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论的课程地图的构建研究

2021-12-23 12:24梁鸿婷张强
微型电脑应用 2021年12期
关键词:理论课程学生

梁鸿婷, 张强

(东北石油大学 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0 引言

课程地图的概念最早由课程专家豪斯曼(Jerome J.Hausman)提出,认为课程是可以通过地图的方式来呈现。到80年代初,美国学者英格里斯(Fenwick W.English)同样提出这一概念并加以补充。直到美国在8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课程地图才真正产生。之后,美国学者雅各布斯(Heidi Hays Jacobs)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维度的课程地图及其基本格式。随着课程地图的应用与深入研究,教育学家黑尔(Janet A.Hale)、劳拉.Delgaty(Laura Delgaty)、罗纳德·哈登(Ronald Harden)等[1]也提出了新的观点对其进行不断补充。我国对课程地图的研究比之西方较晚,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对我国台湾高校构建课程地图的经验的借鉴,代表人物有柯晓玲[2]、巩建闽[3]、刘径言[4]、王静静[5]等的研究;另一方面是高校自己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的相结合,典型高校有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专业[6]、河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7]。

本文研究内容是构建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论的课程地图。OBE理论经历了“倡导-批评-复兴”3个阶段。早期的倡导者有沃森、巴甫洛夫、桑代克和斯金纳等[8],他们的研究集中在可观察的行为上。到70年代中期,斯腾豪斯(Stenhouse)对其进行了非常有影响力的批评。OBE理论的复兴开始于80年代,典型代表人物有斯派蒂、斯洛克、布兰迪等[9],并多次对OBE理论进行阐述和给出明确定义。Acharya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Harden和Mollie对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OBE理论的12条优势,之后Harden和Crosby提出了Dundee模型和Three-circle模型[10]。90年代以后,OBE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并能持续改进而设计的。

结合OBE理论的课程地图可以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以学生未来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以更加简洁、清晰的图表方式呈现在网页上,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进度。为学生学习提供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在能力,OBE理论认为学习是不间断的、时间是不固定的,而结合OBE理论的课程地图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学习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这是一个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学习上的成果,还会逐渐掌握为未来独立思考、自我不断学习能力的重要技能。

1 基于OBE理论的课程地图设计

课程地图的目的是辅助学生在无限的知识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内容,之后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而现阶段高校在课程地图的设计和开发方面经验匮乏。本文通过对李字大教授和李志伟教授所设计的课程地图的研究,发现当前的课程地图在理论基础和完整性等方面研究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将OBE理论与课程地图相结合,则更加强调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业规划、核心能力、毕业要求、职业方向等等。本文深入研究OBE理论与课程地图相结合之后,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基于OBE理论的课程地图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基于OBE理论的课程地图的流程图

1.1 课程地图的设计

围绕OBE理论与课程地图结合之后的特点,即所有设计和开发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过程由学习结果决定,强调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进度,有效自主学习。为了使两者更好的结合和完善其功能,基于OBE理论的课程地图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可视化。课程地图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概括和描述,是建立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上的一个可视化工具,通过这种形式将复杂且无限的知识以可视化的图表展示出来。课程地图不仅有效地辅助学生学习,同时也帮助大学新生了解所学专业以及进行学业规划。

(2)资源整合。大学四年中,课业繁重、有效知识与无效知识并存、不同专业知识交叉融合,而课程地图可以有效地整合高校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对高校资源的使用率,以此来为学生提高服务效率,逐渐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3)课程管理工具。高校教育的核心是对课程的管理,而高校教育的改革使得课程管理也日益丰富。课程地图如同黏着剂一样,将大学四年的全部课程连结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课程拼图,从而使其课程管理由繁入简,同时也为学生掌握高校课程体系提供一个重要抓手。

(4)动态性。课程地图需要实时更新课程之间的关联,因此课程地图的设计应该是灵活的,以反映课程关联的不断更新。协同过滤算法捕捉结构的变化,根据学生的行为数据,得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关联,并以此不断完善课程地图。

1.2 课程地图的绘制

在绘制课程地图时,要紧紧围绕OBE理论与课程地图的结合。该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学习结果决定。课程地图采用图表的方式展示专业信息和课程间的关系,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再是复杂且冗余的汉字。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这一核心。构建以OBE理论为基础的课程地图,首先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信息进行充分的研究,通常按照“归纳-整理-归纳”3个步骤来进行研究,然后遵循学生学习过程由学习结果决定并且可以持续改进,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地图。该地图由专业介绍、课程总图、课程时序图、课程介绍4个部分组成。其中专业介绍由培养目标、能力矩阵、毕业要求以及职业方向4部分组成,课程总图包含大学四年全部课程,课程时序图包含课程间的关联,课程介绍由课程的基本信息组成。

1.3 建立课程关联

在OBE理论与课程地图的有效结合下,并使用SVG矢量图进行呈现,可以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路径,如图2所示。把大学四年的全部课程和其相关信息纳入兼容性的课程地图中,然后,逐渐吸纳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相关信息和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路径,使基于OBE理论的课程地图逐渐趋于完善。课程地图的构建应该注重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全部课程的关联性和交互性。地图中的每一门课程都不是独立的存在,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相关的课程介绍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前后联系,形成本门课程独有的课程信息和学习路径。这种设计有利于把课程直观且深入地提供给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这是一个开放性与兼容性并存的课程地图,每一门课程的相关信息都能找到与之对应接口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的操作,已存在的课程信息和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前后联系也能及时得到更新和补充。

图2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时序图

1.4 实现的效果

如果课程地图是类似于培养方案一样用几张纸呈现的,相信很快就会被学生扔到没用的纸堆中,对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太大的意义。本文研究的基于OBE理论的课程地图是以网络化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查看并自主学习。该地图的开发采用Bootstrap框架,以实现页面的自适应;采用HTML5标准和Javascript脚本以及SVG矢量图形,以实现完全动态的学习路径(矢量图形)和交互;采用前台静态化网页和后台动态数据库相结合的形式,以实现持续跟踪与改进和具有一致的数据框架,方便后期扩展。课程地图首页的部分展示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地图首页展示图

2 课程地图的意义

课程地图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地图的本质是一种以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能真正拥有的能力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课程地图与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之处,在于其涵盖的信息更加广泛,包括大学四年的教学课程、教学活动以及清晰地阐述了培养目标、能力矩阵、毕业要求等基本要素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联。课程地图与教学大纲不同之处,在于课程地图强调的是课程之间的关联,而教学大纲是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注重的是课程简介、课程类别、课程进度、教学方法等内容。课程地图的应用与发展,为高校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1)为高校学生提供学业规划方向

课程地图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规划学业提供了方向和路径,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课程路径,减少学习的盲目性。课程地图作为一个可视化工具为学生学习过程提供一个课程框架,让学生了解每一门课程的作用与其知识的侧重点,辅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以达到减少学习过程中课程信息过于“碎片化”,尽可能达到学习成果与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者。

(2)为高校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方向

常有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找什么样的工作感到迷茫,以及大多数刚毕业的学生也会对自己找什么样的工作感到迷茫,直到工作几年后,才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工作。而课程地图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规划职业提供了方向,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毕业后,需要不断摸索才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工作。学生通过有效的规划,可以合理地安排大学四年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量,使学生更好地达到毕业生要求,从容不迫地面对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3)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

课程地图的开发与应用主要功能是整合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等方面,使之有效帮助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随着我国对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重视,课程地图在高校的应用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在其开发过程中融合了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市场变化、高校教育改革和国家科技进步,以及围绕毕业生能力、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大纲等。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将成为高校与社会沟通的重要窗口。

3 总结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为学生提供一种可靠、灵活、清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型框架,是高校应当思考的问题,课程地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这些需求。根据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色及发展,以OBE理论为基础,构建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地图,并将课程地图以网页化形式呈现出来,这将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了解专业信息、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因此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地图对现阶段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猜你喜欢
理论课程学生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赶不走的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