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苏联海军作战概念研究与启示分析

2021-12-23 03:28常拉堂
军事历史 2021年3期
关键词:战役核潜艇舰队

★ 刘 奎 常拉堂

冷战时期,美苏全球争霸,两国海军积极参与,在世界各大洋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对抗。苏联海军从冷战初期的大规模筹划建设,到冷战中期大型化、远洋化和核导弹化海军宣告建成,实力达到鼎盛,可与美国抗衡,再到冷战末期的停滞、衰退,实力大为收缩,最后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被俄海军继承,成为21世纪初期“名存实亡”(Fleet in being)①В.Д.Доценко,А.А.Доценко,В.Ф.Миронов:Военно-мор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ЭКСМО»,2005,Стр.385.的海军,是一个极具戏剧性变化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苏联海军作战概念、思想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大调整和改变,一方面取决于苏联领导人对不同时期国际军事战略形势的判断决策,另一方面也受到本国经济实力、科技和军工发展水平的影响。

本文研究分析的主要逻辑是:苏联领导人以国际战略形势判断为基础,不同时期赋予海军不同任务,提出了不同的作战概念。新的作战概念带动和促进了新装备的研制和发展。军事技术和装备发展作为先决条件,又促进了新作战概念的诞生和更替。总体而言,苏联海军在冷战时期的作战概念和装备发展,是以美军为“镜面”,由“任务”做牵引,以“技术”作保障,通过“追赶”“非对称”和“超越”等方式不断发展演进的。

一、冷战初期苏联海军的“火箭核突击”作战概念

(一)国际战略形势判断。冷战初期,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制定了规模宏大的远洋海军建设计划,但因战争创伤巨大,处在恢复和建设时期的苏联海军实力不强,只能协助陆军在濒海方向执行防御性任务。到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全球国际形势急剧恶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各个领域,尤其在军事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和角逐,冷战不断升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苏联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加紧在苏联周边建立军事基地,构筑对苏联的钳形包围。

这一时期,随着火箭和核武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苏联领导人对国际战略局势的判断是,未来战争是两大敌对社会体系之间的决战,是世界性大战,是火箭核战争。因此,苏联在军事战略上先后提出了“战区核战争战略”和全球性“无限制火箭核战争战略”概念,将核武器绝对化,推崇核武器致胜论,将核武器视为“军队发展和建设的方向”。

(二)“火箭核突击”作战概念的提出和内涵。在此基础上,苏联海军于1956年提出了“火箭核突击”作战概念,认为未来海战“是一场为争夺海军基地(包括前沿、中间和主要基地),以及基地周边水域、岛屿、海峡和海上通道而进行的顽强而艰苦的斗争。这场斗争将由海军、陆军和空军紧密协同,按照统一的计划实施,旨在遂行由整个国家武装斗争目的所决定的战略和战役任务”。①李抒音主编:《俄联邦军事基本情况》(上册),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298 页。

“火箭核突击”作为未来海战的基本样式,强调实施战略进攻,力争破坏敌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确保苏联国家的海洋边境不受侵犯,通过实施独立的和联合的海上战役最大限度地削弱敌海军兵力。②Виталий Доценко:Флоты ХХ века,История 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Том Ⅱ,«ЭКСМО»,2005,Стр.390.这一作战概念是苏联海军建设远洋核导弹力量和制定各种战役战术的基础,也是这一时期苏联海军各种作战概念的集中反映。它不仅确定了海军兵力的使用样式和方法,而且至少为苏联海军未来10—15年的发展制定了蓝图。“火箭核突击”作战概念的重点,是使用战略核潜艇对敌沿海和纵深内的地面及海上目标实施突击。

(三)武器装备发展方向和重点。苏联海军的“火箭核突击”作战概念,将战略核潜艇建设置于首位,认为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将世界大洋作为移动发射平台,对敌目标实施洲际打击。苏联海军优先发展潜艇的理由还在于:潜艇的建造周期短于大型水面舰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海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核潜艇可以在广阔的大洋上以对岸攻击的方式直接打击停泊在港内的美国航空母舰。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反对建造大型水面舰艇,认为航母是“侵略武器”,是海上“活棺材”。但是,水面舰艇作为战略导弹核潜艇展开、作战和对抗敌火箭运载工具的一种重要装备,当时并没有完全停止发展。随着苏联海军走向远洋,适合在大洋行动的大型反潜舰、巡洋舰、航空母舰以及为水面舰艇和潜艇实施掩护的海军航空兵,也逐渐开始大规模建设。

应该说,在武器装备建设方面,苏联海军一直在“追美”发展。美国海军在航空母舰、大型水面舰艇、两栖作战兵力以及核潜艇数量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如美国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于1955年已建成交付海军使用,而苏联海军的第一艘核潜艇627 型首艇“鲸鱼”号在1958年才建成交付使用。从1950年12月到1964年5月,美国海军共建造了20 艘核潜艇,相比之下,苏联海军的战略核力量落后于美国。

需要说明的是,受当时国力、技术和政策等影响,苏联这一阶段还没有建立起一支均衡发展、能有效遂行上述各项任务的海军。

二、冷战中期苏联海军的“远洋进攻”和“饱和攻击”作战概念

(一)国际战略形势判断。20世纪70—80年代,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两大阵营对抗更加激烈。此时苏联国力到达鼎盛,为其海军的全面建设创造了条件。苏联海军的崛起,一改美国海军独霸世界海洋的局面,开辟了美苏争霸海洋的历史新格局。苏联对美开始奉行以“积极进攻”为主要特征的军事战略,乘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特别是战略核力量。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强国,必须成为“世界革命浪潮”的中流砥柱。③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主编:《苏联兴亡史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99 页。建立和发展远洋核导弹海军的目的,首先是遏制和抗击美帝国主义及其盟国从大洋方向对苏联及其盟友的入侵,其次是扩大苏联对世界大洋重要地区和事件的影响,以“世界革命”为旗帜,向外传播与输出共产主义,以此提高苏联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实力。

(二)“远洋进攻”作战概念。在“积极进攻”整体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提出的“远洋进攻”作战概念,是对这一时期苏联海军作战概念的高度概括。①[苏]谢·戈尔什科夫:《国家的海上威力》,北京:三联书店,1977年,第403 页。“远洋进攻”的实质是主张与美国进行大洋决战,争夺海上霸权,这符合当时美苏两国的冷战思维。在“远洋进攻”总体作战概念的指引下,为有效遂行各种任务,苏联海军这一时期创建并不断完善了一整套新作战样式,如“参加陆战区战略核力量实施的战略性战役”“实施以海军为主的海洋战区战略性战役”“舰队战役”“海上战役”和“海上战斗”等等。②В.Д.Доценко,А.А.Доценко,В.Ф.Миронов:Военно-мор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Стр.350.

1980年,苏军颁布的《苏联武装力量准备和实施战役概述》,将“海战区战略性战役”最终定义为“各舰队,以及武装力量其他军种按照统一的企图和计划所实施的协调一致的战役和战斗行动的总合,目的是粉碎敌海军的主要兵力集团,挫败或削弱其来自海洋方向对苏联目标和苏联武装力量目标实施的突击,阻止(破坏)敌远洋战略运输,封锁岛国或占领其领土,以及为苏联海军遂行其他可能在战争中出现的战略性任务创造良好条件。”③В.Д.Доценко,А.А.Доценко,В.Ф.Миронов:Военно-мор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Стр.378.

1981年,苏联海军又提出了“舰队战役”这一新作战概念,认为它是贯穿海上武装斗争全过程的一种作战样式,是指“分舰队和区舰队同时和依次实施的在目的、地点和时间上协调一致和相关关联的战役,以及由海军联合编队和编队在大洋(大海)战区与武装力量其他军种的军团和兵团一起,按照遂行战略性或战役性任务的统一企图和计划所实施的个别海上战役和战斗行动”。④В.Д.Доценко,А.А.Доценко,В.Ф.Миронов:Военно-мор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Стр.378~380.

“舰队战役”分“大洋战区舰队战役”和“海战区舰队战役”两种。“大洋战区舰队战役”的纵深为5000 千米,正面宽度设定为3000 千米;“海战区舰队战役”的纵深和正面宽度只有300—500 千米,持续时间长度约20 昼夜。1999年,“海战区舰队战役”又被命名为“在海域实施的舰队战役”。在舰队战役的框架下,除区舰队和战役分舰队实施的战役之外,还有其他许多海上战役,如旨在消灭敌地面目标、消灭敌导弹潜艇、消灭敌航母战斗群、在闭海和近岸海域粉碎敌海军兵力、破坏(挫败)敌海洋运输、保卫己方兵力驻泊地和海上交通线,以及登陆战役等。

为了提高海军兵力战备水平,苏联海军还提出和不断完善了“战斗值勤”“战斗值班”和“战斗巡逻”这样层层提升的战备等级概念。从1963年开始,“战斗值勤”成为苏联海军战备的最高形式,指的是海军兵力在海战区和大洋战区按照统一的计划和企图所实施的措施总合,目的是使海军兵力保持经常性战斗准备,以便在军事行动一开始便能有效遂行其所受领的任务和于平时在重要的作战地区保障国家利益。“战斗值班”实际上是苏联海军平时活动的一种基本类型,是舰队兵力保持战备水平的最高形式,可防止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战斗巡逻”则是指潜艇和水面舰艇及其搭载的武器和海军陆战队员位于战斗值勤海域,做好准备对地面和海上目标使用武器,或使登陆兵上陆的机动行动。

(三)“饱和攻击”作战概念。国内有些军事专家将这一时期苏联海军的作战概念总结为对海和对岸实施“饱和攻击”。“饱和攻击”在苏联军事理论体系中,亦被称为“密集火力突击”⑤张金春等:《反舰导弹对海目标饱和攻击辅助决策系统研究》,《战术导弹技术》2014年第2 期。,即通过大量建造和大胆使用载机巡洋舰、战略核潜艇、攻击性核潜艇和航空兵等,对敌海军的大型水面、水下目标和岸上目标,以及纵深内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战争爆发后实施先发制人的、突然的、毁灭性核突击和常规巡航导弹突击,一举消灭敌人的防御体系和战争能力,以连续的战役突破取得决定性战果,最终达成速战速决的目的。

对岸“饱和攻击”,是一种非对称作战方法,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苏联海军的优势。苏联海军水面舰艇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其潜艇在大洋地区的展开和作战,侧重于反潜,与美国航母编队具有的多种作战能力和实力相比,并不占据优势。但苏联海军潜艇力量经过多年建设,总数接近美国的3 倍,战略核潜艇数量则是美国的2 倍。苏联核潜艇吨位大,续航力远,所搭载的导弹数量多,潜艇静音技术好,可隐蔽航行到美国近岸,对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美国重要的城市目标,如行政、经济、工业中心和军事目标,实施密集核突击和常规武器突击。所以,苏联的核潜艇对岸攻击,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符合苏军当时所奉行的“积极进攻”和“远洋进攻”战略。

通过“饱和攻击”打击大洋深处的美国航母编队,苏联海军认为有三个步骤。首先,由侦察卫星和侦察机定位航空母舰编队的位置,然后引导附近的核潜艇对航母进行不间断跟踪,最后再集结多艘导弹核潜艇,对航母编队实施连续不断的远距离密集导弹饱和攻击,可在200 千米外甚至更远的距离发起攻击。①田原:《冷战时期的苏联海军发展及其启示》,《军事历史研究》2013年第2 期。这种战法类似二战时期德国的“狼群”战术,所不同的是,它以反舰导弹而不是以鱼雷武器为主,攻击距离比鱼雷武器大得多,可以在200 千米,甚至500 千米—550 千米以外发动攻击。另外,苏联导弹核潜艇携载的导弹数量大,如从1980年开始建造的第三代949 型和949A 型核潜艇,水下排水量可达22500 吨,水下航速可达30 节,可搭载24 枚“花岗岩”反舰巡航导弹,最远攻击距离可达500 千米—550 千米。有2 至3 艘这样的核潜艇,就可重创或击沉美国航空母舰。

(四)武器装备发展方向和重点。以任务为牵引,以作战为需求,这一时期苏联海军装备建设一直朝大型化、远洋化和导弹化发展。20世纪70—80年代是苏联海军发展的繁荣期,远洋核导弹海军建设工作初战告捷,实力到达顶峰,与美海军势均力敌。以数量为例,到1985年前后,苏联北德文斯克、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阿穆尔共青城、高尔基、雅罗斯拉夫尔、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等造船厂共计建造了3600 多艘作战舰艇,为海军兵力在远洋和近海行动创造了条件。其中,远洋兵力集团包括500 艘作战舰艇(247 艘核潜艇,253 艘大型水面舰艇),近海兵力集团的编成包括3100 艘作战舰艇(2048 艘水面舰艇和快艇,495 艘登陆舰和登陆艇,557 艘扫雷舰)。②魏刚主编:《俄罗斯海战论》,常拉堂等译,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年,第216 页。在发展舰艇兵力的同时,海军航空兵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编成包括5 个海军导弹航空兵师和9 个反潜航空兵团。海军陆战队的编成包括1 个师和3 个旅。整个海军的兵力达50 万人。

苏美海军基地核力量的发展动态对比③[俄]И.М.卡皮塔涅茨:《第六代战争中的海军》,李太生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年,第61 页。

这一时期,苏美两国海军实力实际上已达到“镜面对等”。根据苏联造船计划,西方建造的所有型号和级别的舰艇,在苏联都应该得到发展。俄罗斯军事专家认为,当时苏美两国海军实力达到“镜面对等”,最终促使了双方在相互理解和军控谈判的基础上,达成了核裁军和其他相关条约的签署。

“非对称发展”仍然是这个时期苏联海军装备建设所遵循的重要原则。苏联海军避开美国航母和其他大型水面舰艇作战能力强的优势,侧重发展潜艇力量。当美国建立了强大的水声观测系统之后,苏联海军就加大了大吨位核潜艇的建设,以便搭载更多数量的远程导弹武器,对敌目标远距离实施饱和攻击。如1983年建造的试验用685 型钛合金多用途核潜艇“共青团员”号,潜深超过世界上任何一艘战斗潜艇,工作潜深为1000 米,极限潜深为1250 米,最大航速为30.6 节。在1000 米海深时,潜艇已经不能被任何潜在敌人的各种水声器材发现。又如1969年建成的661 型核潜艇排水量达8000 吨,双轴核动力装置功率达80000 马力,能将潜艇的最大航速提升至44.7(时速相当于83 千米/小时)节。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提出的建设“均衡发展”海军理论,开始受到了苏联军政领导人的特别关注。苏联海军意识到了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重要性,一批大型水面舰艇,如导弹巡洋舰、航空母舰等开始建造。

三、冷战末期苏联海军的“区域性防御”作战概念

(一)国际战略形势判断。到了冷战末期,美苏两大集团全球争霸,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消耗。苏联经过10年阿富汗战争(1979—1989),更是雪上加霜,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危机四伏。为化解外部威胁和内部矛盾,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执政后,提出了政治“新思维”和“纯防御性”军事学说,致使苏联军事战略发生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新思维”强调“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不以意识形态论亲疏远近。

“纯防御性”军事学说一扫昔日俄罗斯帝国和超级大国苏联的“进攻性”和“扩展性”军事战略,认为核战争是一种变态,既不会达成任何战略目的,也不会达成任何政治目的。非核战争也将造成与核战争不相上下的毁灭性后果。因此,苏联把防止战争和避免战争作为其军事战略的首要任务。在军事建设上,强调“合理够用”的“质量建军”方针;在作战方法上,把“非进攻转向防御”作为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在兵力部署上全面收缩,撤回了海外绝大部分驻军和海军基地。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和“纯防御性”军事学说,目的是为了改变对抗做法,谋求与西方缓和,从而减轻外部压力和为国内改革提供平稳的外部环境。

(二)“区域性防御”作战概念。这一时期苏联海军的作战概念可以归纳为“区域性防御”。与冷战初期苏联海军遵循的“近海防御”不同,“近海防御”主要任务是配合陆军,抗击敌来自海洋方向上的侵略,保卫濒海方向己方重要目标的安全,但“区域性防御”除了保卫苏联的海岸线安全外,还增加了保卫海上交通线、海上枢纽、要地等“战略地带”的内容。这种作战概念的提出,可以被看作是在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苏联不想放弃海权的折中之举。在作战样式上,保障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战斗稳定性,成为这一时期苏联海军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舰队战役已经去掉了“战略性”描述,主要表现样式为“舰队兵力参加的海上登陆、抗登陆、空中、防空和空降联合战役”①В.Д.Доценко,А.А.Доценко,В.Ф.Миронов:Военно-мор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Стр.380.。

(三)武器装备发展方向和重点。戈尔巴乔夫接手的苏联海军拥有各型作战舰艇1880 艘,包括361艘潜艇、4 艘航母、2 艘直升机航母、2 艘重型核动力巡洋舰、38 艘导弹火炮舰、69 艘驱逐舰、194 艘大型反潜舰和护卫舰、400 艘导弹快艇和鱼雷快艇、300 多艘拖船和数十艘登陆舰②Военно-мор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Основа 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науки.Военный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й труд.-М:Воениздат.,2008,Стр.380.。

但自1986年始,戈尔巴乔夫放弃了十年造船计划,相关项目的建设拨款也宣告停止。海军装备发展进入了一个大规模缩减和停滞的阶段。据统计,从1990年开始,海军的订货总量缩减到不足原来的1/20。海军舰艇总数下降了36.2%(从428 艘下降为273 艘),担任战斗值勤的舰艇数量下降了87%(从210 艘下降到了28 艘),海军人员编成下降了60%(从42.4 万下降到16.9 万)。新型舰艇的列装更是困难重重,每年用于舰艇的拨款不超过舰艇造价的3%-5%。③[俄]И.М.卡皮塔涅茨:《俄罗斯海战论》,常拉堂译,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年,第219 页。

1991年,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改革失败,此年12月24日,苏联解体。1992年3月,俄海军在接管大部分苏联海军的基础上宣告重建。新成立的俄罗斯海军,虽继承了前苏联四大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一个独立区舰队(里海区舰队)的大部分编制,但实力已大不如前。俄联邦建国初期,由于国内经济危机加剧,政府对海军投入锐减,致使海军兵力的数量和质量指标急剧恶化。俄迫不得已,只能将海军从世界海洋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撤收,停止了地中海分舰队、印度洋分舰队、太平洋分舰队和其他舰艇编队的战斗值勤活动。海军航空兵失去了在古巴、中东、非洲和其他一些地区的机场网,远洋飞行停止,只能担负一些近海地区维稳、反恐、护航护渔等防御性任务。

四、启示分析

冷战时期,苏联海军作战概念、使命任务和装备发展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几经重大调整。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出发分析冷战时期苏联海军作战概念和装备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强大海军的建设必须与时代同步。苏联横跨欧亚大陆,濒临三大洋,是一个陆海兼并、地域广阔、资源十分丰富的世界性大国。苏联要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资源财富,保卫国家海洋利益安全,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冷战时期,苏联海军的建设以美国为参照物,依据美国这个潜在敌人的战略思想、作战样式、作战能力和武器装备发展情况及时做出反应,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作战思想和作战概念,这是符合冷战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是时代的客观需要。

(二)强大海军的建设必须与国家的综合国力、与捍卫国家利益的战略目标相匹配。冷战延续40多年,虽说是两大集团之间的殊死较量,但美国和北约国家以一体化为基础,携手并进,合作发展海军装备,而苏联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海军,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确实是一种奇迹。美苏两国海军实力达到“镜面对等”,最终促使了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军控谈判,并进一步促使核裁军和相关条约的签署,这是有利的一面。但过分追求全球争霸和扩军备战,严重消耗了苏联国力。俄军事专家分析认为,冷战中的苏联,实际上已超出保卫国家利益的范畴,而是走到了竭力捍卫“政权利益”的误区中。

(三)强大海军的建设需要做到守成创新。近年来,俄国海军不仅在继承苏联海军传统作战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重大调整和修订,同时还跟踪、吸收美国等西方国家先进作战理念,借鉴和使用了诸如“分布式杀伤”“混合战争”“网心战”等美式作战新概念,初步形成了具有俄军特色的“海军战略行动”“舰队战役”“精确作战”“空中—太空—海洋突击性和防御性战役”“体系对抗”和“第七代战争”“核遏制和非核遏制”“信息心理战”等战略概念,使得俄国海军作战概念真正做到了跟随时代的步伐,在继承中得到发展和壮大。

(四)苏联海军在冷战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作战概念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冷战结束后,尽管国际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与格局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俄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对抗,从历史的惯性和现实情况看仍然难以调和。苏联海军在冷战时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强大基础,包括军事技术储备、作战概念、作战使用样式等理论和实践,是目前俄海军发展的宝贵财富,现实意义不可忽视。如“火箭核攻击”“饱和攻击”“远洋进攻”和“非对称发展和作战”等概念,都随着近几十年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积累,获得了新的形式和内容。还有些概念,如“海战战略行动”“舰队战役”“海上战役”和“海上战斗”等,至今仍在沿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苏联时期海军的作战概念,是根植于俄帝国海军几百年发展和使用的历史经验基础之上,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和完善而构建起来的完整理论体系,是海军军事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详细的内涵和严谨的表述,与美军目前提出的具有顶层设计功能的可视化作战概念有本质区别。本文研究分析的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战役核潜艇舰队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咏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超级舰队
惨烈的中条山战役
Babyfirst/宝贝第一 R501A 海王盾舰队
中国核潜艇亮相备受期待
俄太平洋舰队将裁5000名官兵