也十分稀缺,影响了贵州省的整体经济收益。
2 优质牧草种植技术
2.1 合理选择土地
土地是牧草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结构直接影响牧草的种植质量。合理选择土地,做好地面的优质处理,对提升农户种植优质牧草的水平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的地形条件,牧草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当土壤的含水量达到70%时,无论是耕地、山坡地还是堤坝都适宜牧草生长。
贵州省土壤条件特殊,在选择土地时必须考虑土壤结构的含水量,选择更优质的土地。当选择好种植区域后,应及时清除种植区域内的碎石和杂草等,并完成土地的翻耕,确保翻耕深度在20 cm以上。为了保证土壤具备较多营养物质,合理给土地施肥,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作为底肥,应用耕作器械将翻耕后的土块碾碎,保证地面的平整[1]。
2.2 品种选择
在选择牧草品种时,一定要根据土壤性质、地下水深度、年降水量、光照条件及海拔进行选择。贵州省常年种植苜蓿种子,苜蓿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受到了牧民的广泛欢迎。该种子不仅具备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收割后的牧草既可以供家禽食用,又可以作为一些鱼类的饲料,帮助鱼类及时补充蛋白质,并且其还具备许多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必备的微量元素。
苜蓿叶子较大,具备较强抗寒能力,能够适应贵州省的严寒气候。此外,苜蓿种子在生长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且根系较发达,能吸收土壤中的大量水分,保证自身生长所需的水分条件,使其具备较强的再生能力。但是想要苜蓿种子的种植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还需要做好苜蓿种子种植的高效化管理。牧草较其他类型品种不同的是,其能够播种的时间较多,可以选择春季、秋季或晚秋,并且播种方式可选择点播或者条播方式。但是,对于苜蓿种子而言,最适宜的播放方式为条播。在种植过程中,为了保证较高的出苗率,种植种子的距离可在30 cm左右,深度2 cm左右。在完成种子播种后要合理追肥并灌水,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牧草出苗率,苜蓿的产量也能得到明显提升[2]。
2.3 适当追肥
追肥一般以速效化肥为主,并且对种子的追肥要注重时机,否则会影响追肥的效果。其中,在牧草拨节期、现蕾期进行追肥能获得较强的效果。而对于不同种类的牧草种子,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追肥时,应根据杂草的品种选择肥料的类型。比如苜蓿豆科类牧草,对磷、钾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在追肥時应以磷钾肥为主。
此外,在追肥时还应合理控制肥料用量,一般尿素控制在6.6~13.2 kg/667 m2,过磷酸钙控制在30~40 kg/667 m2。贵州省对杂草施肥类型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山肥和农家肥。在追肥时,常用到的撒施方式为人工将肥料均匀地撒到地表后灌溉,或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完成雨前撒施工作,保证肥料效果[3]。
2.4 灌溉和排水
牧草对水分比较敏感,水量过多可能会导致杂草的根系出现腐烂情况,数量过少牧草可能会生长不足,面临减产。牧草的灌溉量应根据种类和土壤的含水量决定,比如禾本科牧草的土壤持水量一般需要保持在75%左右,而豆科牧草一般需要保持在50%~60%。
贵州省对于牧草的灌溉,一般使用卡鲁雄曲河、卡洞甲曲河等河流资源进行灌溉。并在播种前灌水1次,青苗过冬前灌水1次,返青时灌水1次,以此补充牧草生长时所需的水分[4]。
2.5 除草
及时做好除草工作,不仅可以提升牧草的产量,而且还能避免有毒杂草,以此保证家畜食用安全。常见的除草方式有人工除草、机械除草和化学除草3种类型。
对于牧草生长的除草工作,一般选择在牧草苗出齐后或者每次刈割后进行,通过及时翻地、疏松土壤等操作来达到除草的目的。在翻地时要注意对幼苗应进行浅翻,已经生长成熟的幼苗可以深翻。
化学除草具备较强的除草效果,但是如果除草剂剂量使用不当,会对幼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学除草前,可先规划一片区域开展试验,选出最有效的除草剂组合,在天气晴朗的早晨或傍晚进行除草工作,达到良好的除草效果。此外,应合理控制除草剂的使用频率,两次之间的使用间隔不应太短,否则会对牧草幼苗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幼苗死亡。
2.6 病害防治
牧草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褐斑病、锈病、白粉病、冠锈病、赤霉病等。
当苜蓿幼苗出现褐斑病时,叶片会大片脱落,并且产量也会降低10%~30%。此时就可选用70%代森锰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锈病会影响苜蓿的叶片,导致叶片出现大量驼色并掉落,且产量也会大幅度下降。可采用代森锰锌10~15 g/667 m2或15%粉锈宁1 000倍液等喷雾进行防治。
白粉病会导致苜蓿幼苗生长不良,影响整体生长品质。可选用1.25 kg/667 m2的硫黄粉喷洒,达到高效防治白粉病的效果。
冠锈病会影响苜蓿的根系和分枝,倘若不及早发现并控制病虫害,可能会导致叶片大量死亡,严重影响牧草的质量、产量。采用三唑酮或三唑醇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用药间隔控制在14 d左右,避免影响牧草的正常生长[5]。
2.7 牧草收获
贵州省种植的牧草大多都是人工收割。对于牧草的收割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且时间为10月初至10月底。刚割下来的牧草含水量较多,应在晾晒过后再对其进行存放,散发掉多余的水分。在晾晒牧草时应不停翻动,确保牧草能够均匀地受到阳光照射。储藏杂草时应将其压紧,避免草垛内滋生微生物,导致草垛发生霉变[6]。
3 结语
不断研究与分析优质牧草的种植技术,对合理发挥出牧草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提升牧草的種植质量、满足家畜对牧草的食用需求、提升牧草的种植产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应认识与了解优质牧草种植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合理选择土地,做好地面优质处理、品种选择、追肥、灌溉和排水、除草、病害防治以及牧草收获等方面做好对优质牧草种植技术的分析,确保严格根据牧草类型选择相对应的种植方法,并且根据杂草种植状况,进行施肥、灌溉、病害防治等各项工作,以此有效提升牧草的种植质量,全面提升牧民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巴哈尔古丽·阿布达克木.牧草种植养畜生态经济意义及关键技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6):127-128.
[2]索朗曲吉,巴桑珠扎,旦增洛桑,等.西藏地区人工草地种植技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2):168-169.
[3]杨正欢.牧草种植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探讨[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2):69.
[4]付代红.牧草种植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9,36(10):77-78.
[5]孙境,任儒琼.优质牧草种植技术要点[J].畜禽业,2019,30(8):29.
[6]石晓芳.浅析牧草种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9(7):61-62.
(编辑:郭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