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芳,周自福,张 勋,马 勇,罗启云,虎海东
(1.解放军第九四二医院,银川 750004;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银川 750004)
近年来,由于烧伤后局部感染、渗出物对周围皮肤的刺激及治疗药物的多样化,临床上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1]。它是一种由于细菌感染及细菌内毒素代谢产物刺激所致的皮肤的变态反应,常在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上引发的。临床上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一方面使创面炎性反应逐渐加重并形成经久不愈的难愈性创面,严重影响烧伤创面的愈合,另一方面严重影响烧伤患者的创面恢复及生活质量[2-3]。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近5年烧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烧伤后继发传染性湿疹样皮炎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烧伤后继发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临床及创面细菌学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效率,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烧伤合并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住院患者共42例,临床资料完整。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均经高年资皮肤科医师会诊,临床和(或)组织病理确诊。
按研究计划对患者进行以下三方面资料的收集和调查:①基本信息及临床特点: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烧伤面积、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发生时间、皮疹表现、发病后治疗方法及效果;②局部创面细菌培养结果;③具体治疗方案及效果。
本组患者共42例,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28.5±11.6)岁。发生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部位以胫前、足背、手指居多,其中胫前19例,足背10例,手指6例,其他部位7例。发生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时间为烧伤后11~45 d,平均时间(21.5±11.2)d。皮疹最初出现在创面边缘,表现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红色丘疹、丘疱疹,局部红肿、糜烂、渗液、结痂,后很快融合成片,并迅速向周围皮肤扩散,患者自觉瘙痒,搔抓后皮损沿抓痕方向呈线状分布,典型表现见图1。
烧伤合并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患者局部创面细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居多,分别占47.61%(20株)、30.95%(13株)和7.14%(3株),大肠埃希菌占4.76%(2株),其他占9.52%(4株)。所有创面均行病原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共培养出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3株占78.56%,革兰阴性菌5株占11.9%,其他4株占9.52%。创面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对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万古霉素敏感,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G耐药。
所有患者确诊后常规进行创面细菌学培养,根据疾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滴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颗粒、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个别皮损广泛进展迅速的患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局部外用药物根据皮炎与创面的不同分期进行灵活调整,皮疹糜烂、渗液明显时,选择1%硼酸溶液局部湿敷收敛干燥,同时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抗炎治疗;局部渗液减少可更换为氧化锌糊剂,局部干燥结痂后更换为复方氯霉素软膏软化痂皮、抗感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病情反复或加重,酌情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或剂型,调整治疗3~5 d后皮疹均逐渐消退,病情得到控制后逐渐降低激素用量,或逐渐降低外用激素药膏的强度。最终42例患者全部治愈,疗程8~37 d,平均疗程(12.5±7.6)d。
此外,在治疗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同时,也积极处理原发烧伤创面,皮炎控制后根据局部创面条件选择封闭换药或植皮等合适的治疗方法。其中29例经紫草油纱、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局部封闭换药愈合,13例经手术植皮愈合。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是一种由局部细菌感染及细菌内毒素代谢产物刺激所致的皮肤的变态反应,表现为周围皮肤湿疹样的改变,常见于外伤、压疮、造口、皮肤感染等皮损周围[4-5]。可能与不恰当的治疗、接触致敏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6]。烧伤后局部创面不易愈合,容易合并感染,而感染后细菌内毒素及细菌代谢产物可导致局部变态反应,使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的某种物质敏感性增高而引发更广泛的皮肤炎性反应,这是局部烧伤后合并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7-8]。因此,烧伤后一旦出现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应尽早对症治疗,尽早使用抗过敏、抗组胺药物,根据局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酌情使用敏感抗生素[9]。对个别进展迅速、皮损广泛、渗液明显的患者,无明显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使用小至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同时遵循早期、足量、皮损控制后逐渐减量的原则。同时需兼顾原发烧伤创面的处理和治疗,否则易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10]。
本研究中患者烧伤后发生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病程相对较长,分析其原因与伤后局部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处理不当、外用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发生部位以胫前、足背、手指等居多,也有膝盖、足趾、手腕等部位。可能与上述部位组织愈合能力及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抗感染能力欠佳等有关。细菌培养结果提示大部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因此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虽然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皮损发生迅速,进展快,但所有患者经抗感染、抗过敏及治疗原发病灶等综合治疗后均痊愈,提示及时诊断、综合治疗尤为重要。
综上,由于烧伤后局部感染、渗出物对周围皮肤的刺激及治疗药物的多样化,近年来,烧伤后合并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它影响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延缓创面愈合,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临床上其主要发生在创面边缘,以湿疹样表现为主,发展迅速,瘙痒明显,主要发生在胫前、手足等循环欠佳部位,局部创面细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治疗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积极抗感染、抗过敏等综合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