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诚 王 晖 高晋宁
美军认为,在多域作战中,装备维修仍将是部队保持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负责装备保障的部(分)队专业人员掌握两级维修作业流程,并在五个领域(空中、陆地、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执行维修任务,使美陆军能够同时满足远征、作战和驻地的维修保障需求,确保各级维修保障人员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和任何环境下为部队提供装备维修保障。
两级维修是美陆军为确保武器装备得到充分维修而进行的维修责任分配。该系统将陆军的维修工作分为两级:野战级维修和支援级维修。野战级维修,也就是场内维修,即修理装备并将其归还给操作人员或使用者。支援级维修,也就是场外维修,即把设备和组件进行修理,而后将其送到供给系统。实施两级维修不仅减少了陆军装备保障力量的编制需求,使其能够在任何环境下迅速做出维修响应,还消除了各类重复性工作和繁杂的程序步骤,提高了各级保障要素的战斗力生成能力。美军各级指挥员通常根据美陆军条例(AR)750-1《陆军物资维修政策》规定的维修标准对装备进行维修。
野战级维修野战级维修是由装备使用单位或人员在维修设施、移动车间或战术环境中进行的维修。其职责包括野战级故障诊断、战损评估和维修、校准以及更换部件和组件等。在某些情况下,还可担负制造关键部件,检查、维修、润滑、调整和更换部件等任务。通常,美陆军有三类人员可以执行野战级维修:装备操作人员,装备维修人员和由军械训练机构培养的维修人员。待维修装备所属单位或支援保障维修单位利用各类工具和测试设备进行野战级维修,通常是更换损坏的可更换单元、组件、模块或部件。
以美陆军旅战斗队为例,其建制内编有完整的维修保障力量,所属旅支援营前方支援连和野战维修连有能力进行野战级维修。如果旅属武器系统损坏,那么该旅可以通过建制内野战级维修力量来修复装备,不用将该系统后送到其他单位进行维修。同时,美陆军技术出版物ATP 4-93《维持旅》指出,作战支援营的支援维修连可以为旅级以上部队提供区域性的野战级维修和技术援助,包括通信、电子、轻武器、雷达和导弹等,还可以为区域内的单位提供焊接、制造、抢救抢修等恢复性援助。
支援级维修支援级维修是在特定的国家级维修设施进行的维修行动。这些设施包括仓库、陆军野战支援部队、陆军野战支援营,以及经陆军器材司令部授权的后勤准备中心。支援级维修由专业人员依托维修保障基地组织实施,利用台站式检测设备等专用工具,对装备实施检查、测试、修理、改装、大修、回收和更换零件、组件、部件、设备终端和武器系统等操作,目的是对所有受保障的产品进行物资导向性修理,使其达到可靠性标准。美军对损坏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修理就是支援级维修的典型案例。
美多域作战描述了未来地面作战部队如何作为联合部队、机构间组织和多国部队中的一员进行作战,以期击败同级军事能力的敌人,保护领土,投射兵力以获得优势,从而实现作战目的。
多域作战概述多域作战是美国防部的最新作战理论,本质上,多域作战是“一个概念,即联合部队可以通过构设多个互补威胁(每个威胁都需要对手做出回应),从而使对手在顾此失彼中暴露出弱点,这样就可以在与同等对手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正是这些多重困境的巧妙组合,而不是在任何特定能力方面的明显超越,才产生了所需的优势”。换句话说,多域作战就是要让敌人跟不上你的速度和节奏,通过在有争议的空间执行协调同步的行动来实现“1+1>2”的跨领域综合能力优势。
美军多域战概念旨在通过协同行动,让对手跟不上节奏
随着美陆军开始在装备维修领域采用新技术,装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精通两级维修流程。这将使维修人员能够预先筹划武器和平台的维修工作。新兴的武器系统和平台需要一个系统化的方法来确保自身安全并免受网络威胁。目前,美军正逐步推行“基于条件的维修(CBM)”,即使用“系统工程方法来收集数据和分析,并支持系统采购、维持和操作的决策过程”。如3D打印和计算机数控机床,在需要时可以提供独特的零件,从而减少对供应链的需求,解决零件在供给过程中的时效性问题。当前,跨越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可靠性访问将越来越重要,两级维修应当支持新兴技术,如区块链、5G技术、物联网等,从而提高美军在分布式战场上维持远征部队的能力。
美军在石兵工厂举办的后勤培训论坛
3D打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维修保障的效率
两级维修解决方案美陆军通过一个可扩展的全球保障体系结构来保障未来作战环境中的多域作战,该体系结构由多条路线、多个模式、多个节点和多个供应机构组成,为受支援部队提供多种选择。美陆军通过半独立作战、跨领域机动以及陆、空、海和网络空间领域的综合行动,提高了作战持续力,维护了联合部队的行动自由。受网络电磁活动保护的全球信息和通信系统可以为各级部队提供高效的维修决策支持。各级维修部队可以融入联合部队、机构间组织和多国部队,以支援多域作战背景下的高速作战。
借鉴美军经验,深化理论实践。美国陆军多域作战背景下的两级维修理论代表了美陆军装备维修系统的发展趋势。为适应未来战争装备保障需求,我军也应积极开展维修保障体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是深入分析实施两级维修的可行性,预测新技术、新理论、新概念融入维修作业体系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对策。二是分析未来作战对维修器材、维修管理、维修力量和维修人力资源的影响和要求。三是针对未来实战,确定装备维修保障力量的部署运用,建立平战一体、编制科学的维修作业体系。
立足作战需求,灵活维修保障。进一步优化装备保障指挥效能,整合装备维修资源,合理部署装备保障力量,提高战时伴随保障能力。在组织形态方面,学习美军扁平化指挥体系,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分布式装备保障结构,减少信息传递环节、优化维修操作流程,提高维修保障效能。针对美多域作战,我军应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打破空中、陆地、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上的限制,统一部署各级力量,形成立体严密的分布式、网络化保障体系,通过抽组分散于各级部队中装备保障力量,按作战需要进行编组和配置,确保在关键时刻和关键地域形成极具优势的维修保障能力。
基于部队实际,优化保障力量。下一步,建议优化维修人员和维修装备的编制结构,增强维修人员的综合维修能力。在多域作战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单靠建制内装备保障力量是无法独立完成保障行动的,必须依赖于上级支援力量。近年来,美军在各师建立了师属保障旅,可以为各级部队,特别是旅战斗队提供较强的装备维修力量,不管是配属还是支援,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力量提高装备维修能力。当前,我军部队还在发展建设阶段,必须统筹考虑内部建设和外部建设问题,持续发展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保障能力,优化保障力量使用效能,通过作战实验验证保障概念,为新理念、新结构的推广提供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