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主办了“低生育率背景下的生育和育儿问题研究”学术论坛,并公开了部分学者在该论坛上表达的观点。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妇女研究论丛》主编杜洁表示,“三孩政策”是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又一次调整,如何使政策落地并取得成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曾迪洋的《“996”会影响生娃吗?加班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影响》一文,在低生育率与加班文化盛行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了加班对个体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加班对生育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生育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相比自愿加班和有偿加班,非自愿加班与无偿加班对生育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研究认为,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是导致生育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未来需要在倡导实施“家庭友好政策”的基础上,推动实施“工作友好政策”,让人们从职场中释放,增进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平等,实现两性在家庭中的平等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生育难题。
南京大學社会学院副教授贺光烨指出,在探讨生育行为影响因素时,可以将生育意愿作为中介变量纳入考量。考虑到女性劳动者对于加班存在个体选择性,需要进一步“测量”加班所产生的影响。在探讨工作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影响时,可以引入单位属性与工作稳定性指标,更好地“测量”加班所产生的影响。
育儿分工的性别不平等是社会性别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研究这一问题,对评估一个社会的性别不平等程度,以及理解女性的劳动参与度和生育决策都有重要意义。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许琪的《女性教育和育儿分工的性别不平等——基于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研究了女性受教育情况对多维度家务分工和育儿分工的影响。
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消除家务分工的性别不平等,但是对育儿分工的性别不平等却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业辅导”这一维度上。区分城乡、子女数量和子女年龄的相关研究发现,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对家庭育儿分工的影响,在农村、多孩家庭和子女年龄增长后表现得更加突出。
在教育扩张的背景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因而未来必须加强对受过高等教育女性的育儿状况及其性别分工状况的研究。只有不断减轻高文化素质女性的育儿负担,生育政策的调整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许琪指出,低生育率问题是我国经济与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处于极低的人口生育率水平。提升人口生育率是系统性工程。以往人们对人口生育意愿与行为的认识存在误区。单纯对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已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拓展视野、充实内容、明确问题,期待更多关于生育和育儿问题的研究出现在论坛中。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