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朝虎 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EPC总承包模式是目前非常普遍的承包模式之一,与传统承包模式相比较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通过EPC总承包模式能够对一个工程项目进行设计、采购与施工,使整个设计流程全面优化促进了设计、采购、施工的深度融合,工程项目全部由总承包单位承担,不仅法律关系清晰准确,也能够快速解决各种问题,增强项目建造管理效率。确保项目组织实现内部协调,使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速度、效益、水平全面提高,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EPC总承包模式就是将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等全流程统一发包给具有资质的总承包企业,总承包企业可以对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采购、协调等一系列流程进行全面调控,增强工程项目管控的效果。在现代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可以实现资源的内部优化,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交叉,在合理缩短建设工期的同时,还可以对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成本完全把控,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增强工作的整体质量[1]。
在EPC工程项目总承包发展的背景下,可以将施工与设计完美融合,提高项目施工的经济效益。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风险分配方式增强风险抵抗能力,通过对总承包模式进行全面分析与优化,确保工程项目管理效果全面提升。
在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总承包商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对业主权利加以限制,尽量减少业主在施工管理中的不良影响,提高承包商自身的工作水平。
在EPC施工模式下项目建设组织可以实现无缝衔接,在设计阶段通过多方共同协作,共同策划,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早期设计深化,并且在设计阶段就深入到施工内部。
根据前期设计方案,合理安排采购计划,确保施工项目中所需的各项施工材料、设备、预制构件等能够及时入场,还可以将设计采购与施工做到交叉管理,确保整个项目实现统筹规划,提高质量、成本和进度的综合控制水平。
当前在EPC管理模式下涉及设计、采购、施工等不同的环节,通过由项目经理统一领导总工程师和设计师进行组织、策划、实施项目建设各环节的控制,能够充分提高项目管理的总体质量[2]。
即: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项目各专业将会高度重视设计、采购、施工的质量管理,并由专业工程师负责对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质量全面管理,确保质量体系延伸至分包商、供应商。在项目质量管理更好做到分工明确,彼此协调配合,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控制的效果。
在EPC模式下设计是重中之重,在设计阶段需要推行设计师负责制,并且根据项目合同计划要求,通过价值评比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全面优化。在投资限制允许的条件下,要尽量保证设计质量符合业主要求设计功能,需要在方案设计阶段来重点解决施工项目整体设计实施出现的问题。
初始阶段加强施工管理的初步设计问题。严格控制施工图纸设计,全面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还能够将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在施工项目中全面应用,确保技术创新管理。EPC管理模式通过专业的分包商以及标准化的过程控制程序,可以实现高效简洁的设计,增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控制效果[3]。
通过EPC总承包模式可以对管理内容进行清晰准确的划分,明确双方的责任,可有效降低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项目损失或项目风险失败的问题,特别是业主所需要承担的风险非常少,而且不需要全程管理控制,只需对总承包项目监督即可,而所有的工作风险全部由总承包单位承担。
为此,在总承包模式下,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应明确总承包单位与业主之间的不同责任,在项目管理中也要承认分包商所带来的失误,宜积极促进设计、采购、施工一系列工作全部归分包商共同完成,总承包单位只需分包工程对业主负责即可,在出现问题时需要双方进行深入的沟通[4]。避免多方讨论而造成矛盾不断加深的情况。
当前在EPC总承包运行工作中,涉及招标投标报价、设计与规划、合同履行、工程接收与保修等诸多环节。在工程招标时,业主需要委托专业的咨询公司对工程施工项目起草招标文件,包含投标资格、合同条款、评价方法以及业主具体要求。
根据业主实际要求对招标的文件进行核实,为承包商提供报价以及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做重要参考,其次在投标与报价中要保证投标文件(包含商务投标书和技术投标书两部分)重点体现承包商对业主的具体要求,以及相关文件的分析理解,还应该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协调统筹,同时向材料分包商、设备供应商提供完善咨询服务[5]。
根据施工经验完善投标文件。在设计、计划、使用这个阶段,业主需要根据承包商所提供的报价资料进行分析,选择符合要求的承包商,将中标结果通知承包商并且签订合同。
对详细施工方案,资源设备进行全面分析与设计,确保每一项施工管理计划都得到审核批准后才能执行,承包方要根据自身的施工合同要求与施工、业主、设计最终完成工程项目资源供应与施工,确保承包商合同责任全面履行。
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后,要通过业主验收才算正式完成,并且在保修期范围内承包商承担工程项目维修的责任。
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可减少招标程序,降低招标交易费,并能对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有效地协调企业总承包成本的控制,缩短整个施工周期,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也可对设计、采购、施工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加强设计与施工的紧密联系,保证施工设计方案符合施工技术的实际要求,提高设计的实用性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有效提高施工成本控制效果。
在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下,所有的建筑风险都由承包企业承担,业主不再承担风险问题,这样也会避免企业面临最大的风险隐患,从而降低施工成本。为此,总承包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采用先进的管理办法,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设计人员没有直接参与EPC项目的整个招标过程,设计人员对项目建设预算控制没有较为深入了解。以往一些项目沟通的过程中存在意见分歧,项目建设设计图纸没有进行周密严谨的审核,因为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非常紧张,工艺人员存在缺失,导致没有进行比较全面的图纸会审工作,其中存在的细小错误问题没有被发觉。
现代项目建设中不仅工艺较为复杂,同时对设计内容以及设计深度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对质量控制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要想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首先需要结合以往的经验以及项目建设实际需求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设计人员需要参与项目招标过程,对项目预算有深入的了解。
在设计图纸会审过程中还需要对实际工艺进行审核,对后续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和优化。结合预算控制指标分析项目建设需要引入的设备,结合市场变化情况制定材料采购供应计划[6]。
在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中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影响的就是设计变更,一些项目建设中因为需求以及其他因素影响,设计方案可能会出现多次的变更,从而对施工进度造成负面影响。一些先进施工技术的引入需要一个消化过程,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7]。
此过程中如果没有注重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审核,会降低先进技术应用成效,甚至对施工质量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施工前没有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勘察,没有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很多施工环节工作随意性较大,没有注重工艺、工序上的协调配合,现场情况较为混乱,因质量不达标返工情况较多,严重影响了质量与进度控制要求[8]。
施工前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并且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施工方案。如果因为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以及成本,需要提供完整的修改清单,同时设计变更引发的成本需要根据合同要求进行索赔。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未来的工程建设中有着非常广阔且长远的发展前景,但是应用中的问题不容忽视,要求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业主、总承包公司对相关问题加强研究,从而找出针对性的改善与解决办法,提升该种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保证双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