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杰
红船精神自2005年第一次从理论层面做出文本叙述以来,学术界从其提出、内涵、定位、逻辑理路、实践价值、传承弘扬等层面开展了多样化的学术研究和理论诠释,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拥有丰富的政党文化,而红船精神正是其中具有特殊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政党文化这一新的角度来研究红船精神,梳理其生成发展的历程,分析其作为政党文化的独特价值,探究其内化的路径,不仅有助于从理论层面丰富、拓展、深化对红船精神的研究,而且也能从实践层面为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从红船精神的形态来看,作为历史存在(本体论)的红船精神和作为政党文化(认识论)的红船精神是存在“时差”的。作为一种历史存在,红船精神诞生在100年前,但其真正被纳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话语体系,则是在2005年以后,经历了出场、诠释、升华三个阶段。
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红船精神首先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先进分子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历史实践当中,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实践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作风、意志等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历史存在,红船精神是进入近代以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为解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应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时代主题,由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历程中凝聚而成的一种不同于以往先进分子的精神特质,集中表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456页。。红船精神在历史上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政党文化需要话语的介入和作用才能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传递至受众”(2)潘娜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话语权的建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因此,作为客观历史存在的红船精神是无法被人们所认知和践行的,需要实现从历史存在到文本叙述的转化,从而实现其作为政党文化的价值。从历史存在到文本叙述的转化,有其现实的内在必要,这就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的等价性交易原则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甚至侵蚀到党内政治生活当中,导致部门党员干部逐渐丧失理想信念和党性原则,为民服务宗旨理念日益淡薄,因此,时代呼唤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回归。同时,党的精英和领导层有着十分强烈的党内教育的紧迫感和能动意识。在2005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红船所在地嘉兴市南湖区顺应时代期望,组织开展了红船精神大讨论,并初步概括提炼了红船精神的表述词。此举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高度关注,他在南湖区红船精神大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了奠定红船精神理论基石的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该文第一次从理论层面对红船精神的内涵、地位、价值做了全面阐释。至此,红船精神实现了从历史存在到政党文化的概念置换与话语转换,正式出现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场域中。
《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发表后,地方党委(主要是嘉兴市委、浙江省委)和学术界(主要也是嘉兴和浙江)对红船精神的学习、研究、宣传形成双向促进的局面。一方面,嘉兴市将红船精神作为一项独特政治资源,在其党代会、市委全会报告中,“弘扬红船精神”日益成为一种显态表述。另一方面,学术界也逐渐形成了研究红船精神的热潮。在中国知网上标题含有红船精神的论文数量,2005—2017年分别为3、3、4、0、2、4、25、19、27、20、56、35、176篇,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这些成果从多个维度对红船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析。但是,在涉及对红船精神的内涵理解和诠释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将其作为嘉兴(浙江)的一种地域精神,侧重强调红船精神的地域性;另一种则认为不应将红船精神狭隘地理解为“偶然转移、一条小船、半天会议”的精神,而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这种主张从学理角度对红船精神做出了更为合理的诠释,但是大多数时候人们还是把它理解成为“半天会议”的精神。这或许是因为在红船精神之前命名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其代表的内涵就集中在以这些革命精神命名的地名,因此人们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既然红船精神是以红船来命名的,红船位于嘉兴,因此以红船来命名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理应代表的就是红船所在地嘉兴的一种精神。但是学术界提出的将红船精神定位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的研究显然更加符合历史事实和革命精神产生的一般原理,这对于后来中央对红船精神的定位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党的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的领导人更加强调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回望来时的路”,红船精神无疑是开展这方面教育最为重要的资源。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近一周,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在南湖革命纪念馆的讲话中再次重申了红船精神三句话的内涵,并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98页。。随后,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在内的官方媒体重新刊发了习近平同志《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这实际上标志着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被再次弘扬。同年12月4日,中央在嘉兴召开的弘扬“红船精神”座谈会上明确了“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的定位,标示着红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地位被正式确定下来。因此,红船精神真正作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党的十九大以后才正式确定下来的。
政党文化的价值在于其自身对政党的意义,具有奠定政党思想基础、匡正党员干部行为、实现组织价值整合、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政党生存延续等方面的价值。作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基于其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的独特地位,在回溯历史本源、凝聚党内共识、彰显政党形象方面的价值尤为显著。
中国文化中蕴含着寻根的文化基因。经历了百年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其建党历史及其在此历程中凝结的红船精神,在建党10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2—33页。对于处在建党百年特殊时间节点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弘扬建党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百年大党创建的艰辛历程,特别是从本源的意义上认识政党成立之时肩负的使命、秉持的宗旨、弘扬的理念。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育党的组织成员时刻铭记在红船上成立中国共产党时的初心和自觉肩负的救亡图存使命。从历史时空坐标来看,红船精神是“对党在创立前后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中共建党先驱群体精神实质的历史概括”;从所处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地位来看,红船精神是源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5)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455页。。因此,红船精神所代表的是党的最初源象,“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学习红船精神有助于党员干部构建起中国共产党的最初源象,找到自己思想和灵魂的根基,具有寻根和铸魂的意义。
政党是为了实现特定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整体,为了政党成员达到思想和行动方面的一致性,政党就需要采取一系列举措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之确信采取与集体一致的步骤和做法是合理的、正义的、应该的,由此实现团体内部成员间的团结协作”(6)杨雪冬:《论意识形态与经济增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第2期。。在政党长期发展而逐渐积淀的政党文化,无疑具备这样的功能。红船精神作为建党时期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信念、意志、品格等积淀而成的一种政党文化,内在包含了勇立时代潮头、坚守理想信念、先公后私、扎根群众等价值理念,而这些价值理念与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完全契合的。譬如,“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红船精神中蕴含了早期共产党人“对他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充满激情,甘愿放弃丰厚的物质生活,就算割舍亲情也无怨无悔的崇高道德品质”,“对共产主义的实现充满信心,将共产主义信仰内化成为自觉行动,甚至为此而付出生命代价的牺牲精神”。而对党员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要求,恰恰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特别强调的。因此,红船精神内在包含了一整套从党诞生之初就具备,且在其发展历程中一贯坚持的价值理念体系,通过这套价值理念体系,在全体政党成员中形成共同遵循的认识,从而凝聚起全体党员一直行动的思想基础。
区别于其他党的革命精神以地域(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事件(如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人物(如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方式进行命名,红船精神是以红船这一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事物来命名的。从红船的本义来讲,它代表的仅仅是一种事物;但从其政治寓意来讲,“红”象征着革命,“船”的形象又与中国政治语境中的“风雨同舟”“载舟覆舟”等意境相符合,二者的有机结合完整地形塑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初始形象。因此,红船就具有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识性意义。同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红船又可以象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奋勇前行、开拓奋进的形象。习近平同志署名文章中诸如“红船劈波行”“扬起红船的风帆”“中国共产党人不管风吹浪打,不怕急流险滩”“高扬理想的风帆,荡起奋发的双桨,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等表述构建出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的形象,无疑都是建立在红船这一意境基础之上的。总而言之,红船这一符号不仅可以生动、直观地象征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光明、积极、先进的形象,同时也传递出党的为民初心、勇于开拓、坚定信念等文化观念,逐渐成为一个崭新的被党员干部群众深切认同的中国共产党的标识。因此,以红船这一形象标识来命名的红船精神,不仅可以传递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缔造建党伟业历程中表现的精神面貌、价值追求、道德品质、人格操守等,同时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由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小舟不断发展成长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的标识性形象。
由上所述,作为政党文化的红船精神是由多维价值构成的“有意义的结构”,是一种潜在的“势能”,但是这种“势能”只有进入主体的视野、通过主体的实践才能变成现实。因此,要真正发挥好红船精神的政党文化价值,就要通过政治教育、政治训练、政治实践等政治社会化形式,使其内化为党员干部内在稳定的精神结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7)《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7页。作为内化主体的党员干部,其对一种政治文化的认同,是从情感认同开始的。促进红船精神的内化,首先要找到党员干部的情感依附点。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一历史事件展开,是以北大红楼、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等作为物质环境和实践场所的,同时,散落民间的革命用品和馆藏文物、后世为更好地传承红船精神而修建的纪念馆展览馆等,都是红船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可以通过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参观在党的创建历程中保留下来的丰富历史遗存、阅读中共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发表的文章、参观为纪念革命先驱而建立的展览馆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对体现红船精神的历史人物、承载红船精神的革命文物、彰显红船精神的红色事迹的感性认知。譬如,南湖革命纪念馆中陈列了许多《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版本,其中就有到目前为止全国仅存11本的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如果结合与之相邻的陈望道翻译复原场景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就可以让受众更加全面、生动、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体会早期共产党人为完成建党伟业、改造中国与世界忘我工作的精神状态。同时,榜样人物也对内化主体起着情感感化的作用,其先进事迹可引发内化主体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在对其行为的膜拜过程中产生见贤思齐的仿效行为。因此,充分挖掘建党时期榜样人物如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望道等寻求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为社会底层民众奔走呼吁等方面的先进事迹,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触发内化主体对红船精神的情感认同。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政治文化的内化“是一个扬弃已有的价值观图式从而建构更高层次的价值观图式的过程”(8)陈立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心理机制探讨》,《求索》2012年第4期。。这个改变的过程不会自动实现,需要通过有意识的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来实现。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承担重要使命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要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全面深入解读红船精神的内涵、价值,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认识红船精神,深化对红船精神的理性认识。譬如,近年来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围绕红船精神的产生、内涵、价值等主题,系统开发了集讲授式、体验式、案例式、访谈式于一体的系列课程,全方位、多角度诠释红船精神,增强党员干部对红船精神的理性认同,进而实现从理性层面接受红船精神内隐的为事业尽责、为理想坚守、为人民谋利等价值理念。同时,红船精神在价值观层面的要求是一种理想的“自我”,相较之现实的“自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在开展红船精神教育时应该引导党员干部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如当年同为党的创始人的13位中共一大代表,却为何在后来的革命历程中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从而启发党员干部认识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个人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党员干部反思自己与建党时期榜样人物之间存在的差距,对现实的“自我”进行剖析和调试,努力促使其向理想的“自我”迈进,并逐渐实现理想的“自我”。
认同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行动卷入,使强调的价值观真正成为内化主体的自觉行动。促进红船精神的内化,根本目的在于使党员干部在生活、工作、实践中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传承好建党时期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行动中凝结的优良传统、价值理念、道德风范等。因此,在日常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注入红船精神,就是传承好红船精神、促进红船精神内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政治仪式具有“强化人们对某一种精神、某一历史事件及其所处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的深入理解,从而建构能够维系社会政治权力秩序的合法性基础,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进步”的功能。可以设计特定的政治仪式载体,如在重温入党誓词这一仪式化的活动中,将红船精神引入到一套具有象征性、教育性、文化性的修辞符码当中,通过引导党员干部重温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辛历程尤其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初心,唤醒党员干部对诞生于红船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集体记忆,达到增强政治认同的目的。同时,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规范及其考核工作中,将体现红船精神的价值、理念、宗旨的一系列要求纳入其中,有助于党员干部自觉将红船精神作为其行为的内在尺度,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行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