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志
【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 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是指从集体主义认知出发,具有基础性、广泛性、本质性特点,关于共同生产、成果共享、团结友爱、和谐生活,以及包含公有、互助、合作、共富、普惠、包容、公平等主张的社会主义价值选择。
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通常包括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追求。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追求是指那些关于社会主义各种具体问题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这类价值追求特点是大量存在,关注点经常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能够规定自身内涵和外延、本质和特征,具有共识性的价值选择(如“禁欲”“平均”等只是个别社会主义者的主张,不是社会主义普遍的价值共识,所以不在基本价值追求范畴),体现着人类价值追求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是指在特定价值体系中代表人类文明共同追求的价值选择,体现人类价值追求的普遍性;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追求是指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和选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的一般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追求以及最高价值追求都是由基本价值追求决定和派生出来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能够规定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并体现价值追求的特殊性,如公有制、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等,是“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社会主义”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肇始于空想社会主义,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等一大批空想社会主义者,通过文学作品或者理论著作或者“思想实验”,以各种“理想设计”形式凝聚成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发现和系统阐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大厦奠定了两大基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价值开始深入人心,从此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整体状态和发展进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基础上,逐步出现社会主义系统性理论、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事业以及社会主义文明等。
从历史的视角看,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对人类文明发展和形态演进业已产生并继续产生着积极、重大、深远的影响。
人类文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最初是由18世纪法国思想家相对‘野蛮状态提出的”①。文明与不文明是价值判断上好与坏的一对范畴,关于文明的定义和阶段划分有多种观点。至于人类文明阶段如何划分,人们通常既有从生产方式性质划分的,包括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也有从社会关系种类划分的,包括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等。就一般意义而言,当代人类文明的共性体现为“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而当代人类文明的个性取决于“各国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有一种文明叫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等相统一的系统性结构和现实状态,社会主义文明横空出世根本在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具有极大的“历史进步性”。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作为决定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基础,其历史进步性非常明显:一方面,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坚决反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压迫、奴役、凌弱、排他等各种非人道的社会现象,主张人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应相互帮助和团结友爱、共同进行劳动并公平分享生产成果、人们的各项政治权利一律平等,这就使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站在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彰显了人类文明要求;另一方面,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所以从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这一点上看,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具有社会先进性,其文明程度必然超越以往各个阶段。在历史上,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最初是以批判资本主义各种不合理现象“起家”,批判本身意味着“除旧布新”,意味着用先进和文明代替落后和不文明。
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的现实存在闪耀着“人类文明之光”。虽然“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歷史局限性”。以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例,尽管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率先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使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但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资本自身的制约性和有限性也日益凸现出来,文明颓势越来越明显;再以法国为例,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开启这块欧洲大陆文明发展的新征程,但是法国在进入当代资本主义阶段后也呈现文明衰落态势。人类发展留给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言:“从文明衰落所造成的痛苦中学得的知识可能是进步的最有效的工具。”②今天,相对于资本主义而言,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已经愈加明显,由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所形成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不断闪耀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芒。
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丰富了姹紫嫣红的人类文明“百花园”。文明作为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社会长期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人类进步的状态和过程。首先,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直接隶属于一种精神文明或者文化,精神或文化是决定人类文明存在和变化的内在属性,推动人类文明向更新形态和更高阶段发展。恩格斯曾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③其次,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增加了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作为思想多样性的一种体现,丰富了姹紫嫣红的人类文明“百花园”。最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有利于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鉴,有利于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文明前行“春天的脚步”,更是人类进步事业“黎明的曙光”。
当然,至今仍有人不认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对人类文明有重大影响:有人把社会主义讽喻为“乌托邦”,即不切实际的主观幻想;也有人将社会主义道路视为历史发展的“死胡同”,是自掘坟墓的“奴役之路”;还有人认为由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演变而成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对自由、民主、人权的扼杀,在21世纪之前就必然会“历史终结”等。然而,所有这些观点,不管论证有多么严密、逻辑似乎多么合理、分析显得多么理性、依据看似多么充分,但是事实才是最权威最可靠最无情的“裁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仅没有证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阻碍和带偏人类文明发展,相反给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巨大影响。
中国有句老话叫“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以及由此形成的系统性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广泛性的社会主义实践,犹如照亮黑暗世界的一盏明灯,为人类文明指引了前行的正确道路。
高扬了集体主义的思想旗帜。如果追溯不同理论源头,我们可以找到个人主义(或者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两大源头。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及其理论,一般都奉行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的思想旗帜,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秉持着集体主义精神,将集体主义作为根本的思想基础。个人主义一般表现为个人自由、各自为战、个体奋斗、突出个性等“私我”和“自由”理念。而集体主义通常主张从大局出发,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自由从属集体自由。从个人主义盛行到集体主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不仅增加了文明的多样性,最根本的在于挑战了自资产阶级产生以来就沿袭的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探索了由“个体文明”向“集体文明”发展的新路径,从思想文化方面助推并加快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历史上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主义进行了两次较大的思想斗争:一次是始于14世纪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类理性、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神性、禁欲束缚、等级桎梏;另一次是17世纪-18世纪以自然法学说与社会契约论为思想基础的启蒙运动,使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博爱等思想逐步成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武器作用,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思想成果,同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的工具,也包含抽象人性论、价值绝对化和阶级欺骗性等特点。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概括,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概括出来,尽管在自由、民主、平等等方面用词与资本主义相同,但是概念内涵却差别极大,尤其在真实性、实践性、群众性等方面有天壤之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的明确,不仅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挥了引领作用,确保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方向,而且对于人类文明发展也起到了理解、认同、引导等作用,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助推并加快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
激发了人类自由的创造性思维。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形成以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竞争从未停止过。尽管如此,资本主义在同社会主义竞争中,也在不断地进行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使资本主义制度获得生命延续,由传统资本主义迈向现代资本主义,推动了其文明的进步。时至今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还在激烈进行,这种竞争将长期存在。而任何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与错、好与坏都有助于人们回顾与展望、总结与比较、批判与反思,具有激发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从思维方式方面助推并加快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在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理论上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科学地运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以中国的实践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依靠自身力量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30%左右,商品进出口贸易额在世界上排位一直靠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眾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中国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加大开放力度等,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并对世界生产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不可能离开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离开了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误入歧途。中国的社会治理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中国的社会治理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并且把发展、稳定、协调、可持续等作为重要治理目标;中国的社会治理还将现代化作为有效路径,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重要的治理任务,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方面进行探索,让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相继提出“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助推并加快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
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质上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创造性和进步性的表达。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不仅催生了社会主义文明,也发挥了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引领作用。
第一,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文明属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是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基础上形成的。进一步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确定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价值观。正是因为坚持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没有“变质”。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前提下,充分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一项崭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既丰富了人类对文明发展规律性的认识,也拓宽了人类文明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更为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方位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主要在以下方面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是人类文明的“道义制高点”。科学社会主义最初立足为“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绝大多数人”利益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这一理念引领下,将对象具体化和当代化为“民生”“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等新理念。但是无论概念如何变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追求始终没有变,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革命性没有变,关心人类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原则没有变。人类文明新形态,依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眼于物质、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主要方面,不断拓展“需要”的内容,提升“满足”的程度,增加人民“满意”的质量,努力实现富裕“平衡”的水平,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共同发展,它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服务于少数人利益的狭隘性,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价值关怀。“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铸就了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宏图伟业。
其次,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当代中国走向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证明,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不仅适合中國历史文化和发展实际,而且彻底改变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面貌,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走这条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交上了一份令世界瞩目、人民满意的答卷。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回顾历史我们感慨颇深,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要求苏共自行解散。同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失败?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重要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从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两方面的分析看,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至关重要。与制度巩固和发展具有同样意义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和共同实践的结晶,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个重要体现,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全新选择。
最后,坚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观出发。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引领下,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等方面,都是立足于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类情怀。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的聪明才智和可供选择的中国方案,它重新塑造了人类合作文明的崭新范式、重新定义了人类交往的思维存在、重新寻求了世界文明赓续的正确路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评价说:“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④。
第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性超越。“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和实践中从来都沿着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指引的道路前行,同时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对传统文明观的超越,以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理念为例:其一,超越了“文明冲突”的价值取向,摒弃了落后和错误的“普世价值论”,确立“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秉持文明交流、文明互鉴等新理念,为人类文明共识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其二,超越了“中心依附论”和“霸权稳定论”的价值取向,摒弃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等落后理念,确立了多极化和多边主义的共商共建共享等新治理观,为人类文明发展创造了思想条件;其三,超越了“资本逻辑”的价值取向,摒弃落后的零和博弈、强者为王、单打独斗等思维,确立开放包容、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等新的国家交往观,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其四,超越了“强权政治”逻辑的价值取向,摒弃了与时代进步相悖的“某国优先”“从实力地位出发”,以个别国家法替代国际法搞“长臂管辖”等错误观念和行为,深化了对“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认识,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正是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引领下产生的种种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文明才称其为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秀丽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研究”(项目编号:TJKS20-00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第19页。
②[美]莫蒂默·艾德勒、[美]查尔斯·范德伦编:《西方思想宝库》,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6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3-154页。
④何毅亭:《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学习时报》,2020年11月25日。
责编/谢帅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