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

2021-12-23 14:55孙明超吴韶华高嵩巍马建伟
棉纺织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共聚物接枝熔融

孙明超 吴韶华 高嵩巍 马建伟

(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2.江苏丰裕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10)

聚乳酸(以下简称PLA)是一种热塑性脂肪族聚酯,也称之为聚丙交酯,自20世纪30年代由Carothers W H最早发现并合成[1],至今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具竞争力的绿色高分子材料之一,被美国食品药监局批准为可植入人体的生物降解性医用高分子材料[2]。在石油资源日益匮乏的能源危机形势中,在生态环境受到“白色污染”的严峻挑战下,采用可再生的高分子降解材料取代石油制品,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PLA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且透明度高、清晰性好,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优异,常采用熔融技术进行加工,多用于包装、生物医疗等领域,在农业、建筑业、化工以及纺织行业等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然而PLA本身存在一些性能缺陷,如热稳定性差、疏水性强、脆性高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在PLA功能化改性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3-6]。本研究着重从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PLA功能化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不同改性方法的特点和涉及的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功能化改性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1 合成工艺改进

PLA存在多种结晶形态和晶胞结构,对PLA的熔融状态和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PLA的立构复合物[7]是由聚右旋乳酸(以下简称PDLA)与聚左旋乳酸(以下简称PLLA)两种光学异构体立构复合而成,与均聚物相比具备更为复杂的结构、结晶行为和更高的耐热性以及成核作用,因而针对PLA结构复合的研究对于其在高端领域的加工应用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大量研究表明,PLA的分子量大小以及D型乳酸单元含量对PLA复合物的热行为以及结晶度表现有重要影响[8],PLA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分子量大小呈正相关的特点,而大于某一临界值将不再受影响。因此,在聚合过程中可通过控制分子链构型来调节结晶速率和结晶度,从而实现对材料加工温度、力学性能以及降解性能的调控。

富学宇等人通过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分析了不同配比的聚己内酯(以下简称PCL)/PLA共混物分别在100℃和120℃情况下的结晶行为影响,温度较高可以加快相对结晶速率,共混物等温结晶过程中的PCL相起着异相结晶成核的作用,改变了晶体的生长几何结构,晶体直径减小,半结晶时间减小[9]。XU Y等人通过缩合共聚的方式制备了聚乙二醇(以下简称PEG)/PLA共聚物,并发现其共聚物间存在液-液相分离(以下简称LLPS),调节LLPS程度可以控制共聚物的结晶形态,通过PEG浓度变化和LLPS迁移率变化改变结晶速度,实现材料力学性能的调控[10]。

2 化学改性

2.1 共聚改性

共聚改性是将乳酸单体与其他一种或多种单体以不同配比进行共聚,来改善聚合物的孔径、亲水性、降解性、结晶性、力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等各种不同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于乳酸共聚改性的单体有乙二醇、己内酯、甘油、聚乙烯醇、乙交酯、琥珀酸丁酯、苹果酸和氨基酸衍生物等[11]。这些单体具有羟基、羧基、胺基等功能性基团,可以与乳酸分子中的羟基或者羧基发生缩合反应,实现不同混比的可控聚合。叶瑞荣等人通过熔融聚合法合成了二乙醇胺-PLA共聚高分子材料,试验表明,以外消旋乳酸为原料,当催化剂氧化亚锡为预聚体质量的0.7%、预聚时间8 h、熔融聚合温度160℃、聚合时间8 h时,聚合反应达到的效果最佳[12]。PEG与PLA的共聚改性可归纳为3种方式:利用丙交酯和PEG共聚;利用环氧乙烷和丙交酯共聚;在PLA-PEG共聚物基础上通过交联聚合的手段进一步扩大分子量[13]。

在纺织加工领域里PLA的热力学性能影响其最终的纺丝以及成纱能力,共聚改性对PLA热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升效果。CHEN B等人通过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以下简称TMDI)与PLA聚合反应制得较高韧性和机械强度的聚合物材料,试验表明,新型TMDI改性PLA材料断裂强度较纯PLA增强了20倍,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14]。PLA的天然生物可降解性在诸多应用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缩短PLA材料的降解周期是解决其在高端材料应用问题中的重要一环,例如应用于生物缝合线以及药物控释缓释领域。LI B等人将4,4甲基二苯二异氰酸酯(以下简称MDI)作为扩链剂与PLA进行反应,获得玻璃化温度(Tg)值相对提高、力学性能增强的改性PLA材料,MDI改性PLA的亲水性随MDI比例增加而增强,也使改性PLA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得到提高[15]。于美玲等人通过开环聚合的方式制备了PLA-聚扁桃酸共聚物,利用二甲氨基吡啶作为引发剂,通过调整单体比例控制共聚物的分子量,进而调控所获得共聚物的降解性能和热力学性能,该共聚物在药物控制释放载体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6]。

2.2 嵌段聚合改性

嵌段共聚物是由两种或多种链段组成的线形聚合物,研究发现可生物降解的嵌段共聚物在药物控制释放、靶向药物传递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VENKATRAMAN S S等人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PEG与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制得了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并以该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制备了纳米胶束颗粒,研究表明,嵌段共聚物的疏水性越高,纳米胶束颗粒的降解性越好。PLA疏水核层可作为药物的储备层,PEG壳层具有稳定颗粒和决定药物生物分布的双重作用[17]。LEE E S等人通过端基修饰并接枝合成了PLA-PEG-聚组氨酸三嵌段共聚物,用于肿瘤pH敏感特异性抗癌药物的载体研究,该共聚物表现出了良好的杀菌和药物控释效果,在癌症药物载体方面具备潜在的应用前景[18]。

2.3 接枝聚合改性

接枝共聚物是一种多组分或多相体系,在分子接枝共聚合成过程中,将不同的链段键接在一起,按接点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长出支链、嫁接支链、大单体共聚接枝3种类型。大单体多为带有双键端基的低聚物,或较长侧基的乙烯基单体。例如PLA可与含羟基的单体接枝来改善PLA的亲水性、细胞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常用单体有壳聚糖(以下简称Cs)、硫酸软骨素、马来酸酐、环糊精衍生物、丙烯酸和乙烯基吡咯烷酮等。

YAO F等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将左旋乳酸(以下简称LA)接枝到Cs的氨基上,制备了一种新型具有细胞相容性的接枝共聚物[19]。首先将Cs的氨基基团质子化,再将Cs溶解在LA水溶液中形成Cs-LA氨基盐。通过加热溶液使盐脱水,在Cs与LA之间形成酰胺基团,同时发生LA的缩聚。在投料比LA/Cs不大于2时,其拉伸强度随投料比的增加而提高,在这之后其拉伸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OUCHI T等人在丙三醇上接枝PLA,获得的共聚物具有优良的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0]。赵明媚、罗彦凤等人、JIE P等人分别采用马来酸酐、乙二胺、PEG对PLA进行了本体接枝改性,改善了其亲水性能,并且确保聚合物在降解过程中不发生pH值陡降的情况[21-23]。PAN J等人以PLA为主链,将马来酸酐接枝到PLA侧链再进一步接枝己二胺,产生了氨基等活性基团,在进一步进行修饰的同时解决了PLA水解过程中酸度问题[24]。

2.4 星形交联结构改性

交联结构常用于提高PLA的使用性能,通过交联使其具备高强度、高弹性以及良好的耐热性,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调节臂长及其数量来控制星形交联聚合物的降解周期,目前常采用多官能度的酸酐或多异氰酸酯作为交联剂与PLA进行交联共聚改性[25]。

BHARDWA J R等人通过熔融加工工艺,将超支化聚合物与PLA原位交联聚合,最终产物的韧性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约570%和847%[26]。NAGAHAMA K等人制备了PEG和PLLA、PDLA的八臂嵌段共聚物PEG-b-PLLA和PEG-b-PDLA,研究表明,由这两种共聚物共混形成的立构配合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韧度,能够促进蛋白质吸收以及细胞黏附和增殖[27]。针对PLA力学性能的改性,交联结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其他性能,比如应用于药物控释改性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PAN J等人采用开环聚合方法以不同LA、乙二醇的比率合成了PLLA和PEG的四臂星形支链嵌段共聚物,并以该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制备了胶束,发现与线性共聚物相比,星形聚合物的水动力半径更小,溶液黏度更低,易于透过肾脏等生物器官,在生物载药方面有较高的应用潜力[28]。

3 物理改性

3.1 共混改性

通过机械共混的方式来提升PLA材料的力学性能是PLA改性过程中较为广泛使用的方式之一[29],PLA常用的共混改性物质包括Cs、肝素、羟基磷灰石、聚乙烯、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等。共混改性能够方便快捷地对PLA进行功能化的融合改性,常用于其韧性、机械强度以及生物相容性的性能改良。

GRANDE R等人将PLA和聚乙烯醇(以下简称PVA)作为增容剂,利用甘油对整个体系进行增塑,将通过溶剂共混法制得的PVA/Cs共聚物与PLA熔融共混,制得了三元两相共混物,首次报道了熔融相Cs存在的熔融混合共聚物[30]。王华林等人采用流延法和溶剂蒸发技术制备了PLA/PVA共混膜,研究了共混物膜材料亲疏水、降解性以及调控机制[31]。LI L等人采用聚丁二酸二醇脂,熔融共混改性PLA,获得的共混物熔点和结晶度相对较低,拉伸、断裂、生物相容性和抗冲击能力相对提升[32]。肖淼等人将柠檬酸三丁酯(以下简称TBC)作为增容剂,以PLA为基体,与PCL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PCL/PLA共混材料,在TBC的作用下,共混材料两相之间发生了酯交换反应,有效提高了共混材料的韧性,研究表明,当TBC质量占比为8%时,增韧效果最好[33]。

3.2 增塑改性

大量研究表明,在PLA混溶过程中加入一定量高沸点、低挥发性的小分子量物质,可以改善PLA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常采用的PLA增塑剂包括柠檬酸酯类增塑剂、PEG和乳酸低聚物等[34]。

尹静波等人分别采用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以下简称ATBC)、TBC、柠檬酸三乙酯(以下简称TEC)等不同系列增塑剂来改性PLA,测试其降解性以及与PLA的混溶能力,结果显示,柠檬酸脂类增塑剂能有效加快PLA降解效率,增加其韧性,且与PLA的相容性良好,相容性顺序为TEC>TBC>ATBC[35]。蔡锦安等人利用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TEC和葵二酸二丁酯3种不同增塑剂与PLA共混进行熔融纺丝,研究发现增塑剂的加入可以增加亲水性,降低刚度,并且可以有效改进PLA的降解性能,其中以TEC对材料的降解性能的影响最为明显[36]。GRECO A等人利用从腰果中提取出的醋酸腰果酚增塑改性PLA,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增塑改性聚合物,展现出了良好的混溶性、稳定性和延展性[37]。

3.3 复合改性

复合改性是PLA改性常用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复合改性可以在保留PLA优良降解性能的同时,实现其力学性能的增强、亲水性能的改良,以及赋予其本身不具备的其他性能特征,进而拓宽功能化改性PLA材料的应用领域[38]。目前常见的PLA基复合材料包括PLA/无机复合材料、PLA/Cs复合材料、PLA/合成高分子复合材料以及其他多组分复合材料等。

陈琳等人采用玻璃结晶法制得了偏磷酸钙晶须(以下简称CMPw),长径比范围在30~50之间,将CMPw与PLLA复合,制得的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可达到80 MPa,抗弯强度为40 MPa,断裂强度达到170 MPa,CMPw/PLLA材料的力学强度较纯PLA有较大的提高[39]。BI H等人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的PLA/PVA/海藻酸钠纳米纤维膜,试验表明,该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促进胶原蛋白的沉积,促进创面愈合,在新型伤口愈合敷料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0]。HAKIM S L等人通过o/w乳化法,制备了可生物降解的PCL/PLA微球,两者通过物理共混作用形成的微球粒径小而均匀,能够运用在药物控释载体领域[41]。

4 前景及展望

目前PLA的改性研究主要是针对材料本身缺陷的改进,如通过复合以及共混的改性方式实现PLA的功能性补强,通过共聚和嵌段聚合的方式针对PLA的某项性能缺陷进行改良,以实现更高效率的分解降解,更高的力学性能增强,以及更温和的亲肤浸润等。未来的PLA功能改性发展,显然还需要进一步对PLA的缺陷进行改良和攻关,同时应该努力发展基于PLA的新型功能复合材料,以开拓新的以及更高端的产品应用领域,同时为了应对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应加快研发实现PLA材料和产品的规模化和低成本化,早日实现石油基材料及产品的更替。

猜你喜欢
共聚物接枝熔融
含长碳链季铵盐的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水溶液特性
U-Al合金燃料元件反应堆严重事故下熔融物迁移行为研究
双氧水/抗坏血酸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改性锦纶6织物及其性能
保偏光纤熔融焊接导致的交叉偏振耦合的简单评估
大气压等离子体引发接枝制备温敏性棉织物
危险废物等离子熔融熔渣二次灰污染特征及资源化应用潜力
RAFT 聚合制备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Silent love 沉默的父爱
水解度对AM—DB/BS14共聚物耐温抗盐性能的影响
γ射线辐照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磺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