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彦婕
【学生佳作】
故乡的雨,总是变幻无常,像老友般轻轻叩响我的心灵。索性就坐在窗沿,和檐下的雨,来场恍若隔世般的相望。
初时若有若无,只有一丝青草夹着稻田的香,在雨水的混合下萦系鼻间,让人感到雨呼吸时的气息。远处的青山,被雨线模糊了轮廓,和近处檐上滴落的雨遥相应和,仿佛泼墨山水。云雾从山间涌现,向周围弥漫,直至天光云上,又被雨丝穿过。雨落在檐头,舞在芭蕉叶上,作粉沫般散去,留下被穿了细孔的云衣,和一片“哗哗”的乐章。伸出手,去揽一线雨,白茫茫的一片,微微激出一阵痒,湿了掌心,柔和又不乏力量。
不知不觉间,雨声大了些许,没有了先前羞涩的错落有致,滴答成一片“哗哗”声。稻田也许渴极了,为了感激天地馈赠,谦恭地低下了缀着稻米的头;小溪的水丰满了,没过了沿岸的碎石,舔舐陆地的腰。小山城内一片宁静,“声声”不息的雨,自由地飞扬,它们是王母的白玉钏,也是天地的小精灵,在这里玩耍,在那里驻足,滴滴点点,跌进人间,干脆利落,四处都映着它们的影子。
忽地一阵风掠过,交响曲的终章,点燃了青瓦白墙,若帘,若弦,若纱帐,一切都沉溺于这最后的激昂,噼啪有声里,似乎有一点按捺不住的興奋。老屋旁的树叶本已摇摇欲坠,被雨一击,投入了大地的怀中。水洼聚起来了,密密麻麻的,涟漪一个接一个,来不及反应。雷轰然一炸,炸响了最后的尾声,疾风骤雨宣泻着、荡涤着,不见柔软,不见灵快,充斥着刚强。
最后一个音符落定,云散天开,雨又回归了最初平静的淅淅沥沥。我托着腮,缓缓回过神来——就要回长沙上学了。
这时,门开了一条缝,奶奶探进头来:“孙女,吃饭吧!”“好!”我一边说,一边嗅着门缝里飘来的饭菜香,合上了正在看的鲁迅先生的《故乡》,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仍滴着水的屋檐和檐下的那湾水洼,不禁心头一紧……
【评点】作者对雨的喜爱蕴藏在她的文字之中。雨中若有若无的稻香、雨丝落在手心的微痒、雨点落在水洼的涟漪、耳畔连成一片的滴答声,作者毫无保留地使用她的每一个感官,去感受雨,让读者也感受到了雨之美与她对雨的喜爱。而文章的最后,雨停了,奶奶走进房门,作者的感触便不仅仅停留在对雨的喜爱,而是延伸到了对亲人的不舍、对故乡的留恋。飘进来的饭香、手上的《故乡》、屋檐滴落的雨滴与屋檐下的水洼,作者虽未多说,我们却已感受到了她心中浓浓的不舍之情。
‖长沙市怡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