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制度视角下“两个维护”的逻辑机理

2021-12-23 23:49陆卫明
宁夏党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两个维护

李 娟 陆卫明

摘要:从文化逻辑的层面观之,“两个维护”所建构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权威文化既创造性地遵循了“大一统”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政治文化规律,又创新性地展现了“集中统一”无产阶级政党权威理念。从制度逻辑的层面观之,“两个维护”所建构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特征的根本遵循,也是对“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更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路径的内在逻辑遵循。从文化和制度相结合的逻辑层面观之,“两个维护”是“党中央权威文化”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关键词:“两个维护”;文化逻辑;制度逻辑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1)06-055-010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仅是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行动指南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新时代增强党的向心力量、强化党的权威效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极端重要的战略部署。文化逻辑反映的是思想观念在支配和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内在规律性。制度逻辑反映的是制度系统在建构和指导人们行为方式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内在规律性。文化逻辑与制度逻辑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共同形塑和规定着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发展模式。深刻阐释“两个维护”的文化逻辑和制度逻辑,解析“两个维护”所折射出来的中国特色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所展现出来的中国特色制度的运作规律,对于深层次的解构和认知新时代“两个维护”的文化意蕴、制度意蕴以及文化和制度相结合的实践机理,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两个维护”的文化逻辑:对传统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大一统”政治文化和无产阶级政党“集中统一”权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文化是形塑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系列思想观念价值的集合体。文化逻辑反映的是具有创造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思想观念在支配和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内在规律性。从文化逻辑的层面观之,“两个维护”反映的是传统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大一统”政治文化和无产阶级政党“集中统一”权威文化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权威文化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两个维护”所建构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权威文化既创造性地遵循了“大一统”这一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政治文化规律,又创新性地展现了“集中统一”这一无产阶级政党权威理念。“大一统”的传统中国政治文化和“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权威文化是我们解析“两个维护”文化逻辑的文化依据。

(一)“两个维护”是对“大一统”传统中国政治治理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实践

1.大一统文化是内生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核心价值模式。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释”[1](P139-140)。“大一统”萌芽于西周、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是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存在状态,规定着传统中国政治制度设计和运行的基本方向,形塑着“整齐划一”和“集中统一”式的传统中国政治统治模式和社会管理模式。然而,基于唯物史观,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1](P162)。因此,“大一统”不仅只是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存在状态,更是儒家思想这一传统中国国家治理正统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并在“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大一统”制度设计与运行过程中日渐演化为能够相对独立且实现自我延续和发展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核心价值模式。作为一种颇具生命力、持久力和权威力的政治文化价值模式,“大一统”在前现代社会条件下发展出了诸如国家权威、统一政府、思想包容、以民为本等现代制度的理性化元素[2]。“大一统”政治文化价值模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它以权威人物和中央权威为一体化向心力量核心要素,一体化向心力量是中国大一统社会享有最高权力和最高权威的主体性力量、符号化象征以及政治性要素,也是维持和巩固“大一统”政治经济存在状态和文化价值模式的决定性政治力量。第二,它以权威人物和中央权威构成的由内而外扩散的“同心圆”权威架构为合法性权威谱系,进而为建构一个能够满足超大规模国家治理需要,且最大限度地确保政治经济思想统一的政治权力架构提供了理性化的权威支撑。第三,它以“民惟邦本”和“求同存异”为建构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的行为法则和目标法则,以理性化的制度设计夯实了“大一统”政治文化价值的文明吸引力、向心力和依赖力。“大一统”政治文化是支配和影响传统中国政治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3]。“大一统”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应当继承和发展的精神命脈,必然会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产生内在的文化规定性。

2.“两个维护”是对“大一统”政治文化规律的创造性继承与实践。第一,“两个维护”创造性地继承了“大一统”政治文化中的“一体化向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成为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体化向心力量,源自于历史选择和人民认同。“两个维护”明确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这一最高政治力量和最高政治权威的颇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制度设计。第二,“两个维护”创造性地继承了以权威人物和中央权威构成的由内而外扩散的“同心圆”式的“大一统”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建构文化。它建构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权威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分工与协作的政治权力关系模式。在这一政治权力关系模式下,中国的政治权力既实现了以领袖人物和党中央为核心向党内—党外—社会的有序而规范的扩散,又完成了分散而孤立的社会(党外)力量向党内—党中央核心组织的自觉而主动的聚合,最终成为保证社会主义中国一切政治权力能够成为服务于党的利益、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最根本、最有效、最实用的政治权力模式和政治权威力量。第三,“两个维护”创造性地继承了“民为邦本”和“以和为贵”的“大一统”政治经济关系交往理念。它所明确的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以及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及所塑造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是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民主集中制的党性原则基础之上的,这就是对“大一统”政治格局下的“民为邦本”和“求同存异”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交往法则的创造性继承和转化。“两个维护”是对“大一统”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历史规律的基本遵循和实践创新,鲜明地展现出了“大一统”传统中国政治治理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逻辑。

(二)“两个维护”是对无产阶级政党“集中统一”政党权威文化的中国化轉化与创新

1.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中央权威是无产阶级政党权威文化的特色话语表达与本质内涵表现。与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所鼓吹的“自由主义”“权力分立”“反对权威”“个人自治”等一系列反映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意志的无政府主义或者自由主义政党文化不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和实践家们坚持不懈追求、探索和实践的政党文化和政党制度。恩格斯在他的经典著作《论权威》一文中,不仅驳斥了无政府主义代表者巴枯宁所宣称的“一切权威都是虚假的、专横的和极其有害的”[4]和“权威=国家=绝对坏的东西”[5](P378)的反对权威和污蔑权威的错误言论,而且从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树立权威、打造权威、巩固权威的必要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首先,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权威不是专制和霸权,它在客观层面“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但是在主观层面,它却是“以意志服从为前提的”[6](P335)。其次,党中央权威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文化优势和制度优势。恩格斯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5](P375)。马克思也强调:“革命活动只有在集中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全部力量”,“实行最严格的集中制是真正革命党的任务”[1](P373)。最后,创造权威和服从是社会化大生产趋势下实现社会管理和政治良好运行的核心要求,恩格斯在驳斥自由主义的反权威言论时强烈发问:“联合活动就似乎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6](P335)“假如铁路员工对乘客先生们的权威被取消了,那么,随后开出的列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6](P337)他认为,要想实现经济—社会—政治的良好秩序和稳定运作,“不论在哪一种场合,都要碰到一个显而易见的权威”[6](P337)。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列宁将“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视为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必然条件。“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7],因而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俄国社会民主党必然是“统一的因而也是集中制的党”[8]。

2.“两个维护”深化了无产阶级政党“集中统一”政党权威文化本质内涵和实现方式。第一,“两个维护”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内涵和本质。无论是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还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威领导都是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之上的,它把是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否实现党内外民主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辩证统一、是否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评价权威有效性的根本标准。所以,“两个维护”构建起来的权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权威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相结合的产物,它展现出的是党的意志、人民意志与国家意志高度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权威文化品格。第二,“两个维护”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实现方式。既然维护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文化和政党制度的核心理念,那么,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将这一核心理念可操作和可视化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自我革命和自我管理之中,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两个维护”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实现方式,它从根本上理清了党中央的权威与党的领袖人物的权威间的辩证关系和层递关系。党中央的权威与党的领袖人物的权威辩证关系表现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要协同推进和建构党中央的权威与党的领袖人物的权威,两种权威不可或缺、齐头并进,且两手都要抓、都要硬。层递关系表现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必须要维护领袖人物的核心权威,维护领袖人物的核心权威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与基础,两者共同构成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富有决定性政治意蕴的权威力量。“两个维护”以合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权威品格和权威力量,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集中统一”权威文化逻辑和本质要求。

二、“两个维护”的制度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制度优势以及制度实现路径的逻辑遵循

制度是规范和约束不同组织内部成员集体化行动和一致性观念的一系列机制的总称。制度逻辑反映的是制度系统在建构和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内在规律性,“某一领域中稳定存在的制度安排和相应的行动机制诱发和塑造了这一领域中相应的行为方式”[9]。从制度主义的视角看,“两个维护”建构了“领袖人物权威和党中央权威协同并进”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建设制度。从制度逻辑的层面观之,“两个维护”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制度本质、制度优势以及制度实现路径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一)“两个维护”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特征的规律遵循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美国政治学家奥斯汀·兰尼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将现代政党划分为使命型政党和经济型政党。他认为,使命型政党以建构合乎自身党性原则和绝大多数人利益需求的理想价值体系为赢得人心和治国理政的方法手段,而经济型政党则主要以选票数量和竞技法则来赢得公共职位[10]。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就是“使命型政党”的典型代表[11]。作为使命型政党,“有意愿、有能力实现自赋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且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和有效践履政治承诺”[12]是中国共产党展现自我正当性和合法性的根本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建构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我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所以,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自发性生成逻辑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全是在中国共产党“使命型”领导下被建构起来的,确切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出场、现实运作以及未来创新都与中国共产党这一“使命型政党”的核心领导有着决定性关联。分别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都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融入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各个方面,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根本经济制度、各项基本制度都展现出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特征,这些都是对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党性和为人民服务本色的切实写照。所以,党的领导不仅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

2.“两个维护”是对“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特征的丰富与完善。“两个维护”既强化了习近平总书记领袖人物在全党和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又强化了党中央在全党和全国的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地位,这实质上就是对“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特征的丰富与完善。一方面,它是对“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规律的遵循和实践。“两个维护”推动着维护党的领袖人物的权威与维护党中央权威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和协同推进。一是以维护党的领袖人物权威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全党行动与思想的高度一致、纪律与组织的高度融合、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以此夯实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本色。二是以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来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实现党的意志、人民意志、国家意志的高度契合,党的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有效结合,以此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向心力、领导力和权威力。另一方面,它又在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规律的基础上发展了党的领导规律和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使命型政党的内涵定位和历史实践,使其必须要将党的治理、国家治理和服务人民统一起来,才能彰显以及巩固它的领导核心地位。而“两个维护”下协同推进党的领袖人物权威和党中央权威,便是开启治党、治国、服务人民三者互为表里以及加强党的领导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互为保障的根本前提。总之,“两个维护”实现了党的领导规律、党的執政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规律的有机统一。

(二)“两个维护”是对“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发展

1.国家制度优势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彰显国际竞争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支撑。“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展现。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将在与资本主义在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壮大[13],以及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持续推进和世界影响力的提高,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及参与全球治理所做出的贡献“极有可能促使大变局朝着世界人民所希望的方向演进”[14]。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历史潮流中,国家制度优势将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孰能更符合世界人民和平意愿、孰能更好化解公共危机和国际变局、孰能更加彰显国际竞争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生成和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而且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在这一系列的制度优势谱系中,“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展现。“集中”主要指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领导保证;“力量”主要包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海外同胞的集体力量,这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能量保证;“办大事”主要是办好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符合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事情和好事情,这是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目标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15]。

2.“两个维护”从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两个层面创新和发展了“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在制度设计层面,“两个维护”通过确立党的领袖人物权威与党中央权威协同推进的权威制度谱系,创新和发展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优势的制度内涵。只有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将中国十四多亿人口团结起来,凝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心、汇聚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人力,进而办好一系列既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又符合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大事情。在制度运行方面,“两个维护”通过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对标对表制度,巩固和深化了党的政治建设制度,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统一”的领导制度优势的实现方式。只有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确保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最高领袖看齐,“严守政治纪律,经常校正偏差,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16],才能将汇聚成的“力量”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才能体现“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两个维护”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路径的内在逻辑遵循与制度意蕴体现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的基本逻辑遵循。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系统阐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个制度优势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处于关键性和首要性的制度优势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明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内在逻辑与制度意蕴。三者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17]。三者的制度意蕴体现在,一方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根本路径依赖,它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产阶级政党本色、人民民主专政性质以及现代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的有效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又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制度实现路径,只有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力量、人民主人翁力量和法治重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才能够得到真正地、及时地、有效地贯彻落实和可持续发展。

2.“两个维护”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一制度实现路径的内在机理遵循和制度意蕴体现。“两个维护”创新和发展了党的权威谱系和集中统一领导制度,这就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一制度实现路径的内在机理遵循和制度意蕴体现。这是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是推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一制度实现路径的最高政治力量和有效政治力量。持续深入地推进党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革命,将会源源不断地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一制度实现路径提供长久的领导力和权威保证。“两个维护”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16]。这说明,“两个维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从严治党管党,它既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和统一领导制度的方法实现,也是党在新时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革命的制度建构。所以,“两个维护”根本上来说是提高党的领导力、权威力、战斗力、凝聚力和组织力的战略选择,夯实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路径的“党的领导”保证,遵循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路径依赖的内在机理。与此同时,“两个维护”并不仅仅是建构党的权威谱系,它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同步的,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两个维护”更是充分发挥党对党、政、军、民、学的全面领导力量、总揽全局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法治化的一种理性化的制度设计,它的本质目标是通过强化党的权威力和领导力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都能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上落地生根。这便深刻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路径的制度意蕴。

三、“两个维护”的文化和制度相互依存逻辑:以文化支撑制度,以制度形塑文化

文化和制度是整合社会秩序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在功能层面展现出来的是相互依存关系。文化代表的是完整性和整合性的价值观念,它在维护制度权威和塑造制度执行力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制度代表的是规范性和程序性的刚性机制,它在塑造和培育政治认同文化和社会核心价值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规范作用。文化和制度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它们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发挥着相互融合和支撑的功能。当制度以规范的形式发挥作用时,它必然会塑造一种合乎制度需要的文化观念;而当文化以规范的方式产生影响时,它也必然会以制度为载体来获得普遍认同。基于此,我们不仅要从文化逻辑和制度逻辑两个层面分别解析“两个维护”的文化意蕴与制度意蕴,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从文化和制度依存关系逻辑角度来深层次解析“两个维护”的内在机理。

1.“两个维护”既建构了中国共产党权威文化的话语体系,又完善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体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两个维护”是中国共产党权威文化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的统一体。我们可以分别从文化和制度两个层面解析“两个维护”的文化意蕴和制度意蕴,但是却不能将它仅仅视为一种文化,或者仅仅视为一种制度。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两个维护”是中国共产党权威文化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的统一体。原因在于“两个维护”具有很鲜明的问题导向,它既要解决新时代“维护领袖人物和党中央权威”的文化观念问题,又要解决新时代“如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建设问题。在文化观念层面,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国外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的中国威胁论论调和国内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为逻辑起点的西方宪政思潮的双重挑战。所以,从意识形态层面树立和巩固党中央权威文化,这是积极应对中国威胁论和西方宪政思潮的有效对策。只有不断强化党中央的权威地位和权威观念,才能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齐心协力破除国内外一切反党、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的思潮威胁。在制度建设层面,中国共产党还面临着国家治理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不足的实践问题。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制度优势不断展现,但是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所面临的最大现实挑战,因为它关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可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持久力。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必须要依赖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顶层设计。只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服从党中央的顶层设计,才能在破除体制障碍、冲破利益藩篱、缓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团结和领导社会各个阶层力量,全方位、强有力地确保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所以,既然“两个维护”兼具文化观念和制度建设两个层面的问题导向,那么,它从历史出场就承担着建构中国共产党权威文化的话语体系和完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体系的双重使命。而且,这两个使命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互相依存、互为表里。建构中国共产党权威文化的话语体系,必须要以完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为制度路径,完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又必须以建构中国共产党权威文化的话语体系为目标导向。

2.“两个维护”所表现出来的“党中央权威文化”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规律性联系。一方面,文化必须要以制度为刚性规范载体才能得到建构和巩固。党的领袖人物权威与党中央权威协同推进的权威文化的建构,也必须要以一整套巩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体系为规范依据和强制保障。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有效的行动制度不仅可以塑造文化、改变文化,而且还可以消除文化对进步的障碍[18]。弗朗西斯·福山更是明确地指出,国家、法治与问责制的机制是构成国家政治秩序的三种基本制度,而这三种制度是塑造人们普遍认同的社会核心价值文化的必需之物[19]。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本质上就是一整套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行动目标、以执行党中央决策为过程保障、以党的各项纪律为规范依据的行动方案,它不仅可以为建构党中央权威文化提供有效的规范性依据,而且还可以通过发挥它自身的强制性和刚性约束力来消除那些反对权威、反对党的领导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制度必须要合乎文化需要、顺应文化规律才能够得以有效执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的完善,也必须要遵循中国国家治理的“大一统”文化规律、体现党的“集中统一”执政文化特点以及符合人民认可、拥护党的领导的文化需求。弗朗西斯·福山把“文化”定义为不同于国家正式制度的一种“社会资本”,“就是一个群体共同遵守的、例示的一套非正式价值观和行为规范”[20](P150)。相比于国家正式制度,福山认为,作为社会资本的文化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更高程度的创新和群体适应”、“家庭和国家间的层层群体的联合”以及“培养一个健康的文明社会”[20](P152)。内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场域之中的以中国共产党为一体化向心力量的权威文化就是一种有效的社会资本,它就是一种指导人们自觉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文化力量和民族心理,不仅为完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提供了文化观念上的支撑,而且也会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在党、政、军、民、学各个层面的执行破除了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以及反权威主义等思想障碍。

3.“两个维护”的实践路径既要坚持思想治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又要坚持党的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辨证结合。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P138)。任何文化和制度都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实践感。而所谓的“实践感”就是要对人们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交往活动产生实质性的理念支配和行动影响。作为文化和制度统一体的“两个维护”更需要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和国家治理实践中彰显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制度价值。“两个维护”所彰显出来的文化意蕴和制度意蕴之间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规律性联系,也决定了它在具体落实方面应该遵循的两大实践路径。第一个实践路径就是,坚持思想治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政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讲人事,一是讲制度”[21]。制度偏于刚性约束,重在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人事偏于柔性约束,重在依靠教育和道德引导保证实施。新时代贯彻落实“两个维护”,要坚持思想治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政党权威理论来武装全党,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所创造的一切核心权威思想与实践来教育全党,彻底根除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一些小团体主义、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痼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夯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权威思想。另一方面要将“两个维护”制度化,融入到党的各项建设制度全过程。不仅要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而且还要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引领和带动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党的组织制度、党内法规制定。让“两个维护”可操作化和可实施化,切实使其能够对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实实在在的规范性影响。第二个实践路径就是,坚持党的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辨证结合。党的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三者有机统一,这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特点[2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场域中,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和自我管理,还是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立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一最高政治力量和权威力量的领导保障。而且,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组织、政治建设等各个方面的自我革命、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理念與行动都会对整个国家和社会产生连锁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23]所以,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两个维护”不应仅停留在党的治理层面,它只有贯穿党的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各个层面,才能得到完全贯彻落实。一方面,要把坚持和完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权威理念和制度方法内化于行政体制改革、立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执法体制改革、全民法治观念提高这一系列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之中。当然,这种内化并非简单的权威移植,而是要在职责权相统一的基础上,既要彰显党中央的权威领导,又要强化各级党委的责任,尤其要抓“关键少数”。比如,在立法方面,要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打造党委、人大、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协同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在司法方面,要强化各级党委在维护司法公正方面的政治责任;在守法方面,要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引导和示范全体人民共同学法与守法。另一方面,要充分展现和发挥党中央在建构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顶层设计与统一领导的功能作用。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委在建构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中的角色是“党委负责”。这里的“负责”包含着双重含义。一是要对党中央负责,把党中央制定的关于社会治理方面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否则就是“失责”,需要被“问责”;二是对社会各阶层广大劳动人民负责,充分发挥党委的协调、统筹作用,在汇聚民意、凝聚共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以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文化引导社会文化,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权威文化提升社会各阶层对党的向心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何君安,何梦圆.“大一统”国家形态与传统中国的治理智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2).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4] 巴枯宁.巴枯宁言论[M].北京:三联书店,1978:222.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

[8] 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67.

[9] 周雪光,艾 云.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10(04).

[10] Austin Ranney. 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Prentice-Hall, Inc., 1987:165-166.

[11] 郑永年.大趋势:中国下一步[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42.

[12] 唐皇凤.使命型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经验[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13] 张新宇.把握百年大变局中的“变”与“不变”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学术界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成果述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01).

[14] 刘建飞.领导干部如何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9).

[15]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31.

[16] 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21).

[1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面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6.

[18]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M]//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主编.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4.

[19] Francis Fukuyama,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Democracy,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2014.p.23.

[20] 〔美〕弗朗西斯·福山.社会资本[M]//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主编.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1] 钱 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

[22] 胡鞍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征与方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3).

[2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重要论述摘录[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7-2.

The 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Two Uphol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d System

Li Juan, Lv Weiming

(School of Maxism,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Shaanxi,710049)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ural logic, the authoritative cultu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constructed by the Two Upholds not only creatively follows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ules of the “Great Unity”traditional Chinese state governance, but also creatively displays the authoritative concept of the“centralized,unified leadership”of the proletarian Pa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ystem logic, the CPC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ystem developed by the “Two Upholds” is not only a fundamental adherence to the most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ut also a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est advantage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pooling resources to accomplish major tasks. It is also an internal logical adherence to the path of realizing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unity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he position of the people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rule of law. From the logical level of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e and system,the Two Upholds is the interdependent unity of “the authoritative cultur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and“the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 system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Keywords: The Two Upholds;Cultural logic;Institutional logic

責任编辑:春 柳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模式”(2018A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 娟(1984- ),女,山东聊城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教授,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与法治建设研究。

陆卫明(1964- ),男,浙江象山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研究。

猜你喜欢
两个维护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汇聚党建强大合力
试论“两个维护”的政治性
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评秦岭违建整治:将“两个维护”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带头做到 “两个维护” 加快建设“模范机关”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如何有力监督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首善标准建设模范机关
把“两个维护”放首位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把“两个维护”要求贯穿始终
抓住关键词巧记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