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范文引路】
每逢雨季,想起屋檐听雨,别有美感,虽不似小河漩涡的戏水、沙滩赶海的涉足、小城胡同的幽藏,但也有细雨浅唱低吟、中雨呼东道西、暴雨飞沙走石之快感。且不说,那涓涓细流给我的,雨的梳妆,雨的祥和;且不说,那滚滚荡荡给我的,雨的玩耍,雨的火暴,让我目不接暇,情感四溢。雨是我儿时的惊喜,雨是我儿时的欢乐,我就在这雨的天地,寻觅童趣的皈依,我就在这雨的视野,铭记龙江成长如许。
时间的味道弥漫我的家乡。时间剥蚀我的家乡。
好多年过去,我脑海中总存有上世纪中叶的一个画面:北国乌裕尔河畔矗立的北安小城,那连绵起伏的茅屋,那生满绿苔、竖着蒿草的屋檐下,一个小男孩,光着半截身子,穿着裤头赤着脚,怀揣想象,倚站门阑,听着苔藓底茅草尖儿淌下的雨滴,有时候像珠子成串,有时候像帘子摇摆,瞧那副神态,一半是观雨的美丽,演绎无穷的变幻,一半是等爸爸撑着的油纸伞,妈妈擎着的遮雨布,等那日子成为界碑留在雨中。这是一幅动人的“小城童子听雨图”。究其实,在那憧憬写满的幼年,幽幽的深巷,宛若悠长的隧道,连通我走向四面八方的梦,唯独这雨能守住我的心,让我古道热肠般地读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我背起行囊远离。家乡的雨,已然是浇在我生命的额头的印痕。
雨就像那潺潺的流水徜徉于我的记忆中。
还记得一连数日,听雨上瘾,老天爷仍是雨意不减,凉怨洒尽。那雨过了头,水漫过门槛,冲进屋里,没及腰时孤寂一人,想起岳飞与母逃逸洪水之事。没有大缸,在漂浮的洗衣盆上打转,两手似桨划向屋外,荡向街口,遇一个好心的叔叔救起,我仍在喊笑不止,并不觉怕。甚而还狂想,雨大城沟子可以摆船;我的木舰、纸船,都会摆满嬉戏。屋檐听雨,竟似童年的篝火,忽燎忽燎迷人。虽然雨大水大,淹牲畜、淹房屋、淹人总还有的,但我仍喜雨,那大大的雨滴,瓢泼如注,哗哗作响,“倒”得满街是“河”,随处可见。瞧,水面绽放朵朵翻卷的雨花,清一色的,亮丽可人,煞是好看,它们开开谢谢,明明滅灭,仿佛瞬间生瞬间死,生也壮烈死也壮烈,比那昙花更难捕捉,我满心去收藏,却数不清数儿。借着兴致,冲“河”伸出小手,采摘那雨花,可惜没了花身,易碎,不能将其装进花瓶。我捧起又放下,放下又捧起,雨花开开落落在我的掌里、我的脚底,无穷无尽,开得远远的,直到迷茫望断视野。这份透心的惬意,我不知一生能有几回!然而我终生没忘记,这雨的亲切含有浑浊贫瘠。
我听到时间,在我身边刷刷地流过去。
客居他乡,我没了这样的雨。也许是遇到了,我却断了孩提时的梦。
我有了大厦听雨的经历,所在环境不同,感受也就不一。蛰居在钢筋水泥框架丛中,混浊的空气里听雨,无非是喧嚣的压力寻求释放,繁杂事物的一刻超脱,然闹市的雨总不那么清新。那年,我到西双版纳旅游,伫立三星级宾馆的门檐,倾听热带的雨林,感到雨是热的,雨是绵的,雨是甜的,来得快、走得急。那洋洋洒洒的雨丝,挑战了蒙蒙亮的梦,纱罩雾笼了南国的热带植物,四周蓬蓬团团,冠层叠迭,更显神秘。远方,三五株两人高的棕榈挺拔威严,傲雨斗风;近处,七八棵椰树点缀绿毯,相拥成伞。满眼的披翠挂绿,诗情画意,吟唱了欲说还羞的美,观雨胜过观景的爽,我在洗浴,大自然在洗浴。这云南的雨,像一首早已谱好的曲,哼得我记忆犹存。国外听雨也长眼力,我到了新加坡,那家酒店静仪高雅,印刷狮子城的标记。我以一老外身份,在它豪华玻璃门窗内站立。这雨如城市一般干净,没有一丝纤尘。雨下多久,我站多久。眼前的异国风情,着意藏躲雨中,任我猜、任我想。新加坡是高度文明之国,地上没有痰渍,没有烟头,空气有股绿茶般的清新。这雨也就格外引我注意。我知道,穿几天的白衬衫领口、袖头,仍不见尘痕,那雨经过云的升腾飘逸,在天空摸爬滚打几个回合,几声闷雷掉下来,会不会有染变脏?可是,我潜心发现,大雨淌下的积水,仍是清亮如许。
我想,我家乡的雨,何时能净化到这样程度?
家乡屋檐听雨,也罢。国外酒店听雨,也罢。走过的路,总有人记得。在不断听雨之中,时光那条大河,已经波澜壮阔,从我眼前流过,青春转瞬间就远在彼岸。我想到“逝者如斯夫”,我心在战栗,含泪聆听,聆听我生命深处,始终不曾变易的,对爱和美的等待和追求。
【方法点拨一】
多样修辞摹雨滴
多样修辞摹雨滴,主要是通过修辞来让读者贴切地体会雨滴特征的写作方法。多样修辞一般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雨滴的某个方面。如《屋檐听雨》中将雨滴比作昙花,抓住的便是雨落这一瞬的时间短暂和昙花开放的短暂的相似,以及昙花与水花均美的共同点,细腻地描摹了雨滴打落在地这一短暂时间内水花飞溅的场面。
就在这些多种多样的修辞当中,作者的文字带上了对雨的喜爱之情,形象又生动地为我们呈现了不同雨的不同美,仿佛一场视觉盛宴,令人情不自禁地被雨所吸引,被作者发自肺腑的喜爱所感染,起到抒发作者情感、传递给读者情感的作用。
【小试牛刀一】
雨,越来越大,自屋檐而泻,又在半空中分裂成了小水珠洒落,落在小水洼里,炸开圈圈涟漪,声音仿佛是在漫天繁星下享受微风的洗礼,乍一听似黄莺出谷,鸢啼凤鸣,清脆嘹亮,细细再听只觉天地广阔,似有无数花瓣飘飘荡荡地凌空而下,飘摇曳曳,一瓣瓣,牵着一缕缕的沉香。
——彭琼逸《雨中也有诗》片段
【方法点拨二】
五觉联动绘雨景
五觉联动,主要是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这五种感觉有机结合,把信息多元化地展现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感受更具体,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屋檐听雨》中,作者通过视觉让读者看到雨的不同形态美,通过倾听雨从茅草尖滴落的声音、瓢泼大雨的“哗哗”声等,让读者感受到雨声之美。同时文中还有摘雨花的触觉、绿茶味雨香的嗅觉等,让读者多感官体验雨,感受雨之美。
五觉联动绘雨景,应当注意合理处理详略关系、描写次序,避免让文章变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
【小试牛刀二】
我的家在株洲北端一座工业化的小城区,处处楼房林立,没有什么山水风光,雨景也没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腻婉约,没有“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迅猛洒脱,然而若论那淅淅沥沥、清爽纯净而略带凄婉的秋雨,我想是不会输给任何一个地方的。
秋雨脚步轻盈,不留下一点痕迹,使待在屋里的人们常常注意不到它的来访,直到听见滴滴雨珠不紧不慢轻叩瓦棱的声音,似轻拨筝弦,或叮叮咚咚,或滴滴答答,含蓄清丽得惹人心疼。若是夜晚降临,则在不经意的喃喃细语间,于玻璃窗上氤氲成一片,把外界的一切都化成一种神秘、高雅、朦胧的纯黑,再让那墨汁般的黑雨漫流而下,最后便仅存几丝若有若无的水汽。然明晨于窗沿远眺,雨已姗姗而去,但被它恩惠过的世间万物都仿若成为它的化身,即便是秋日的满目苍黄,也使人不禁联想到春日的一碧如洗。也许正是因为经过了春的酝酿和夏的煎熬,秋雨才会这样迷人吧?
——李沐子《相逢秋雨》片段
推开窗,任凭雨的摸索、风的笙歌将我包围,随手抓一把茶叶,扬扬洒洒一抛——墨绿的茶叶款款入壶,茶香氤氲,独属于乌龙茶的清甜萦绕于鼻息之间,洗净心中的所有污垢,只留一泓秋泉。望着窗外雨景,荷花绽开,含着晶莹的雨珠,白中透红,清新淡雅,我似置身于荷塘中,小心穿过,生怕惊醒了荷花。它的粉与石头的墨绿映到塘中,不一會儿搅了一塘的诗,这荷花矗立于诗上,正如周敦颐所言那般清秀雅致,不张扬却大方,不正如君子吗?夏日游,荷花浮陂塘。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我的眼中漾开洁白的荷花,一切皆是不可多得的夏日清凉。
——彭琼逸《雨中也有诗》片段
【方法点拨三】
笔下入情抒雨思
笔下入情抒雨思,是将情感与思考融入雨景之中,它使得文章不仅有美妙的景色,还有动人的情感,更是蕴含着作者宝贵的思想。这让文章读起来更有层次感,也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延伸思考。如《屋檐听雨》中,作者描摹各种美妙的雨景,写家乡的雨,也写异乡的雨;写狂风暴雨,也写温柔细雨。作者也写雨美,写自己就算被洪水冲走过,仍爱用手接雨玩等等事例,反复表达了自己对雨的喜爱。最后由这多种多样的雨深入思考到的,便是自己人生对于爱与美的无限追求,实现了思想的升华。
【小试牛刀三】
雨过天晴,天空经历了雨水的冲洗,清澈而又蔚蓝,太阳感受到了雨水的悲伤,带着这份悲伤让人间充满了温暖。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你在经历悲伤的时候,可以勇敢地哭出来,让泪水模糊自己的眼眶,消失在漫漫的黑夜之中,但当它过去时,又为何不如同太阳一样继续让自己发光发热呢?我们感谢黑暗,它让我们更珍惜光亮;我们感谢孤独,它让我们更珍惜陪伴。
——杨睿《星城的雨》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