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军
摘要:消防体能课程作为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在校全体学员的必修课程,地位作用明显。在学院快速转型融入国民教育的大背景下,在面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中,消防体能教学应该怎样发挥好课程育人功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从培养“又红又专”一线消防救援指挥员的脉络出发,试图寻找到消防体能课程思政的融入设计思路以及实现方法与途径等。
关键词:消防体能;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实现路径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因此,高校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步调一致,形成协同效应。从这个角度出发审视我院现行的消防体能教学,其主要是由原来的军事院校教学转变而来,在学院快速转型融入国民教育大背景下,在面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中,学院消防体能教学到底应该发挥怎样的教育功能?已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消防体能》课程是全体学员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和技战术训练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全体学员能够达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完善人格、锤炼意志、服务岗位”的总目标,基于以上要求,《消防体能》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既要将消防体能知识学习和身体素质训练结合起来,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身体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学员的体能知识素养与思想政治素质和谐发展、同向同行的目的。
1 《消防体能》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通过总结分析《消防体能》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我们梳理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开展《消防体能》课程思政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最核心的内容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因此,《消防体能》课程要突出强调以“课程思政”为目标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力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能力体系教育完美融合、同向同行。
二是开展《消防体能》课程思政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我院开设的《消防体能》课程是全体在校学员必修课程,既要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目标,又要达到在各类抢险救援任务中所必备的体能素质。若没有强健的体魄做支撑,就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众所周知,消防员训练强度大、难度高,危险频发,因此,在组织教学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除必须具备较强的科学组训能力外,还必须要充分挖掘并发挥好强大的思政育人功效。将《消防体能》课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体育精神、消防情怀等潜移默化进教材、进头脑、进课堂,努力培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消防救援人才。
三是开展《消防体能》课程思政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按照“要成功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立德树人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实践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的根本要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消防体能具体教学实践中,立足学院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立体转变的大背景,进一步加大对消防体能课程的深度探索,要在体能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本课程育人元素紧密联系,持续顺利推进全体学员综合素质教育,努力创新学院消防体能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实践路径。
2 《消防体能》课程思政融入设计思路
一是融入典型事迹,突出价值导向,坚定职业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训词讲话中指出:“长期以来,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队伍,有警必出、闻警即动,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特别是在重大灾害事故面前,你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作出了突出贡献。”[3]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消防救援队伍的价值导向,所以从建队伊始,消防救援队伍就把竭诚为民作为立队之本。长期以来,不论是汶川地震、福建泥石流,还是武汉抗疫、江西抗洪,消防救援队伍始终冲锋在前,战斗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涌现出了以陈陆、九江支队等为代表的感人事迹,广大学员来自基层,身边有大量的鲜活典型。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抗震救灾、抗疫斗争、洪涝灾害、木里火灾等,鼓励学员宣讲身边的典型,把九江支队、女排精神、感动中国等先进典型植入课堂,让学员深刻理解到,我们作为为人民服务的队伍、老百姓信赖的队伍、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就要始终坚持为民情怀,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做到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这既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深刻诠释,也是职业荣誉和职业信仰之所在。从而使广大学员坚定职业信仰,勇担神圣使命。
二是融入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报效党和国家。利用课堂间隙,广泛传唱《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保卫黄河》等经典歌曲,歌颂革命前辈坚韧不拔、团结互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过程中,结合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适时将红色歌曲引入课堂,唱响《火焰蓝的忠诚》《对党忠诚》《人民需要我》等歌曲,进而在广大学员心中厚植爱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其忠于党和国家。
三是融入体育文化,拓宽育人视角,培养优秀人才。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旋律,舞蹈的魅力在于它的节奏,而體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健康和美丽。它将暴力与技巧、速度与优美、力量与精神演绎到了极限,赋予人类无限的启示与动力。譬如:由于消防救援面临的情况复杂多变,我们完成一项救援任务,不仅要求个人素质过硬,更多地依靠团队协作。而团队精神恰恰是体育精神的内核之一。作为消防救援领域的最高学府,消防体能教学要结合灭火救援任务实际,广泛融入体育精神和传统文化,将文化思政与体育元素相融合,运动技能与思想教育相衔接,以增强学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挑战自我、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从而真正做到“运用身体之活动,以教育我之人格”,达到提升素质、完善人格的育人目的,充分彰显体育文化的魅力。
四是融入哲学理念,尊重训练规律,科学安全组训。《消防体能》教学内容多、学员数量大、人员类别杂、恶劣天气频、风险系数高,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注重日积月累,讲清“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同时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训练中的安全工作,根据训练内容,开展风险评估,适时进行案例警示。要层层发动,上下联动,深入搞好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要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坚持制度落实,堵塞安全漏洞。
3 《消防体能》课程思政实现方法与途径
一是集中宣讲与价值导向交互。利用秋季新学员入学教育训练之机,集中开展《消防体能》宣讲活动,激趣明志,任课教员主要讲授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思路、课程主要内容和有趣的教学方法、各课目考核标准及相关要求等,并给大家播放历年精彩的课堂教学片断、校园群体活动集锦等,将消防体能课程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以此激发兴趣爱好,端正训练动机,树立正确的消防体能课程价值观,为新学员开好头、起好步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互动。为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环节要做到理论传授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体验互动相融合,让学员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进一步打牢理论根基,树立科学组训理念,切实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此进一步拉近与学员的距离,为他们今后的消防职业体能塑造夯实基础,指引方向。
三是教员主导与骨干助讲互补。在实践教学中,坚持“着眼打赢育人才,围绕实战搞教学”的理念,教员要突出实战化这个关键,注重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围绕组训方法这条主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充分发扬军事民主,引导班长骨干讲训练感受,谈心得体会,传训练技巧,发挥好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在此过程中,既融洽班长骨干与普通学员、队伍生学员与地方青年生学员之间的关系,又达到彼此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久而久之凝聚“刻苦、拼搏、努力、团结、奋斗”的体育精神。
四是操场训练与实战应用结合。应用体能实装训练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任务现场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严格着装要求,营造实战氛围,注重学员血性胆气和战斗精神的培养。利用调研实习、任职学习、毕业见习以及实战化训练等时机,进一步巩固深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实战本领,储备好第一任职岗位所需的体技能素质。
五是团队协作与战斗力提升契合。消防救援职业具有全时性、危险性、直接性的鲜明特点,要完成“全灾种、大应急”抢险救援任务,必须树立高度的团队协作意识。在操场训练中,教员要精心组织抗压耐挫、团队精神和心理调适训练,在近似实战环境中和艰苦、恶劣条件下摔打锤炼学员,增强学员救援现场适应能力、稳定能力和承受能力。在课下组织各类文体系列活动中,各级要着力培养学员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以上举措,切实提升职业本领,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不断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为毕业适应第一任职岗位需要打下坚实基础。
六是正课教学与自主训练相辅。除课堂教学之外,学员可充分利用每天下午的体能训练时间,根据自身素质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训练计划,巩固提升课堂训练效果,拓展延伸课堂教学相关内容。教員可采取APP打卡等方式,督促学员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这既符合体能训练“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也深化了“两严两准”的标准和要求。
七是榜样激励与使命担当共鸣。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抗震救灾、抗疫斗争、洪涝灾害、木里火灾等,鼓励学员宣讲身边的典型事迹,把九江支队、中国女排、感动中国等榜样引入课堂,逐步深化“体育思政的显性教育到隐形渗透”,潜移默化影响和感染学员,锤炼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真正在关键时刻做到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
八是第二课堂与体育文化联动。2017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4]因此,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就要做到“多元化全员性”,充分运用好第二课堂载体,覆盖全体学员,丰富体育文化活动模块,开展诸如校内外运动竞赛、群体性活动、消防体育文化节、体质健康监测、校园马拉松、环校园APP跑等活动内容,力争做到体育活动年年不间断,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挑战,天天有呐喊,人人都参与的良好局面,例如在环校园长跑中,结合学院人文景观、建筑群、功能区域等设置多个打卡点,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创新理论、消防文化等作为打卡点的标识,将体育元素与思政元素融合对接,着力打造“火焰蓝杯”马拉松长跑赛事品牌。
九是随堂考核与阶段测试衔接。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适时组织随堂考核,以检验学习训练效果,教员要及时对课程进行梳理总结,评估教学效果,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努力的方向,找准差距,拿出举措,并对课后训练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引导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巩固训练,保持体能训练“长流水、不断线”。每学期要对不同年级的学员按照不同的内容和标准进行阶段性测试,以确保学员时刻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战备状态,确保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能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
在“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作为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培养合格人才的最高学府,应跟上时代步伐,快速转型融入国民教育的大背景,从全方位、多角度出发,在课程设计、课程改革等方面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中共教育部黨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2017.
[3]应急管理部政治部编.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上的训词[A].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训词精神学习辅导读本[C].2018.
[4]张晓松,高鹏,张泽伟.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Z].2017.
[5]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人才培养方案[Z].2019.
[6]杨小明,顾晓英工作室.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育人使命——上海大学体育学院组织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Z].2020.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ll-hazard emergency"Exploring the path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itness course
Liu Jinjun
China Fire and Rescue Institute
Abstract:A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all cadets in China Fire and Rescue Institute, the status of the firefighting physical fitness course plays an obvious role.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llege into 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talents for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fire rescue team, how to play a good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firefighting physical fitness course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find out the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and ways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firefighting physical fitness curriculum into the politic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red and expert" first-line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commanders.
Keywords:firefighting physical fitne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design ideas; realization ro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