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琼(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富源 655501)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中,从事农业的人口占比始终十分可观,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农业经济的提升与发展于整个国家的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在许多行业都处于飞速发展的当下,对于地处云南山区的富源县来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却在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与农业科学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困扰,这对于国家总体经济以及云南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相关部门应注重农业人才的培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是在近几年被提出的新名词,它具体是指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并以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生活来源的一类人群,同时这类人群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较高的农业生产技术。随着中国近年来的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三农问题日益明显,并逐渐成为阻碍全民奔小康的一大难题。为减少三农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山高谷深、土地痩薄、文化层次相对偏低的云南富源来说,农民职业的规范和人才的培养应及时被列入农村发展工作中,新型职业农民这一名词也即将得到深化和落实。
农民一词由原本身份的代名词转化成一个规范化的职业,其中的跨越可想而知。中国许多农村人口的农民身份都是代代相传而得来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只接受过很少的教育或者干脆没有接受过教育,这让交通不便、农业产业抱团发展不强、科技辐射带动不足的云南富源后所镇70000余名农业人口在开展农业生产与经营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而农业生产人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落后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农业生产与发展的进程,而且还制约着像云南富源这样的山区高原特色科技农业推广和农业绿色品牌的创建,因而提升现有农民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加强对农业专业人才的吸引是当下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关键,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靠农民职业培训这条路径来得以实现[1]。
尽管国家一直提倡大力发展农村建设,但侧重的角度多在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在提升农村人口经济水平的方面,政策上虽然给出很多的选择,但对于专门农业人才的培养却有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显现。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说法已提出几年,但各地方政府在理念宣传上却并没有落实到位,而像云南富源后所的12个村组干部在这一职业培训的实施中也缺乏准确标准,导致实施流程与效果参差不齐,除此之外,资金投入不足和农民参与的积极程度不高也可见一斑。
农民职业培训的主要针对人群是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与服务的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非农村人口和在校的农业专业人才。从农村人口的范围来看,当前真正参加培训的农业生产相关人员在整个从事农业生产相关工作的人员中占比极低,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老人与妇女来顶替学习的状况,从这点上可看出培训内容实用性不高,或者说远远满足不了农民从事生产与经营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民职业培训的形式还是相对陈旧落后,口号形式居多,缺乏真正的需求搜集和实践交流。
从目前各地的农民职业培训情况来看,培训从流程设定到内容选择再到人员安排管理与训后效果评估都缺乏一定的规律性,由此可见农民职业培训的管理体系的不足。管理的缺乏会导致培训展开的水平不稳定,培训的内容缺少完整的体系,而培训的效果也忽高忽低,这会大大减少农业生产相关从事者对农民职业培训的认可,从而影响农民职业培训的推动与发展。而农民职业培训评价体系的缺乏则让培训人员无法清晰掌握参训人员的问题需求以及已学知识与技能的状况,这使得培训下一步的内容制定也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
地方政府对农民职业培训的重视不到位导致了农民职业培训在各地的宣传力度不足,农民缺少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的认知;缺少政府的必要支持,培训资金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乏,这使得专职培训人才引入、培训设施建立、培训环境构建等相继出现一系列问题,进而大大地影响培训开展以及更多从事农业生产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升职业农民培训效果,地方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政府部门工作,在阐明利弊和规范流程规划后争取获得来自地方政府的更多资金、人力、政策“三支持”,同时加大对外来企业项目投资和资金引入,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带来更多的助力[2]。而在职业农民培训宣传上,相关部门则要先加强村干部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提升他们对这一培训开展的重视程度,并以先带动地区农业生产或经营大户来提升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相关工作人员对职业培训的关注度与认可度。毕竟有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培训团队与培训设施就会更加专业,而地方干部的宣传和地区农业生产经营大户的带动,农业生产经营者对这种职业培训认可度也会更高。久而久之,培训效果远播,慕名而来的“取经者”有之,更加完善的培训系统和先进的知识引进亦有之。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内容上就要具有先进性与专业性,唯有从切实实用角度展开农民的职业培训服务,农民才乐意暂放手中农活来参加培训,否则,仅仅是政策宣导与要求的提出,长期占用农民工作的时间去开展培训,就是浪费时间。而培训的形式上,相关部门也要注意先进设施介绍和应用,否则单凭文字上的技术传授,农民的理解程度有限,很难将有用的技巧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与经营当中,这样的培训形式无法让广大农民接受。因此,相关人员要在培训内容的设定与安排中大量搜集农民切实所需的技术难点与需求信息,唯有做好这一步,培训的开展对于这些每日忙碌的农业生产与经营从事者而言才更具价值和吸引力,他们才愿意花时间来进行学习和改变。内容设置上,基层农业农村部门和农广校相关工作人员要多多切中问题的产生因素及有效的解决办法,增加职业农民培训实用内容,减少无关看法与表达。在培训形式方面,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理论与实际的连接,通过实际案例来传达理论,以加强广大农民对理论的深入理解,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够通过先进设施的引进增加参训者对真实设施操作的体验,促进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相关工作人员对培训兴趣的提升,进而推动职业农民培训效果实现。
培训的开展少不了前期规划和后期管理,而评价机制的设立是培训效果的有效验证和下一阶段培训内容设置的依据。当前各地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由于重视度不足等多种原因,其培训管理体系的完善度呈现出巨大的缺乏状况,而培训结果的评价机制则更是不用提。这种情况直接会导致缺乏政府支持路径,企业项目引进困难,培训开展效果不佳和人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要想减少这一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影响,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全面提升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度的同时兼顾培训规划与管理系统的完善和相应评价机制的设立[3]。要制定以技术能力提升为短期目标,以文化素质熏陶为长期目标的培训规划;管理体系方面,要建立以参训人员需求为本,实际操作与理论相结合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以评价机制的制定和落实将培训中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负责培训的团队成员当中,以提升培训质量。基层农业部农村部门、农广校应主动会同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研究好培训评价机制制定,相关工作人员要以灵活考核的形式形成培训效果量化,并在地方展开以个人为单位评比,以此促进参训人员学习动力提升。
综上所述,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已到了崭新的阶段,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需要完成一定的教育培训、具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水平、拥有农业生产相关的能力与技术,否则,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仍将过程缓慢,像云南富源这样的山区农业发展路子将越走越窄。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与技能培训的重视,完善培训管理机制,增强培训人力物力和宣传的投入,以达到培训提素质、强技能、懂技术、会经营、闯新路、能致富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